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723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留置针包括针芯、导丝、留置针管、留置针接头、输液连接件、针芯推动装置、导丝推动装置,留置针接头与留置针管的其中一端连接,留置针管和留置针接头均套设在导丝的外周,导丝套设在针芯的外周;针芯的一端与针芯推动装置连接,针芯的另一端贯穿导丝和留置针管;导丝的其中一端与导丝推动装置连接,导丝的另一端穿过留置针接头位于留置针管的内部;输液连接件安装在留置针接头上,用以连接输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针芯与留置针管之间增加导丝,既保护了血管不被针芯穿透,又可以引导留置针管进入血管,提高了留置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老年患者在打留置针时经常面临留置针难打的问题,而对于很多患者又难以避免要打留置针,特别是做增强造影的患者。虽然,现在可以在B超引导下打留置针,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留置针往前进针容易穿透血管,未往前进针,留置针就难以进入血管内,导致留置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留置针易留置失败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包括针芯、导丝、留置针管、留置针接头、输液连接件、针芯推动装置、导丝推动装置,其中,所述留置针接头与所述留置针管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留置针管和所述留置针接头均套设在所述导丝的外周,所述导丝套设在所述针芯的外周;所述针芯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连接,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丝和所述留置针管;所述导丝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留置针接头位于所述留置针管的内部;所述输液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留置针接头上,用以连接输液装置。优选地,所述留置针管、所述导丝、所述针芯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导丝的长度,所述导丝的长度大于所述留置针管的长度。优选地,所述安全型留置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伸缩。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固定旋钮,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周,所述固定旋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上,且所述固定旋钮的其中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可顶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对固定。优选地,所述安全型留置针还包括无菌薄膜袋,所述无菌薄膜袋的袋口与所述留置针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针芯推动装置和所述导丝推动装置均位于所述无菌薄膜袋的内部。优选地,所述无菌薄膜袋的袋口与所述留置针接头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输液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夹子,所述夹子安装在所述连接本体上,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留置针接头固定,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连接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推动针芯,使针芯进入血管;步骤S2,推动导丝,使导丝进入血管;步骤S3,推动留置针接头,使留置针管在导丝的引导下进入血管;步骤S4,当留置针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将导丝与针芯拉出至留置针管和留置针接头的外部;步骤S5,在留置针接头的接口连接肝素帽。优选地,所述步骤S1之后、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旋转固定旋钮,使得连接件可伸长;所述步骤S3之后、所述步骤S4之前,还包括:旋转固定旋钮,使得连接件的长度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通过在针芯与留置针管之间增加导丝,导丝可顺着针芯进入血管,且不会穿破血管,既保护了血管不被针芯穿透,又可以引导留置针管进入血管,便于将留置针管留置在血管中,提高了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并且,由于针芯设置在导丝内,可以很好地防止针芯刺破血管,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芯;2、导丝;3、留置针管;4、留置针接头;41、接口;5、输液连接件;51、连接本体;511、输液连接口;52、夹子;6、针芯推动装置;7、导丝推动装置;8、连接件;81、第一套管;82、第二套管;83、固定旋钮;9、无菌薄膜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包括针芯1、导丝2、留置针管3、留置针接头4、输液连接件5、针芯推动装置6、导丝推动装置7,其中,所述留置针接头4与所述留置针管3的其中一端连接,留置针接头4、留置针管3与导丝2的内部均中空,所述留置针管3和所述留置针接头4均套设在所述导丝2的外周,所述导丝2套设在所述针芯1的外周;所述针芯1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6连接,所述针芯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丝2和所述留置针管3,以利用针芯推动装置6将针芯1推动至血管中;所述导丝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7连接,所述导丝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留置针接头4位于所述留置针管3的内部,使得针芯1可以先进入血管中,在针芯1的引导下,利用导丝推动装置7将导丝2推动至血管中,从而可以利用导丝2引导留置针管3在留置针接头4的推动下进入血管;留置针管3完全进入血管之后,将针芯1和导丝2拉出至留置针接头4的外部即可完成留置针管3的留置;并且,由于针芯1位于导丝2的内部,使得针芯1不会穿透血管;所述输液连接件5安装在所述留置针接头4上,用以连接输液装置,以便于利用输液装置向留置针管3内输送药物。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针芯1与留置针管3之间增加导丝2,导丝2可顺着针芯1进入血管,且不会穿破血管,既保护了血管不被针芯1穿透,又可以引导留置针管3进入血管,便于将留置针管3留置在血管中,提高了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并且,由于针芯1设置在导丝2内,可以很好地防止针芯1刺破血管,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所述留置针管3、所述导丝2、所述针芯1同轴设置,使得针芯1、导丝2和留置针管3进入血管的轨迹一致,以避免导丝2和留置针管3进入血管的轨迹出现偏移,还可以防止针芯1穿透导丝2。优选地,所述针芯1的长度大于所述导丝2的长度,所述导丝2的长度大于所述留置针管3的长度。使得针芯1可以引导导丝2进入血管,导丝2可以引导留置针管3进入血管。如图1所示,导丝推动装置7设置在针芯推动装置6与留置针接头4之间,并且,针芯1贯穿导丝2、留置针接头4和留置针管3凸出于留置针管3的外部,而导丝2的端部设置在留置针管3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芯推动装置6为针芯推动手柄,所述导丝推动装置7为导丝推动手柄。需要指出的是,针芯推动手柄与导丝推动手柄的结构可以相同,均为手柄结构,以推动相应的针芯1或导丝2移动。进一步地,针芯推动装置6与导丝推动装置7平行设置,且与针芯1、导丝2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针芯推动装置6还可以与针芯1呈设定夹角,导丝推动装置7可以与导丝2呈设定夹角,只要针芯推动装置6对针芯1的推动以及导丝推动装置7对导丝2的推动互不干涉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针芯1为钢针,优选为不锈钢针;所述留置针管3为软管,优选为塑料软管。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型留置针还包括连接件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芯、导丝、留置针管、留置针接头、输液连接件、针芯推动装置、导丝推动装置,其中,所述留置针接头与所述留置针管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留置针管和所述留置针接头均套设在所述导丝的外周,所述导丝套设在所述针芯的外周;所述针芯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连接,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丝和所述留置针管;所述导丝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留置针接头位于所述留置针管的内部;所述输液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留置针接头上,用以连接输液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芯、导丝、留置针管、留置针接头、输液连接件、针芯推动装置、导丝推动装置,其中,所述留置针接头与所述留置针管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留置针管和所述留置针接头均套设在所述导丝的外周,所述导丝套设在所述针芯的外周;所述针芯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连接,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丝和所述留置针管;所述导丝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留置针接头位于所述留置针管的内部;所述输液连接件安装在所述留置针接头上,用以连接输液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管、所述导丝、所述针芯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导丝的长度,所述导丝的长度大于所述留置针管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型留置针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针芯推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丝推动装置连接,所述连接件可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导丝的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固定旋钮,所述第一套管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周,所述固定旋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上,且所述固定旋钮的其中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套管可顶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表面,以使得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丹青胡培航魏学标陈纪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