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04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型公开了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包括撑开板、固定连接、活动连接、保护头、连接杆、吸引孔、筒壁、控制阀、吸引口、支撑杆、固定炳、弹簧、活动柄;该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型进行腹腔镜下脏器组织手术操作时,本支撑器的撑开板可方便、安全的将需要手术操作的组织空间挡开暴露出来,进而更好的暴露手术者操作区域,方便手术操作者进行组织缝合、电切、电凝组织手术操作,同时本暴露器头端的吸引孔可将组织空间中,超声刀、电刀所产生的烟雾气体快速吸除掉,使手术区域清晰,保证手术区域安全,经临床使用,此手术器械使用操作方便、快速、灵活,有效的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
本专利技术型涉及腹腔镜手术应用
,具体为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的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是当今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共同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某些方面腹腔镜技术渐渐取代传统手术。在腹腔镜下各类手术操作时,都需要将手术区域暴露清楚,需要将手术以外的区域组织遮挡开,特别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时,在分离盆腔内直肠时,手术者需要在正确的层面,使用电刀、超声刀等手术器械,在盆腔内将直肠与周围组织分离开来,由于盆腔内分离直肠时,手术者操作的空间狭小,且无专用遮挡暴露组织器械,对于手术者的助手要求特别高,临床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不熟练的手术助手,不能很好的将直肠周围手术操作平面,清晰的暴露给手术者;在遇到较肥胖的患者时,即便是比较熟练的手术助手,使用现有的微创手术器械,也很难将手术者正确的操作层面很好的暴露,再加上超声刀和电刀在手术区域使用时,产生过多的烟雾,致使手术区域不清晰,进一步增加手术者难度,甚至会出现由于烟雾和暴露不清时,手术者走错手术操作层面,出现不必要的神经、血管损伤,增加患者副损伤,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目前临床上,无腹腔镜微创用手术暴漏器械,因此给手术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专利技术型内容本专利技术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它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包括撑开板、固定连接、活动连接、保护头、连接杆、吸引孔、筒壁、控制阀、吸引口、支撑杆、固定炳、弹簧、活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板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固定在筒壁上,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与连接杆相连;所述保护头与筒壁相连;所述吸引孔通过控制阀与吸引口相连;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连接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筒壁固定相连,一端与固定柄相连;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柄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进一步,所述撑开板为回拉连接杆后,可向外展开;向前推连接杆,可收缩在筒壁前端开槽的、筒壁宽度范围内的、光滑的、扁平金属板。进一步,所述固定连接为将撑开板固定在器械前端,开槽筒壁上的轴性活动端;所述活动连接为连接撑开板与连接杆,且可移动的轴性活动端。进一步,所述连接杆为金属材质的、无弹性的连杆;一端固定在活动连接上,一端固定在活动柄上。进一步,所述保护头为圆形筒壁和撑开板的前端,软橡胶材质的半球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吸引孔为圆形筒壁前方,撑开板处,小孔状结构通道。进一步,所述吸引口可通过吸引皮条与手术室吸引设备相通连;且可通过移动控制阀与吸引孔相通连。进一步,所述固定炳为通过支撑杆与筒壁固定在一起,且不可移动的手柄。进一步,所述弹簧为固定柄和移动柄之间具有拉力的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采用本专利技术型进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时,可通过本器械所带有的撑开板,将组织撑开,暴露出来,特别是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操作时,本腹腔镜直肠癌用盆腔空间暴露器,在狭小的盆腔内,其所带有的撑开板,可方便、安全的将手术者需要操作的直肠周围组织区域支撑开来,更好的暴露手术者所要操作的手术区域;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操作,当在使用电刀、超声刀切割组织时,会出现烟雾,在狭小的空间内,引起视野不清时,可使用本器械所带有的吸引孔,将狭小空间内的烟雾,通过吸引口吸走,使手术区域变得清晰,保证手术者手术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经过临床使用,此手术器械使用操作方便、快速、灵活,可有效的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撑开板、固定连接、活动连接、保护头、连接杆、吸引孔、筒壁、控制阀、吸引口、支撑杆、固定炳、弹簧、活动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包括撑开板1、固定连接2、活动连接3、保护头4、连接杆5、吸引孔6、筒壁7、控制阀8、吸引口9、支撑杆10、固定炳11、弹簧12、活动柄13;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板1一端通过固定连接2固定在筒壁7上,一端通过活动连接3与连接杆5相连;所述保护头4与筒壁7相连;所述吸引孔6通过控制阀8与吸引口9相连;所述连接杆5一端与活动连接3相连,一端与活动柄13相连;所述支撑杆10一端与筒壁7固定相连,一端与固定柄11相连;所述弹簧12一端与固定柄11相连,一端与活动柄13相连。进一步,所述撑开板1为回拉连接杆5后,可向外展开;向前推连接杆5,可收缩在筒壁7前端开槽的、筒壁7宽度范围内的、光滑的、扁平金属板。进一步,所述固定连接2为将撑开板1固定在器械前端,开槽筒壁7上的轴性活动端;所述活动连接3为连接撑开板1与连接杆5,且可移动的轴性活动端。进一步,所述连接杆5为金属材质的、无弹性的连杆;一端固定在活动连接3上,一端固定在活动柄13上。进一步,所述保护头4为圆形筒壁7和撑开板1的前端,软橡胶材质的半球形结构。进一步,所述吸引孔6为圆形筒壁7前方,撑开板1处,小孔状结构通道。进一步,所述吸引口9可通过吸引皮条与手术室吸引设备相通连;且可通过移动控制阀8与吸引孔6相通连。进一步,所述固定炳11为通过支撑杆10与筒壁7固定在一起,且不可移动的手柄。进一步,所述弹簧12为固定柄11和移动柄13之间具有拉力的弹簧12。本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撑开板1位于本器械的筒壁7的前端,撑开板1位于保护头4的后方,撑开板1为两片,扁平的、金属材质的、光滑的钢板结构;在保护头1后方圆柱筒壁7上有开槽结构,筒壁7前方的开槽内藏有两片,可被连接杆5活动控制的撑开板1结构;在筒壁7的开槽处,两片撑开板1被固定连接2固定在筒壁7上,且撑开板1可围绕固定连接2外展和内收,活动连接3为连接在撑开板1的另一端上与连接杆5相连接的、可活动的轴性连接;向前移动活动手柄13时,可带动连接杆5、活动连接3,使撑开板1内翻,收缩在开槽的筒壁7内;向后拉活动柄13,可使连接杆5向后移动,进而带动活动连接3,使撑开板1外翻;弹簧12为连接在固定柄11和活动柄13之间,具有拉力的弹簧12;自然状况下,弹簧12可使撑开板1呈外翻张开状态;固定柄11通过支撑杆10固定在筒壁7上;在筒壁7开槽处有较多的、小孔结构的吸引孔6,吸引孔6通过中空的筒壁7可与吸引口9相通,控制阀8为控制吸引口9与吸引孔6通连的移动阀门(其结构类似于医用集尿袋上的排尿口开关,其结构非本专利重点和难点,在本专利申请材料上,不详述)。本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包括撑开板、固定连接、活动连接、保护头、连接杆、吸引孔、筒壁、控制阀、吸引口、支撑杆、固定炳、弹簧、活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板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固定在筒壁上,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与连接杆相连;所述保护头与筒壁相连;所述吸引孔通过控制阀与吸引口相连;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连接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筒壁固定相连,一端与固定柄相连;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柄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包括撑开板、固定连接、活动连接、保护头、连接杆、吸引孔、筒壁、控制阀、吸引口、支撑杆、固定炳、弹簧、活动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板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固定在筒壁上,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与连接杆相连;所述保护头与筒壁相连;所述吸引孔通过控制阀与吸引口相连;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活动连接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所述支撑杆一端与筒壁固定相连,一端与固定柄相连;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柄相连,一端与活动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板为回拉连接杆后,可向外展开;向前推连接杆,可收缩在筒壁前端开槽的、筒壁宽度范围内的、光滑的、扁平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翻式腹腔镜用组织暴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为将撑开板固定在器械前端,开槽筒壁上的轴性活动端;所述活动连接为连接撑开板与连接杆,且可移动的轴性活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金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金山分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