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09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解决了传统远中移动磨牙的装置,体积大,异物感明显,制作工艺复杂,且使用过程中常伴有前牙唇倾的副作用、矫治力周期长,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传动杆和加力附件,所述传动杆包括多个弓丝套管、连接杆、牵引钩和舌侧扣,颊管A附着于第二磨牙,颊管B附着于第一磨牙,托槽A附着于尖牙,多个所述弓丝套管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近中处、颊管B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远中处,其中紧贴托槽A的弓丝套管,远离牙龈的方向固定连接有舌侧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正
,特别是涉及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牙齿矫治意识的提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期望尽可能的减少治疗周期。对于不拔牙矫治的案例,理论上都需要远中移动磨牙以开辟前牙排齐所需空间。传统技术远中移动磨牙需配合钟摆式矫治器等需技工室配合制作的矫治器,此类矫治器体积大,异物感明显,制作工艺复杂,且推磨牙远中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伴有前牙唇倾的副作用;配合支抗钉使用亦不能第一时间移动远中磨牙,临床上需更换至不锈钢丝后才可施加磨牙远中移动的矫治力,由于初始弓丝较软,在软丝上施加矫治力会产生更加复杂的副作用,托槽粘接在牙齿的冠中心,支抗钉与托槽间垂直向高度差会产生不利于远中移动磨牙的垂直向分力,且依靠牙齿传递矫治力周期长,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了传统远中移动磨牙的装置,体积大,异物感明显,制作工艺复杂,且使用过程中常伴有前牙唇倾的副作用、矫治力周期长,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传动杆和加力附件,所述传动杆包括多个弓丝套管、连接杆、牵引钩和舌侧扣,颊管A附着于第二磨牙,颊管B附着于第一磨牙,托槽A附着于尖牙,多个所述弓丝套管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近中处、颊管B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远中处,其中紧贴托槽A的弓丝套管远离牙龈的方向固定连接有舌侧扣。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抗钉,所述支抗钉与牵引钩通过加力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弓丝套管为方管或圆管。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钩一侧为锯齿状。进一步地,所述弓丝套管向远中的方向为喇叭口状。进一步地,所述弓丝套管的数量为3个。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加力附件为橡皮线,橡皮链或拉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带弧度的金属杆,且近远中方向牙齿弓型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钩设计长度与支抗钉高度一致,距离牙龈0.7mm。有益效果1.传动杆配合支抗钉使用,可根据不同治疗需要选择不同的加力附件,以推动第一、第二磨牙远中移动,通过定制还可以控制磨牙的移动量。2.通过设计尖牙托槽A远中至第一双尖牙托槽B近中的距离可实现精准计算的远中移动磨牙的距离。3.通过本装置的3个弓丝套管可以实现同时移动第一、第二磨牙,而不依赖于力通过牙齿传递。4.该装置体积小,患者口腔不会出现异物感。5.牵引钩设计长度与支抗钉高度一致,可以有效减小施力过程中产生不利的垂直向分力,有效缩短矫治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杆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牵引钩与黏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杆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传动杆;11、弓丝套管;12、连接杆;13、牵引钩;14、舌侧扣;2、支抗钉;3、弓丝;4、托槽装置;41、托槽A;42、颊管A;43、颊管B;44、托槽B;5、尖牙;6、第一磨牙;7、第二磨牙;8、加力附件;9、第一双尖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包括传动杆1和加力附件8,传动杆1包括多个弓丝套管11、连接杆12、牵引钩13和舌侧扣14,颊管A42附着于第二磨牙7,颊管B43附着于第一磨牙6,托槽A41附着于尖牙5,多个弓丝套管11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42近中处、颊管B43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41远中处,托槽B44附着与第一双尖牙9。托槽装置4包括托槽A41、颊管A42、颊管B43、托槽B44。其中紧贴托槽A41的弓丝套管11远离牙龈的方向固定连接有舌侧扣14。使用传动杆1时,需在患者口内取模型或口腔扫描,获得牙齿弓型及相关托槽装置4的三维信息。在紧贴颊管A42近中处、颊管B43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41远中处、设置弓丝套管11,先分批次远中移动磨牙,当第二磨牙7远中移动0.5mm后,为第一磨牙6的移动留出空间后,此时第一磨牙6近中的弓丝套管11即可发挥作用,再同时移动第一磨牙6和第二磨牙7。利用计算机模拟牙齿矫治即可获得排齐牙齿所需空间,调整尖牙5远中的弓丝套管11位置就可以相对精确的控制推磨牙远中的量。亦可划分大中小型号批量生产,制作工艺亦不局限于3D打印。牵引钩13置于尖牙5远中的弓丝套管11龈方位置。舌侧扣14与支抗钉2之间可挂取橡皮筋,在正畸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患者可根据需要自行摘取。该传动杆1可以在上颌牙齿使用,也可在下颌牙齿使用,上颌牙齿和下颌牙齿使用方法相同。还包括支抗钉2,支抗钉2与牵引钩13通过加力附件8连接。牵引钩13配合支抗钉2使用,以推动第一磨牙6、第二磨牙7远中移动,通过定制还可以控制磨牙的移动量,其中尖牙5托槽A41远中至第一双尖牙9托槽B44近中间距可理解为传动杆1的最大工作量,通过设计尖牙5托槽A41远中至第一双尖牙9托槽B44近中的距离即可精准的远中移动磨牙。弓丝套管11为方管或圆管。可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使用方弓丝3或圆弓丝3,再选择弓丝套管11为方管或圆管,其中方管的弓丝套管11可在方弓丝3上滑动,使传动杆1不在方弓丝3上转动。牵引钩13一侧为锯齿状。牵引钩13需要与加力附件8连接,锯齿状方便与加力附件8连接,且不易脱落。弓丝套管11向远中的方向为喇叭口状。喇叭口状较为圆滑,方便弓丝3贯穿其中。弓丝套管11的数量为3个。3个弓丝套管11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42近中处、颊管B43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41远中处。传动杆1为一体成型。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该装置,但是不局限与3D打印技术。加力附件8为橡皮线,橡皮链或拉簧。当支抗钉2与牵引钩13之间间需使用加力附件8时,根据弓丝3的尺寸选择橡皮线、橡皮链或拉簧作为加力附件8。连接杆12为带弧度的金属杆,且近远中方向牙齿弓型一致。连接杆12的弧度与牙齿弧度一致。连接杆12高度设计在托槽装置4龈方2毫米位置,不影响托槽装置4正常的使用。牵引钩13设计长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杆(1)和加力附件(8),所述传动杆(1)包括多个弓丝套管(11)、连接杆(12)、牵引钩(13)和舌侧扣(14),颊管A(42)附着于第二磨牙(7),颊管B(43)附着于第一磨牙(6),托槽A(41)附着于尖牙(5),多个所述弓丝套管(11)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42)近中处、颊管B(43)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41)远中处,其中紧贴托槽A(41)的弓丝套管(11)远离牙龈的方向固定连接有舌侧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杆(1)和加力附件(8),所述传动杆(1)包括多个弓丝套管(11)、连接杆(12)、牵引钩(13)和舌侧扣(14),颊管A(42)附着于第二磨牙(7),颊管B(43)附着于第一磨牙(6),托槽A(41)附着于尖牙(5),多个所述弓丝套管(11)分别设置在紧贴颊管A(42)近中处、颊管B(43)近中0.5mm处、紧贴托槽A(41)远中处,其中紧贴托槽A(41)的弓丝套管(11)远离牙龈的方向固定连接有舌侧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抗钉(2),所述支抗钉(2)与牵引钩(13)通过加力附件(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套管(11)为方管或圆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牙远中移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原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腾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