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63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包括薄气垫、小气垫、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总控开关和电线。所述小气垫上方设置有薄气垫,所述薄气垫内设置有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小气垫内设置有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与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通过电线相连接,且电线一端设置有总控开关。该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充气快。无需使用携带高压气瓶,按下总控开关即可在数十秒内完成充气,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人员能够快速逃离,效率高,安全性好、成本低且容易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
本技术属于消防器材
,具体为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
技术介绍
消防救生气垫能在火灾或其他救援场合下快速充气,帮助高处群众安全跳下并逃生,目前大多数消防救生气垫都是通过高压气体瓶同时对多个充气口充气,但设备结构较复杂,使用时受现场环境影响较大,而实际救援现场环境通常不太理想。因此要花较长时间搬运充气设施、铺放气垫并充气,气垫准备总时间长达两三分钟,而这段时间对生命救援极其宝贵。此外,当多人连续跳下时,容易引发人员相互撞击的伤害问题。当第一个人跳下后,应迅速离开气垫,第二个人才能跳下,现有气垫技术因人在中间的重力作用形成凹状,不利于人员迅速离开,这样两人跳下的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救助,有时上面没跳下的人着急跳下,就会和仍在气垫上的人形成相互撞击并引起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以解决目前消防救生气垫充气时间慢,操作复杂,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包括薄气垫、小气垫、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总控开关和电线。所述小气垫上方设置有薄气垫,所述薄气垫内设置有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小气垫内设置有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所述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与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通过电线相连接,且电线一端设置有总控开关。进一步的,所述小气垫至少设置有4个,且每两个任意相连的小气垫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薄气垫与小气垫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包括第一点火器、第一引爆剂、第一扩爆剂和第一主推进剂,所述第一主推进剂呈椭圆形分布,所述第一点火器连接有电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包括第二点火器、第二引爆剂、第二扩爆剂和第二主推进剂,所述第二主推进剂沿对角线向两边均布,所述第二点火器连接有电线。进一步的,所述小气垫的四角设置有折线。进一步的,所述该装置两侧设置有紧固带。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势:该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充气快。无需使用携带高压气瓶,按下总控开关即可在数十秒内完成充气,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人员能够快速逃离,效率高,安全性好、成本低且容易加工。该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设置有燃烧式充气装置,采用汽车安全气囊成熟的燃烧技术和材料,这些原材料和其他材料在市面上均有很多可选的、成熟的、低价的产品,且加工方式简易。附图说明图1是消防逃生气垫充气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消防逃生气垫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点火器回路与开关装置示意图;图4是小气垫充气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薄气垫俯视剖面图;图6是小气垫俯视剖面图;图7-1是消防逃生气垫未充气状态俯视图;图7-2是未充气状态小气垫沿四角折叠后的俯视图;图7-3是未充气状态小气垫沿薄气垫四边折叠后的俯视图;图7-4是消防逃生气垫折叠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申请的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包括薄气垫1、小气垫2、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总控开关5和电线6。小气垫2上方设置有薄气垫1,消防逃生气垫充气后,由于上方有一薄气垫1,从而整体呈凸状,有利于跳下的人员迅速从气垫上离开,有效防止人员相互撞击引起伤害,薄气垫1内设置有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小气垫2内设置有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燃烧式充气装置,其快速充气的原理和汽车安全气囊相似,并采用其成熟技术,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与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通过电线6相连接,且电线6一端设置有总控开关5,每组充气装置的第一点火器31和第二点火器41由电线6相互连接形成回路并由一总控开关5控制,回路中总控开关5附近设1个钮扣电池作为电源。如图4所示,小气垫2设置有4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且每两个任意相连的小气垫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2,薄气垫1与小气垫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1,任意相邻两个气垫紧密无缝联接,并使各气垫形成一个整体,二者之间有通气孔,以便平衡燃烧充气时的压力差,并使充气后气垫内气压一致。如图5所示,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包括第一点火器31、第一引爆剂32、第一扩爆剂33和第一主推进剂34,并呈中心向外依次扩散状,第一主推进剂34呈椭圆形分布,第一点火器31连接有电线6。如图6所示,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包括第二点火器41、第二引爆剂42、第二扩爆剂43和第二主推进剂44,呈现以靠近扁平状薄气垫1的角落为中心依次向对角线方向扩散状,第二主推进剂44沿对角线向两边均布,这样设置的原理是程序点火、次第燃烧,保证充气时的气压和气流方向合理,第二点火器41连接有电线6。消防逃生气垫在未充气状态下的折叠过程如图7所示。第一步图7-1,平铺气垫,将四个小气垫2的角沿折线26顺箭头方向折叠;第二步图7-2,将小气垫2折叠后形成的三角型和梯形分别沿薄气垫1的边缘线,顺箭头方向折叠;第三步图7-3,折叠后的小气垫2在扁平状薄气垫1的背面呈粗虚线状,将薄气垫1连同小气垫2沿细虚线四折;第四步图7-4,消防逃生气垫折叠后呈长方形并用紧固带7紧固。消防逃生气垫使用是图7的逆过程。平时消防逃生气垫呈压缩折叠状图7-4,这种状态下总控开关5被折在里面并受保护。当需要施救时,将气垫放在合适位置,打开紧固带7,初步展开气垫呈图7-3状态、按下总控开关5,气垫将自动在数秒之内自动充气,并按图7-2、图7-1的次序自动展开,形成凸状消防逃生气垫。消防逃生气垫面料,选用特制的防火布由坚韧的乙烯基纤维做内层,外涂防火阻燃剂打磨组合制成,现有技术是成熟的,但是由于不采用外接气源,因此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充气过程为:按下总控开关5后,电回路将电流送至薄气垫1内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中的第一点火器31,即将电信号传给第一引爆剂32;第一引爆剂32起点火作用,再点燃第一扩爆剂33;然后再点燃第一主推进剂34,燃烧生成氮气则沿图5箭头方向流动;同时,电回路将电流送至小气垫2内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中的第二点火器41,即将电信号传给第二引爆剂42;第二引爆剂42起点火作用,再点燃第二扩爆剂43;然后再点燃第二主推进剂44,燃烧生成氮气则沿图6箭头方向流动;点火后气垫内气体压力增加,各个小气垫2将在压力作用下按图7-2、图7-1的次序打开折叠,形成气垫雏形,各气垫内部的气压可以第一通气孔21和第二通气孔22平衡;随着气体压力不断增高,各个气垫完全张开至阻燃材料的织物绷紧。当使用者需要用该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去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检查该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有无明显损坏,检查安全后就可以进行作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的思路及实施方法,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薄气垫(1)、小气垫(2)、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总控开关(5)和电线(6),所述小气垫(2)上方设置有薄气垫(1),所述薄气垫(1)内设置有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小气垫(2)内设置有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所述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与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通过电线(6)相连接,且电线(6)一端设置有总控开关(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薄气垫(1)、小气垫(2)、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总控开关(5)和电线(6),所述小气垫(2)上方设置有薄气垫(1),所述薄气垫(1)内设置有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小气垫(2)内设置有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所述第一燃烧式充气装置(3)与第二燃烧式充气装置(4)通过电线(6)相连接,且电线(6)一端设置有总控开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气垫(2)至少设置有4个,且每两个任意相连的小气垫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22),薄气垫(1)与小气垫(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通气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充气的消防救生气垫,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