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60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具体涉及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包括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利用热敏材料在网格状结构内的设置对轴瓦进行精准测温;稀油润滑系统在给轴瓦进行稀油润滑的同时,分别在轴端铜瓦和连杆铜瓦处设计独特的稀油收集结构,能够对稀油进行收集循环再利用,控制器分别与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连接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独特,具有高效、精密、安全可靠、智能化自动控制和绿色节能环保等优点,有效提高了机械压力机运行速度、传动精度和智能自动化生产效率,延长了轴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质量,达到机械压力机及其自动化线轴瓦高精度、高速旋转、精确智能控温显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具体涉及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机械压力机的曲轴与轴端轴瓦构成滑动摩擦副相对转动,由于现有机械压力机结构轴瓦未设润滑油回收装置,因此轴端轴瓦多采用浓油间歇润滑,对于曲轴转速较低或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机械压力机,靠浓油间歇润滑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高速、精密机械压力机或自动化生产线则无法满足要求。如图18和19所示,现有机械压力机结构示意图,曲轴包括中部的曲拐和设置在两端的支撑轴,曲轴两端的支撑轴装在轴端铜瓦内,轴端铜瓦通过支撑套安装在机架上。曲轴中部的曲拐装在连杆铜瓦内,连杆铜瓦包括上连杆铜瓦和下连杆铜瓦,轴端铜瓦和连杆铜瓦统称为轴瓦,共同组成曲轴、轴瓦相对转动的滑动摩擦副。曲轴在轴端铜瓦内滑动转动,连杆铜瓦安装在连杆盖和连杆内,连杆铜瓦、连杆盖和连杆连接在一起后随曲轴转动而上下作往复运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有些技术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例如轴类及轴瓦间的快速磨损、损伤和/或抱死等问题,通过本公司申请的以下专利技术专利初步得到解决:①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7097452B)、②一种机械压力机偏心体瓦控温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9695635B)、③锻造机械压力机温控精度提升装置(授权公告号:CN110538956B),具体解决方案详见专利技术专利具体内容。但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发现,还有其他深层次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浓油间歇润滑方案中使用的浓油很浓稠,曲轴在高速、精密旋转时润滑效果比较差,易引起轴瓦整体温升,制约了转速和精度的提升。有的虽然采用稀油润滑系统,但现有稀油润滑系统不是专门针对曲轴轴瓦润滑设计的,使用时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曲轴轴端密封圈因曲轴长期高速旋转而磨损造成间隙增大失去密封效果引起漏油的问题;二是现有稀油润滑系统没有专门的废稀润滑油回收装置,造成油污污染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另外,现有稀油润滑系统采用点测量轴瓦局部温度,这种测温方式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轴瓦的真实温升变形情况,无法有效准确控制轴瓦的温升,导致温控精度不稳定、回转线速度受到制约、漏油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现有曲轴轴瓦控温方案不能满足高速、精密、精准智能控制的机械压力机及自动化生产线要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及方法,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轴瓦温升检测准确、循环油收集、精准智能控温、稀油循环润滑、绿色环保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包括: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包括内置在轴端铜瓦上半部的热敏材料A和内置在下连杆铜瓦上的热敏材料B,所述热敏材料A连接有温度传感器A,所述热敏材料B连接有温度传感器B;稀油润滑系统,包括稀油润滑泵站,所述稀油润滑泵站通过进油油路分别给两个轴端铜瓦和连杆铜瓦进行稀油润滑,对轴端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A收集,对连杆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B收集;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连接并实现控制。所述热敏材料A和热敏材料B呈网格状设计。所述稀油收集机构A和稀油收集机构B分别与回油管连接,所述回油管与稀油润滑泵站连接,所述回油管上依次设有吸油泵和过滤器。所述稀油收集机构A包括设置在轴端铜瓦外侧内壁上的外储油环A和设置在轴端铜瓦内侧内壁上的内储油环A,所述轴端铜瓦外侧的支撑轴上设有多个外甩油环A,所述外甩油环A通过外卸油槽A与外储油环A连通,所述轴端铜瓦外侧与支撑轴之间密封设有外集油套A,所述外集油套A上下分体设计,所述外集油套A上设有外回油孔A,所有所述外甩油环A设置在由外集油套A、轴端铜瓦和支撑轴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轴端铜瓦内侧的支撑轴上设有多个内甩油环A,所述内甩油环A通过内卸油槽A与内储油环A连通,所述轴端铜瓦内侧与支撑轴之间密封设有内集油套A,所述内集油套A上下分体设计,所述内集油套A上设有内回油孔A,所有所述内甩油环A设置在由内集油套A、轴端铜瓦和支撑轴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支撑轴设计成阶梯轴,所述外甩油环A的直径小于支撑轴的直径,所述内甩油环A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所述外集油套A通过第一螺栓和弹性垫圈安装在轴端铜瓦外侧壁上,所述外集油套A与轴端铜瓦之间设有外密封圈A,所述外集油套A与支撑轴之间设有外防尘圈A,所述内集油套A通过第二螺栓和弹性垫圈安装在轴端铜瓦内侧壁上,所述内集油套A与轴端铜瓦之间设有内密封圈A,所述内集油套A与支撑轴之间设有内防尘圈A。所述外集油套A内壁上设有多个外集油室A,所述外甩油环A深入外集油室A内且间隔设置,所述内集油套A内壁上设有多个内集油室A,所述内甩油环A深入内集油室A内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外甩油环A之间通过圆角过渡,相邻两个内甩油环A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所述稀油收集机构B包括连杆铜瓦两侧内壁上分别设置的储油环B,所述连杆铜瓦两侧的曲拐上分别设有多个环形甩油环B,所述甩油环B通过设置在连杆铜瓦上的卸油槽B与储油环B连通,所述连杆铜瓦两侧分别设有集油套B,所述集油套B上下分体设计,所述集油套B上设有回油孔B,所述甩油环B设置在由集油套B、连杆铜瓦和曲拐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集油套B通过第三螺栓和弹性垫圈安装在连杆铜瓦侧壁上,所述集油套B与连杆铜瓦之间设有密封圈B,所述集油套B与曲拐之间设有防尘圈B。所述集油套B内壁上设有多个集油室B,所述甩油环B深入集油室B内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甩油环B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所述进油油路上设有主分油器,所述主分油器分别给两个轴端铜瓦和连杆分油器供油,所述连杆分油器分别给上连杆铜瓦和下连杆铜瓦供油润滑。所述轴端铜瓦通过支撑套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支撑套上设有进油孔A,所述进油孔A上端设有接头A,下端穿过轴端铜瓦与支撑轴连通,所述接头A通过润滑管A与主分油器连接,所述连杆铜瓦包括上连杆铜瓦和下连杆铜瓦,所述上连杆铜瓦设置在连杆盖内,所述下连杆铜瓦设置在连杆内,所述连杆盖与连杆通过双头螺栓和螺母紧固,所述连杆盖上设有进油孔B,所述连杆上设有进油孔C,所述进油孔B上端设有接头B,下端穿过上连杆铜瓦与曲拐连通,所述进油孔C前端设有接头C,末端穿过下连杆铜瓦与曲拐连通,所述连杆分油器通过润滑管B与接头B连接,所述连杆分油器通过润滑管C与接头C连接。所述连杆分油器通过进油管与主分油器连接。所述下连杆铜瓦内壁上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楔形油腔,所述下连杆铜瓦对应下死点位置不设楔形油腔。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稀油润滑泵站和吸油泵连接。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轴端铜瓦上半部内置网格状热敏材料A,在下连杆铜瓦内置网格状热敏材料B,用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包括内置在轴端铜瓦上半部的热敏材料A和内置在下连杆铜瓦上的热敏材料B,所述热敏材料A连接有温度传感器A,所述热敏材料B连接有温度传感器B;/n稀油润滑系统,包括稀油润滑泵站,所述稀油润滑泵站通过进油油路分别给两个轴端铜瓦和连杆铜瓦进行稀油润滑,对轴端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A收集,对连杆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B收集;/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连接并实现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包括内置在轴端铜瓦上半部的热敏材料A和内置在下连杆铜瓦上的热敏材料B,所述热敏材料A连接有温度传感器A,所述热敏材料B连接有温度传感器B;
稀油润滑系统,包括稀油润滑泵站,所述稀油润滑泵站通过进油油路分别给两个轴端铜瓦和连杆铜瓦进行稀油润滑,对轴端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A收集,对连杆铜瓦润滑后的润滑油通过稀油收集机构B收集;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轴瓦温升测量系统和稀油润滑系统连接并实现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材料A和热敏材料B呈网格状设计,所述稀油收集机构A和稀油收集机构B分别与回油管连接,所述回油管与稀油润滑泵站连接,所述回油管上依次设有吸油泵和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收集机构A包括设置在轴端铜瓦外侧内壁上的外储油环A和设置在轴端铜瓦内侧内壁上的内储油环A,所述轴端铜瓦外侧的支撑轴上设有多个外甩油环A,所述外甩油环A通过外卸油槽A与外储油环A连通,所述轴端铜瓦外侧与支撑轴之间密封设有外集油套A,所述外集油套A上下分体设计,所述外集油套A上设有外回油孔A,所有所述外甩油环A设置在由外集油套A、轴端铜瓦和支撑轴围成的密闭空间内,所述轴端铜瓦内侧的支撑轴上设有多个内甩油环A,所述内甩油环A通过内卸油槽A与内储油环A连通,所述轴端铜瓦内侧与支撑轴之间密封设有内集油套A,所述内集油套A上下分体设计,所述内集油套A上设有内回油孔A,所有所述内甩油环A设置在由内集油套A、轴端铜瓦和支撑轴围成的密闭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设计成阶梯轴,所述外甩油环A的直径小于支撑轴的直径,所述内甩油环A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所述外集油套A通过第一螺栓和弹性垫圈安装在轴端铜瓦外侧壁上,所述外集油套A与轴端铜瓦之间设有外密封圈A,所述外集油套A与支撑轴之间设有外防尘圈A,所述内集油套A通过第二螺栓和弹性垫圈安装在轴端铜瓦内侧壁上,所述内集油套A与轴端铜瓦之间设有内密封圈A,所述内集油套A与支撑轴之间设有内防尘圈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精准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集油套A内壁上设有多个外集油室A,所述外甩油环A深入外集油室A内且间隔设置,所述内集油套A内壁上设有多个内集油室A,所述内甩油环A深入内集油室A内且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外甩油环A之间通过圆角过渡,相邻两个内甩油环A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机械压力机曲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玉良岳振明蔺永诚张鹏彭鑫亮朱强陈明松郝玉琴乔傲东李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华东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乔傲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