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9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部和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与本体焊接相连,且加热装置与外接供热装置相连,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支架,且支架与本体的顶部螺栓连接,且支架的顶部设有减速器,且减速器与支架螺栓连接,且减速器的输入端设有电机,且电机与减速器螺栓连接。该熔硫釜加热系统,通过釜身加热管和釜底加热管之间的配合,在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作用下,将整个加热装置安装在本体的外部,升温速度快,热传导率高,克服了传统熔硫釜加热系统,该熔硫釜加热系统采用外部加热,降低了能源消耗,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熔硫釜
,具体为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常用反应釜作为完成熔硫、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反应容器,而且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可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而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常采用内盘管加热方式来提高反应釜的加热效率,而反应物在反应釜的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粘壁现象,尤其是在树脂的缩聚反应的后期需要添加尿素,由于尿素中硫酸盐含量高,就相当于加入了固化剂,促使树脂快速交联成网状结构,若处理不及时,则会使树脂固化在反应釜内盘管的外周面上,进而影响内盘管的传热效率,然而由于内盘管的设置方式是采用半圆管道以蛇形盘绕的方式焊接固定在反应釜内侧壁上,蛇形盘管在反应釜的内部无法调节,进而使得内盘管外周面与反应釜侧壁形成了起伏的反应接触面,进而形成冲洗的死角,不利于内盘管外周面的清洗,若采用人工清洗的方式通过人孔进入釜体内部依然不能有效的对盘管进行清洗,降低了盘管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部和底部设有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与本体焊接相连,且加热装置与外接供热装置相连,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支架,且支架与本体的顶部螺栓连接,且支架的顶部设有减速器,且减速器与支架螺栓连接,且减速器的输入端设有电机,且电机与减速器螺栓连接,且支架的左侧设有入料口,且支架的右侧设有支撑套,且支撑套与本体的顶部焊接相连,所述支撑套呈“圆柱形”,且支撑套的顶部设有顶盖,且顶盖的顶部中心城设有目窗,且目窗与顶盖螺栓连接,且目窗的上方设有连接轴,且目窗的下方设有提手,且提手与顶盖焊接相连,且连接轴与支撑套螺栓连接,且顶盖通过连接轴与支撑套相连,且支撑套的圆周上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支撑套铰接相连,且固定杆为多个,且固定杆与顶盖卡接相连,且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腿,且三个所述支撑腿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所述支撑腿与本体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腿的内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装置通过轴承与支架相连,且搅拌装置与减速器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由釜身加热管和釜底加热管组成,且釜身加热管和釜底加热管相邻,且釜身加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且釜底加热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且釜身加热管和釜底加热管分别与本体焊接相连。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由搅拌部、连接部、连接角码和连接套组成,且搅拌部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螺纹连接,且搅拌部贯穿本体延伸至支架内,且搅拌部与本体的交接处套设有轴承,且连接套与搅拌部焊接相连,且连接部通过连接角码分别与连接套和搅拌部相连。优选的,所述搅拌部的底部设有切割部,且切割部与搅拌部焊接相连。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顶部分别设有透气孔和吊装环,且两个所述吊装环与本体焊接相连,且两个所述吊装环以支架为轴线相互对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熔硫釜加热系统,通过釜身加热管和釜底加热管之间的配合,在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作用下,将整个加热装置安装在本体的外部,升温速度快,热传导率高,克服了传统熔硫釜加热系统,采用角钢或钢管在釜体内部固定加热管的固定方式,不便于检修,一旦加热管出现损坏,不便于对加热管进行更换,该熔硫釜加热系统采用外部加热,在不破坏釜体的情况下,可以快速的完成对加热管的清洗和更换,该熔硫釜加热系统对搅拌装置进行了完善,使得搅拌部能够搅拌的同时连接部也具备了搅拌和切割的功能,大大提升了搅拌效率,并且在搅拌装置的底部,为避免出现搅拌死角,增设了切割装置,可以对釜体底部易堆积出现的块状物进行切割搅拌,杜绝了块状物的生成,还让该熔硫釜加热系统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该熔硫釜加热系统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降低了能源消耗,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套、顶盖和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加热装置,3、釜身加热管,4、釜底加热管,5、第一入水口,6、第一出水口,7、第二入水口,8、第二出水口,9、入料口,10、出料口,11、支撑腿,12、搅拌装置,13、搅拌部,14、连接部,15、连接角码,16、切割部,17、连接套,18、支架,19、减速器,20、电机,21、支撑套,22、顶盖,23、固定杆,24、提手,25、连接轴,26、目窗,27、吊装环,28、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包括本体1,本体1为熔硫釜体,用于对液态硫磺进行加工,本体1的外部和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加热装置2为加热盘管,用于本体1进行外部加热或冷却,与外接的供热装置相互连接,使加热装置2的内部持续循环供热或制冷,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设置加热时长和间歇性供热,且加热装置2与本体1焊接相连,且加热装置2与外接供热装置相连,本体1的顶部设有支架18,且支架18与本体1的顶部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顶部设有减速器19,且减速器19与支架18螺栓连接,且减速器19的输入端设有电机20,且电机20与减速器19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左侧设有入料口9,且支架18的右侧设有支撑套21,支撑套21为检修口,用于对本体1内部的搅拌装置12进行检修,且支撑套21与本体1的顶部焊接相连,支撑套21呈“圆柱形”,且支撑套21的顶部设有顶盖22,且顶盖22的顶部中心城设有目窗26,且目窗26与顶盖22螺栓连接,且目窗26的上方设有连接轴25,且目窗22的下方设有提手24,且提手24与顶盖22焊接相连,且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螺栓连接,且顶盖22通过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相连,且支撑套21的圆周上设有固定杆23,且固定杆23与支撑套21铰接相连,且固定杆23为10个,且固定杆23与顶盖22卡接相连,且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11,且三个支撑腿11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支撑腿11与本体1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腿11的内侧设有出料口10,减速器19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装置12,且搅拌装置12通过轴承与支架18相连,且搅拌装置12与减速器19螺栓连接,加热装置2由釜身加热管3和釜底加热管4组成,且釜身加热管3和釜底加热管4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部和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且加热装置(2)与本体(1)焊接相连,且加热装置(2)与外接供热装置相连,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有支架(18),且支架(18)与本体(1)的顶部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顶端设有减速器(19),且减速器(19)与支架(18)螺栓连接,且减速器(19)的输入端设有电机(20),且电机(20)与减速器(19)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左侧设有入料口(9),且支架(18)的右侧设有支撑套(21),且支撑套(21)与本体(1)的顶部焊接相连,所述支撑套(21)呈“圆柱形”,且支撑套(21)的顶部设有顶盖(22),且顶盖(22)的顶部中心城设有目窗(26),且目窗(26)与顶盖(22)螺栓连接,且目窗(26)的后侧设有连接轴(25),且目窗(26)的前侧设有提手(24),且提手(24)与顶盖(22)焊接相连,且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螺栓连接,且顶盖(22)通过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相连,且支撑套(21)的圆周上设有固定杆(23),且固定杆(23)与支撑套(21)铰接相连,且固定杆(23)为多个,且固定杆(23)与顶盖(22)卡接相连,且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11),且三个所述支撑腿(11)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所述支撑腿(11)与本体(1)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腿(11)的内侧设有出料口(10),所述减速器(19)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装置(12),且搅拌装置(12)通过轴承与支架(18)相连,且搅拌装置(12)与减速器(19)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硫釜加热系统,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外部和底部设有加热装置(2),且加热装置(2)与本体(1)焊接相连,且加热装置(2)与外接供热装置相连,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有支架(18),且支架(18)与本体(1)的顶部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顶端设有减速器(19),且减速器(19)与支架(18)螺栓连接,且减速器(19)的输入端设有电机(20),且电机(20)与减速器(19)螺栓连接,且支架(18)的左侧设有入料口(9),且支架(18)的右侧设有支撑套(21),且支撑套(21)与本体(1)的顶部焊接相连,所述支撑套(21)呈“圆柱形”,且支撑套(21)的顶部设有顶盖(22),且顶盖(22)的顶部中心城设有目窗(26),且目窗(26)与顶盖(22)螺栓连接,且目窗(26)的后侧设有连接轴(25),且目窗(26)的前侧设有提手(24),且提手(24)与顶盖(22)焊接相连,且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螺栓连接,且顶盖(22)通过连接轴(25)与支撑套(21)相连,且支撑套(21)的圆周上设有固定杆(23),且固定杆(23)与支撑套(21)铰接相连,且固定杆(23)为多个,且固定杆(23)与顶盖(22)卡接相连,且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腿(11),且三个所述支撑腿(11)呈“三角形”分布,且三个所述支撑腿(11)与本体(1)的底部焊接相连,且支撑腿(11)的内侧设有出料口(10),所述减速器(19)的输出端设有搅拌装置(12),且搅拌装置(12)通过轴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志强王宪法傅守法所超周扬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