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47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涉及显示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底座、外框、钻头和外壳本体,所述外框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吸风机,底座的底部位于吸风机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集箱。通过设置活动卡杆、滑轨结构、丝杠结构、活动结构和压板结构,达到了方便对不同大小的外壳本体进行固定和自动收集碎屑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显示器外壳打孔设备中只能应对固定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固定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从而导致对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准确固定,进而无法进行正常打孔,实用性低,每次钻孔完毕后都需要进行碎屑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加工设备,具体是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
技术介绍
显示器是一种用来显示电子文件的设备,电子文件包含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和文档文件等,显示器一般由显示屏、显示器外壳、主板和扬声器等组成,显示屏则用来显示图形,按照材料区分,显示屏可分为液晶显示屏和柔性显示屏等,都是用于显示图形内容,通过主板用于计算文件数据,扬声器则用于播放音频声音。在目前现有的一些显示器外壳打孔设备中,打孔时通过压板将显示器外壳固定在工作台上进行打孔,这种打孔方式只能应对固定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固定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从而导致对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准确固定,进而无法进行正常打孔,实用性低,且现有设备打完孔后的碎屑直接掉落在工作台上,需要每次加工完毕后进行清洁,这必然导致劳动强度的提高,且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包括底座、外框、钻头和外壳本体,所述外框固定连接在底座的顶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吸风机,底座的底部位于吸风机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集箱,凹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滑轨结构,滑轨结构的顶部滑动套接有活动卡杆,活动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杠结构,丝杠结构的表面螺纹套接有活动结构,外壳本体活动连接在活动结构的上表面,活动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压板结构,外壳本体活动连接在压板结构的底部,外框的右侧设置有开合门结构,外框的正面和背面向下倾斜设置有风扇,外框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结构,钻头固定连接在转动结构的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轨结构包括轨道杆、滑槽、定位块和定位槽,轨道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顶部,滑槽开设在轨道杆的正面和背面,定位块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定位槽开设在活动卡杆对应定位块的位置,定位块活动连接在定位槽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丝杠和摇手,丝杠通过转动轴承水平设置在活动槽的内部,摇手位于横杆的右端,丝杠的右端贯穿横杆并与摇手的左端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结构包括活动块、螺纹筒和垫块,螺纹筒螺纹套接在丝杠结构的表面,活动块固定连接在螺纹筒的顶部,活动块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垫块则固定连接在活动块靠近外壳本体的一侧,外壳本体活动连接在垫块的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板结构包括固定杆、紧固螺栓、螺纹孔、压板和橡胶块,固定杆固定连接杆活动结构的顶部,螺纹孔开设在活动结构的顶部,压板活动套接在固定杆的表面,紧固螺栓的底部贯穿压板并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橡胶块固定连接在压板靠近外壳本体的一端,外壳本体的顶部与橡胶块的底部活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合门结构包括下悬门、插槽、连接槽和插杆,连接槽开设在外框的右侧,下悬门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插槽开设在下悬门的顶部,插杆活动连接在连接槽的内部,插杆的底部贯穿连接槽并延伸至插槽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竖直支撑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其操作方法如下:步骤一、首先将插杆向上移动与插槽分离人,然后顺时针转动开合门结构使该位置打开,然后手动拉动丝杠结构的右端并向右移动,从而使丝杠结构通过横杆带动活动卡杆在轨道杆的表面通过滑轨结构向移动,丝杠结构移动的同时也通过活动结构和压板结构带动外壳本体向右移动,从而实现将外壳本体移出外框,方便从外框的外部对外壳本体进行固定;步骤二、需要对外壳本体进行固定时,首先转动丝杠结构使其到达和使得位置,随后松动紧固螺栓,然后将转动压板使其不易阻挡放下的外壳本体,吧外壳本体从上往下放置在活动结构的顶部,然后转动压板使压与活动结构相互对应,随后转动紧固螺栓使其与螺纹孔连接,从而将外壳本体进行固定;步骤三、反向推动丝杠结构使活动结构、滑轨结构和压板结构带动外壳本体回到原位,便可将外壳本体带入到外框内部,然后反向转动开合门结构使其回到原位,开合门结构抵住丝杠结构,从而使其不易转动,也同时对活动卡杆和滑轨结构进行定位,使其不易在轨道杆的表面移动,然后通过转动结构带动钻头对外壳本体进行打孔操作;步骤四、钻孔的碎屑被风扇吹动掉落在凹槽的内部,随后通过吸风机吸到收集箱的内部进行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活动卡杆、滑轨结构、丝杠结构、活动结构和压板结构,通过拉动丝杠结构可以带动活动卡杆在滑轨结构上滑动,从而便于将活动结构和压板结构移出外框的外部,然后转动丝杠结构便可调节移动结构之间的位置,方便固定不同大小的外壳本体,活动结构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转动紧固螺栓便可将外壳本体固定,然后反向移动将外壳本体带到外框的内部,通过开合门结构对活动卡杆进行限位,从而使外壳本体不易移动,达到了方便对不同大小的外壳本体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显示器外壳打孔设备中只能应对固定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固定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从而导致对不同大小的显示器外壳很难准确固定,进而无法进行正常打孔,实用性低的问题。通过设置凹槽、风扇、吸风机和收集箱,风扇将散落在结构表面的碎屑吹到凹槽的内部,然后使碎屑通过吸风机进入到收集箱的内部进行收集,达到了无需手动操作便可对碎屑进行收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的正剖图。图2为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的左剖图。图4为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中滑轨结构位置处俯视截面图。如图所示:1、底座;2、外框;3、钻头;4、外壳本体;5、支撑脚;6、凹槽;7、吸风机;8、收集箱;9、连接杆;10、滑轨结构;101、轨道杆;102、滑槽;103、定位块;104、定位槽;11、活动卡杆;12、横杆;13、活动槽;14、丝杠结构;141、丝杠;142、摇手;15、活动结构;151、活动块;152、螺纹筒;153、垫块;16、压板结构;161、固定杆;162、紧固螺栓;163、螺纹孔;164、压板;165、橡胶块;17、开合门结构;171、下悬门;172、插槽;173、连接槽;174、插杆;18、风扇;19、顶板;20、转动结构;21、竖直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包括底座1、外框2、钻头3和外壳本体4,所述外框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5,底座1的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包括底座(1)、外框(2)、钻头(3)和外壳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5),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设置有吸风机(7),底座(1)的底部位于吸风机(7)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集箱(8),凹槽(6)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顶部滑轨结构(10),滑轨结构(10)的顶部滑动套接有活动卡杆(11),活动卡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杠结构(14),丝杠结构(14)的表面螺纹套接有活动结构(15),外壳本体(4)活动连接在活动结构(15)的上表面,活动结构(15)的顶部设置有压板结构(16),外壳本体(4)活动连接在压板结构(16)的底部,外框(2)的右侧设置有开合门结构(17),外框(2)的正面和背面向下倾斜设置有风扇(18),外框(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9),顶板(19)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结构(20),钻头(3)固定连接在转动结构(20)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包括底座(1)、外框(2)、钻头(3)和外壳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顶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5),底座(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底部设置有吸风机(7),底座(1)的底部位于吸风机(7)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收集箱(8),凹槽(6)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顶部滑轨结构(10),滑轨结构(10)的顶部滑动套接有活动卡杆(11),活动卡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杠结构(14),丝杠结构(14)的表面螺纹套接有活动结构(15),外壳本体(4)活动连接在活动结构(15)的上表面,活动结构(15)的顶部设置有压板结构(16),外壳本体(4)活动连接在压板结构(16)的底部,外框(2)的右侧设置有开合门结构(17),外框(2)的正面和背面向下倾斜设置有风扇(18),外框(2)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9),顶板(19)的底部设置有转动结构(20),钻头(3)固定连接在转动结构(20)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结构(10)包括轨道杆(101)、滑槽(102)、定位块(103)和定位槽(104),轨道杆(101)固定连接在连接杆(9)的顶部,滑槽(102)开设在轨道杆(101)的正面和背面,定位块(103)固定连接在滑槽(102)的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定位槽(104)开设在活动卡杆(11)对应定位块(103)的位置,定位块(103)活动连接在定位槽(104)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结构(14)包括丝杠(141)和摇手(142),丝杠(141)通过转动轴承水平设置在活动槽(13)的内部,摇手(142)位于横杆(12)的右端,丝杠(141)的右端贯穿横杆(12)并与摇手(142)的左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结构(15)包括活动块(151)、螺纹筒(152)和垫块(153),螺纹筒(152)螺纹套接在丝杠结构(14)的表面,活动块(151)固定连接在螺纹筒(152)的顶部,活动块(151)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3)的内部,垫块(153)则固定连接在活动块(151)靠近外壳本体(4)的一侧,外壳本体(4)活动连接在垫块(15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外壳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结构(16)包括固定杆(161)、紧固螺栓(162)、螺纹孔(163)、压板(164)和橡胶块(165),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虎毛荣辉陈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莫凡高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