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红专利>正文

新生儿护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48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生儿护理车能够实现将婴儿床移动到患者的病床上方,从而方便术后的母亲对孩子的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护理车
本技术所属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护理车。
技术介绍
新生儿出生后一般都放入到婴儿床上或这保育箱内方便护理,尤其是孩子母亲在经历剖腹产等手术后不方便移动,只能躺在病床上,如果需要喂母乳或者近距离观察孩子就需要有家属或者护士来将孩子传递到母亲身边,当患者家属或者护士不在身边时照看孩子就十分不方便。另外在有些小型医院,病房内的空间有限,也不方便移动和调转新生儿护理车。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车,可十分方便术后的母亲对新生儿的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生儿护理车,该新生儿护理车能够实现将婴儿床移动到患者的病床上方,从而方便术后的母亲对孩子的护理。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拉簧、拉索和多个定滑轮,所述多个定滑轮分别安装在C型框架顶部和底部的拐角处以及C型框架底部的端部,所述拉簧设置在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支撑座在拉簧的作用下位于与车底座相互重叠的状态,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支撑座上靠近C型框架底部拐角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位于C型框架底部端部的定滑轮和C型框架底部和顶部拐角处的定滑轮后与婴儿床连接,向外抽拉婴儿床时,所述支撑座在拉索的拉动下将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婴儿床的四周设置有护板,所述婴儿床一侧的护板可以打开。进一步,所述婴儿床的底部靠近所述插孔处设置有与插孔处相互连通的弹簧销,所述插杆内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插杆的端部设置,当所述弹簧销移动到定位孔处时,弹簧销将插入到定位孔中锁定婴儿床的位置,拉动弹簧销可解除锁定状态。进一步,所述车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块,当所述支撑座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限位块将卡住支撑座阻止支撑座继续相对于车底座向外滑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本技术的新生儿护理车能够实现将婴儿床移动到患者的病床上方,从而方便术后的母亲对孩子的护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新生儿护理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生儿护理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1、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2、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3、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4,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5,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6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5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与车底座1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8,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所述C型框架的内侧高度具体地可设置在1米左右;所述婴儿床的四周设置有护板12,所述婴儿床一侧的护板可以打开,通过将婴儿床一侧的护板设置成可以打开的,使得患者抱出婴儿时更加省力。本技术的新生儿护理车的使用方法:当术后的母亲想照看孩子时,只需要直接将C型框架的开口朝向自身一侧,然后向自己的方向拉动婴儿床,首先床体边缘将进入到C型框架的开口内侧,继续拉动婴儿床将使得插杆从婴儿床内向外抽出一段距离,使得婴儿床能够更加靠近患者,从而方便患者照看孩子或者方便患者直接将孩子从婴儿床抱出。通过设置支撑座和联动机构的设置使得在移动婴儿床时保证了护理车的重心平衡,避免了因婴儿床重心的移动造成的车体侧翻。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拉簧9、拉索10和多个定滑轮11,所述多个定滑轮分别安装在C型框架顶部的拐角处3a和底部的拐角处3b以及C型框架底部的端部3c,所述拉簧9设置在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支撑座在拉簧的作用下位于与车底座相互重叠的状态,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支撑座上靠近C型框架底部拐角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拉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位于C型框架底部端部的定滑轮和C型框架底部和顶部拐角处的定滑轮后与婴儿床连接,向外抽拉婴儿床时,所述支撑座在拉索的拉动下将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上述联动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从而便于本技术的新生儿护理车的推广。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婴儿床的底部靠近所述插孔处设置有与插孔处相互连通的弹簧销14,所述插杆内设置有定位孔13,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插杆的端部设置,当所述弹簧销移动到定位孔处时,弹簧销将插入到定位孔中锁定婴儿床的位置,拉动弹簧销可解除锁定状态。做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块15,当所述支撑座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限位块将卡住支撑座阻止支撑座继续相对于车底座向外滑动。通过限位块15的设置可以防止因插杆完全从婴儿床内抽出而造成婴儿床脱落的危险。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护理车,包括车底座、设置在车底座下部的车轮、设置在车底座上部的C型框架、设置在C型框架上面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床的侧面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插孔,所述C型框架的顶部通过两根平行设置的插杆插入到婴儿床底部的两个插孔中实现婴儿床与C型框架之间的滑动配合;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车底座的下部还设置有可平移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滑动配合,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实现与婴儿床同步同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拉簧、拉索和多个定滑轮,所述多个定滑轮分别安装在C型框架顶部和底部的拐角处以及C型框架底部的端部,所述拉簧设置在支撑座与车底座之间,自然状态下,所述支撑座在拉簧的作用下位于与车底座相互重叠的状态,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支撑座上靠近C型框架底部拐角处的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渠倩梅
申请(专利权)人:刘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