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鸿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506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包括壳体、支架、压铸板和控制器;所述支架L形,且一端固连于壳体侧壁,另一端延伸至壳体上方,且与压铸板上表面之间固连有驱动气缸所述壳体‘凹’形设计;所述壳体内部侧壁固连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二固定板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均匀布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转动杆下端伸出第二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部的转动杆周侧固连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形状的样板件,控制压铸板使得样板件接触挤压下方转动杆尖端部,实现对不同模具进行初步切削成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目前市场需求,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来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模具的制造难度比较大,与一般的机械加工相比有很多特殊性,模具的制造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加工质量好,表面要求也很高形状复杂,材料硬度要求很高,很多时候是单件生产,对于这一现状,将数控技术与模具制造相结合,将推动模具的精度和效率,数控加工的特点是: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并且可以实现生产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而这将大大的弥补了模具本身的缺点,数控加工在模具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位置,数控加工将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为了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还应优化其加工工艺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模具的数控加工效率,以提高模具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现有技术中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数控加工设备都是对模具进行批量生产,此类加工设备无法实现对高精度的模具以及模具工艺品的加工,且生产的模具大多数存在模具型面尺寸误差较大,表面连续性差,起伏较大,不具备太高的精度,因此设备在对待制造模具的材料初步加工制得模具的大致形状后,需要对模具进行手工打磨,从而制得高精度的模具工艺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此类加工设备无法实现对高精度的模具以及模具工艺品的加工,且生产的模具大多数存在模具型面尺寸误差较大,表面连续性差,起伏较大,不具备太高的精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包括壳体、支架、压铸板和控制器;所述支架‘L’形设计,且一端固连于壳体侧壁,另一端延伸至壳体上方,且与压铸板上表面之间固连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由控制器控制;所述壳体‘凹’形设计;所述压铸板和壳体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螺栓孔;所述壳体内部侧壁固连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第二固定板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均匀布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且转动杆下端伸出第二固定板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部的转动杆周侧固连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从动齿轮彼此啮合转动连接;所述每个所述转动杆表面与第一固定板上表面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下表面通过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固连第一轴承,且对应的第一轴承,实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弹簧转动;所述转动杆于第一固定板下方和第二固定板上方之间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通过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有圆环,通过限位滑槽实现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带动圆环转动,同时圆环于圆槽内上下滑动;所述圆环上表面与圆槽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二弹簧;所述圆环上表面固连有第一齿轮杆;所述第一齿轮杆靠近转动杆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轮齿;所述转动杆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上端固连有第二齿轮杆;所述第二齿轮杆靠近第一齿轮杆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二轮齿;所述转动杆于圆槽上方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第一滑槽和转动杆外表面设置;所述通孔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且第一轮齿和第二轮齿均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设置;所述伸出杆下端周圈表面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刀片;初始状态下伸出杆位于第一滑槽内,使刀片位于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下端和第二固定板上端之间的壳体侧壁固连有电机;电机的转动轴穿出第一固定板设置,且电机的转动轴于第一固定板上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相邻的一个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一从动齿轮上下运动时,始终不会与相邻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及主动齿轮断开连接,且电机的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电机由控制器控制。工作时,将待制造的浇筑模具的材料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的螺栓孔内,将模具的样板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压铸板下表面的螺栓孔内,固定后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气缸和电机工作,驱动气缸的伸出端控制压铸板向下运动,使得样板件挤压转动杆的上端,此时第一从动齿轮随转动杆向下运动,第一从动齿轮挤压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压缩,且因第一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第一从动齿轮不停转动,第一从动齿轮扭转第一弹簧,使得第一弹簧带动第一轴承运动,当第一轴承转动速度与第一从动齿轮转动速度相同时,第一弹簧恢复扭转状态,且圆槽内通过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有圆环,使得转动杆转动的同时带动圆环转动,因转动杆受挤压继续向下运动,当圆环接触第二固定板后,圆环因第一轮齿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使得第二从动齿轮随转动杆向下运动时,第二从动齿轮的轮齿在第一轮齿表面滑动,第一齿轮杆不运动,圆环贴合第二固定板,第二弹簧压缩,此时第二从动齿轮顺时针旋转,因第二从动齿轮的轮齿与第二轮齿啮合,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轮齿向下运动,第二轮齿带动第二齿轮杆和伸出杆向下运动,伸出杆伸出长度与转动杆被压缩长度相同,此时伸出的刀片接触待制造模具的材料,且刀片挤压切割模具时,因圆环贴合第二固定板,使得第一齿轮杆不运动,使得第二从动齿轮无法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得刀片接触待制造模具后可以对模具顺利的切割,且当第二齿轮杆带动伸出杆向下运动时,使得伸出杆下端周圈表面固连的刀片伸出第一滑槽后,刀片打开,随转动杆不停的转动,使得刀片在向下运动时不断切割待制造模具的材料,因样板件表面凹凸不平,转动杆向下运动程度不同,使得第一从动齿轮向下运动程度不同,从而使得刀片切割待制造模具的材料的程度与转动杆上端接触样板件程度相同,切割完成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控制驱动气缸伸出端向上运动,使得压铸板远离转动杆上端,第一弹簧复位,此时第一从动齿轮向上运动,转动杆向上运动,转动杆带动圆环向上运动,第二弹簧复位,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因转动杆向上运动,使得第二从动齿轮反转,第二齿轮杆向上运动,第二齿轮杆带动伸出杆向第一滑槽内运动,使刀片进入第一滑槽内部,此时完成对模具的加工;在需要制作另一种模具时,只需要将对应模具的样板件通过螺栓固定在压铸板下方的螺栓孔内,将待制造模具的材料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底部的螺栓孔内,重复上方操作即可制成所需要的浇筑模具,不需要切换刀头,有效的提高设备制造模具的使用范围和精度,减少模具制造的单一性,降低生产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于每个转动杆周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横截面为半球形;所述每个圆环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多个钢珠球;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对应设置。工作时,当刀片对模具进行切割时,圆环随转动杆转动,钢珠球在第二滑槽内滑动,避免圆环下端直接接触第二固定板,从而对第二固定板和圆环产生磨损,且圆环与刀片同时随转动杆转动,多个钢珠球使得圆环在转动时能够更加流畅,从而使得刀片更加流畅的切割待制造模具的材料,使得制得的浇筑模具更加精密。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于第一从动齿轮上方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第二轴承下方的转动杆。工作时,第二轴承上方的转动杆接触挤压样板件且不随第一从动齿轮转动,第二轴承下方转动杆随第一从动齿轮转动,从而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架(2)、压铸板(3)和控制器;所述支架(2)‘L’形设计,且一端固连于壳体(1)侧壁,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上方,且与压铸板(3)上表面之间固连有驱动气缸(4);所述驱动气缸(4)由控制器控制;所述壳体(1)‘凹’形设计;所述压铸板(3)和壳体(1)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螺栓孔(5);/n所述壳体(1)内部侧壁固连有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1)位于第二固定板(12)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11)表面均匀布置有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贯穿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且转动杆(13)下端伸出第二固定板(12)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端部的转动杆(13)周侧固连有第一从动齿轮(14);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4)彼此啮合转动连接;所述每个所述转动杆(13)表面与第一固定板(11)上表面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4)下表面通过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16)固连第一轴承(15),且对应的第一轴承(15),实现第一从动齿轮(1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弹簧(16)转动;/n所述转动杆(13)于第一固定板(11)下方和第二固定板(12)上方之间开设有圆槽(17);所述圆槽(17)内通过限位滑槽(1801)滑动连接有圆环(1802),通过限位滑槽(1801)实现转动杆(13)转动的同时带动圆环(1802)转动,同时圆环(1802)于圆槽(17)内上下滑动;所述圆环(1802)上表面与圆槽(17)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二弹簧(19);所述圆环(1802)上表面固连有第一齿轮杆(21);所述第一齿轮杆(21)靠近转动杆(13)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轮齿(23);所述转动杆(13)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4)滑动连接有伸出杆(25);所述伸出杆(25)上端固连有第二齿轮杆(26);所述第二齿轮杆(26)靠近第一齿轮杆(21)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7);所述第二凹槽(27)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二轮齿(28);所述转动杆(13)于圆槽(17)上方开设有通孔(29);所述通孔(29)连通第一滑槽(24)和转动杆外表面设置;所述通孔(29)内通过转轴(30)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31),且第一轮齿(23)和第二轮齿(28)均与第二从动齿轮(31)啮合设置;所述伸出杆(25)下端周圈表面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刀片(32);/n初始状态下伸出杆(25)位于第一滑槽(24)内,使刀片(32)位于第一滑槽(24)内部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下端和第二固定板(12)上端之间的壳体(1)侧壁固连有电机(33);电机(33)的转动轴穿出第一固定板(11)设置,且电机(33)的转动轴于第一固定板(11)上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34);所述主动齿轮(34)与相邻的一个第一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且第一从动齿轮上下运动时,始终不会与相邻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及主动齿轮断开连接,且电机(33)的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板(11)之间转动连接,电机(33)由控制器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数控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支架(2)、压铸板(3)和控制器;所述支架(2)‘L’形设计,且一端固连于壳体(1)侧壁,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上方,且与压铸板(3)上表面之间固连有驱动气缸(4);所述驱动气缸(4)由控制器控制;所述壳体(1)‘凹’形设计;所述压铸板(3)和壳体(1)下端均开设有多个螺栓孔(5);
所述壳体(1)内部侧壁固连有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1)位于第二固定板(12)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板(11)表面均匀布置有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贯穿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且转动杆(13)下端伸出第二固定板(12)下表面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端部的转动杆(13)周侧固连有第一从动齿轮(14);所述相邻的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4)彼此啮合转动连接;所述每个所述转动杆(13)表面与第一固定板(11)上表面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4)下表面通过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16)固连第一轴承(15),且对应的第一轴承(15),实现第一从动齿轮(1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弹簧(16)转动;
所述转动杆(13)于第一固定板(11)下方和第二固定板(12)上方之间开设有圆槽(17);所述圆槽(17)内通过限位滑槽(1801)滑动连接有圆环(1802),通过限位滑槽(1801)实现转动杆(13)转动的同时带动圆环(1802)转动,同时圆环(1802)于圆槽(17)内上下滑动;所述圆环(1802)上表面与圆槽(17)内壁之间固连有第二弹簧(19);所述圆环(1802)上表面固连有第一齿轮杆(21);所述第一齿轮杆(21)靠近转动杆(13)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轮齿(23);所述转动杆(13)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槽(24)滑动连接有伸出杆(25);所述伸出杆(25)上端固连有第二齿轮杆(26);所述第二齿轮杆(26)靠近第一齿轮杆(21)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7);所述第二凹槽(27)内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二轮齿(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孔永峰赵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