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04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其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m的圆柱形,水平延伸段长100mm;柔性可扩张片高20mm,两边为对称性6mm钢性结构,中间为10mm弹性保护垫边接,用于保护外侧血管神经,并可下压,方便窗口内操作;边缘为半环形,内径1.6mm,用于插入食道拉钩圆柱,边缘上设有锁死螺孔,用于撑开后锁死。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真正做到了颈前手术精准,微创,达到了颈前路手术CADF金标准的要求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
技术介绍
颈椎内镜手术迄今为止已有二十多年历史,1989年,Tajima首次报道了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1993年,Gastambide报道了在影像引导下的椎间盘中央部分切除术,此后,Algara.Herman.Bonati.Sieber.Hellinger等陆续报道了激光辅助下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Aweife1于1994年的研究报道明确指出钬激光对软组织消融是最安全有效的,可最大程度降低周围软组织的热损害。作为激光的一个替代技术,2000年前后高频低温射频对软组织消融的研究,其在颈椎内镜手术中的止血,收缩或消融软组织的优异表现,促进颈椎内镜手术的开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内镜生产技术上的突破,0°角、25°角光学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术野照明和广阔视野,4mm-7mm直径的内镜,令颈椎前路椎间隙可以容纳如此纤细的内镜及其工作套管,使颈椎前路微创治疗看到光明,但是,由于颈椎前路解剖结构的复杂性,组织结构的重要性,颈椎前路微创工作通道建立艰难性,使颈椎前路微创治疗进展缓慢。尽管颈椎后路KeyHole技术使颈椎后路治疗取得进展。但颈椎前后路手术各有优缺点,使颈椎前路手术无法完全放弃,传统的颈椎前路开放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减压彻底,融合固定操作简单,特别适应于多节段病变,颈前路手术优良率高,已是医界公认的事实。但颈前路开放手术仍有相应并发症,如颈部手术部位疤痕、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脱落,食道损伤,术后颈部牵位综合症等并发症。外科学发展必将是微创、智能、精准。而颈椎前路微创技术的应用难点是工作通道的建立,应用于腰椎、颈椎后路刚性工作通道,因颈前路解剖结构的复杂性,组织器官的重要性。显然不能用刚性方法去建立颈前路工作通道。颈椎前路手术目前共有三种技术:第一种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技术,主要包括经皮颈椎间盘切吸术,经皮穿刺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椎间盘成形术;在影像设备临视引导下,用3-4的工作通道经皮穿刺至病变间隙,用切、激光汽化、等离消融的方法清除病变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第二种内镜下颈椎间盘摘除术,颈前部用4-7mm,顺颈前胸锁乳突肌、血管与食管气管鞘达椎前,置入工作套管扩张,插入内镜,进行手术摘除髓核组织并减压,主要包括人颈前路钢性通道扩张套管,行髓核减压术,因定位穿刺困难,极易发生颈前组织结构损伤,目前很少临床应用;第三种是常规颈前路大开放手术,颈前横切口,长约10cm,逐层显露达开颈前血管神经气管食道,到达椎前,行颈前间隙减压,支撑植骨固定(ACDF)术,已成为治疗颈椎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金标准,也有相应并发症如颈部手术部位疤痕、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脱落,食道损伤,术后颈部牵位综合症等并发症。还就是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因存在假体疲劳,异位骨化等问题,临床应用较少。综上所述,经皮穿刺切除椎间盘,穿刺易损伤颈前组织结构,工作通道小,操作比较盲目,椎间盘切除不彻底,不解决椎间稳定问题,复发病例多。单凭手感实施,风险高,无论是早期备肿引起窒息还是迟发血肿引起的瘫痪,其结对医患双方都是灾难性的。内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工作通道为硬性扩张管,损伤颈前血管神经食管的机率增大,仍然不解决椎体稳定性问题。以上两种微创技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11%(SclafaniJA,KimCW.Complicationsassociatedwiththeimitiallearningcurveof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asystematicreview[J].ClinOrthopRelat,2014,472(6):1711-1717颈前路开放手术虽然是颈前路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症较多,前置物损伤食道有可能性增加。不符合目前外科发展的目标:微创、精准、智能的要求。可见,目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穿刺困难,硬性扩张通道不适宜颈椎前路,易损伤颈组织结构,开放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无论哪一种技术都不能在无创条件下解决病变清除融合稳定的临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柔性可扩张片、辅助床旁固定蛇形软管、通用撑开器和配套冷光源系统,所述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m的食道拉钩圆柱,水平延伸段长100mm;所述柔性可扩张片高20mm,两边为对称性6mm钢性结构,中间为10mm弹性保护垫边接,用于保护外侧血管神经,并可下压,方便窗口内操作;边缘为内直径为1.6mm的半环,用于插入食道拉钩圆柱,边缘上设有锁死螺孔,用于撑开后锁死。进一步地,所述半环段长50mm,外直径为19mm,内直径为16mm,壁厚1.5mm。进一步地,弧形渐变段与水平延伸段的连接处的半径为25mm。进一步地,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的垂直高度为76.5mm。进一步地,对称性6mm钢性结构的厚度为1.5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显露简易直视下暴露,把颈前路组织结构损伤减至零,通道置入后可保护内侧食道气管,外侧柔性结构可保护血管神经,依据颈前解剖结构设计的外侧偏心结构,可下压,使操作窗视野更大,如同开放窗口,能直视下操作,也可用内镜操作,窗口能容易置入椎间融合器,颈前外侧单孔自锁钢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真正做到了颈前手术精准,微创,达到了颈前路手术CADF金标准的要求。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简单;2、柔性扩张不产生颈前组织器官的压迫损伤;3、颈部组织分离损伤小,避免了食道、喉返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后恢复快;4、通道建立后,手术操作全部在纤维环下;5、填补了颈前路微创治疗的空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柔性可扩张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包括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柔性可扩张片、辅助床旁固定蛇形软管、通用撑开器和配套冷光源系统,所述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1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柔性可扩张片、辅助床旁固定蛇形软管、通用撑开器和配套冷光源系统,所述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m的食道拉钩圆柱,水平延伸段长100mm;所述柔性可扩张片高20mm,两边为对称性6mm钢性结构,中间为10mm弹性保护垫边接,用于保护外侧血管神经,并可下压,方便窗口内操作;边缘为内直径为1.6mm的半环,用于插入食道拉钩圆柱,边缘上设有锁死螺孔,用于撑开后锁死。/n

【技术特征摘要】
1.颈前路柔性偏心微创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柔性可扩张片、辅助床旁固定蛇形软管、通用撑开器和配套冷光源系统,所述半环形食道保护拉钩由半环段、弧形渐变段、水平延伸段一体成型而成,半环段长50mm,底部向外上翘2mm形成拉钩,两边为直径为1.5mm的食道拉钩圆柱,水平延伸段长100mm;所述柔性可扩张片高20mm,两边为对称性6mm钢性结构,中间为10mm弹性保护垫边接,用于保护外侧血管神经,并可下压,方便窗口内操作;边缘为内直径为1.6mm的半环,用于插入食道拉钩圆柱,边缘上设有锁死螺孔,用于撑开后锁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瑾
申请(专利权)人: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