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77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3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第一中框(20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侧,且被配置为承载显示面板(100);背光组件(300),位于第一中框(20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且包括光学膜片(310)以及第二中框(320),第二中框(320)位于光学膜片(31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且被配置为支撑光学膜片(310);以及背板(400),位于背光组件(30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背板(400)包括底板(410)以及设置在底板(410)边缘的侧板(420),第二中框(320)连接到底板(410)上。本公开通过在曲面显示装置中设置两个中框,并将第二中框固定在背板的底板上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曲率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曲面显示装置能够形成具有曲面形状的显示区域,在曲面显示装置应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时,可以减少用户观看显示区域中部的可视角度与观看显示区域边缘的可视角度之间的差异,以实现较佳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该曲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第一中框、背光组件以及背板。第一中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且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面板;背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光学膜片以及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光学膜片;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第二中框连接到所述底板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板包括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边缘外侧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底壁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面以支撑所述光学膜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中框的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彼此固定。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固定孔中,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中框的材料的硬度比所述第一中框的材料的硬度大。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中框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抵压在所述光学膜片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壁包括彼此相对的两条第一边,所述第一边为弧形边;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边对应的第一弧形条状部,所述第一弧形条状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的弯曲方向相同。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沿平行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孔为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边,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板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壁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反射片,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面且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上。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中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且部分位于所述背板的连接部内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抵压所述反射片的四周。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边缘位于所述延伸部抵压在所述反射片上的边缘的外侧,且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的边缘位于所述延伸部抵压所述反射片的端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从而使得所述延伸部的内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且所述倾斜表面的反射率不小于所述反射片的反射率。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壁包括彼此相对的两条第二边,所述第二边为直边,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多个条状灯板上,且每个所述条状灯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边。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底壁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至少一个转接板,每个所述转接板连接至少两个所述条状灯板以为其提供驱动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壁还包括彼此相对的两条第一边,所述第一边为弧形边;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条形出线孔,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所述条形出线孔的部分与所述底壁的靠近所述转接板的所述第一边相接,所述条形出线孔的长轴与所述第一边平行。在一些示例中,曲面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源驱动板,位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转接板通过从所述条形出线孔引出的导线与所述光源驱动板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壁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弧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弧形加强筋的强度大于所述底壁的强度以防止所述底壁变形。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侧板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侧边缘朝向所述显示面板延伸,所述第一中框包括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外框,所述外框的部分位于所述侧板外侧,且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中框包括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以及所述外框中包裹所述显示面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缓冲件。在一些示例中,曲面显示装置还包括:前框,位于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背光组件的一侧,且被配置为抵压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第一中框的外框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表面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中框的曲率。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框包括位于所述外框远离所述侧板的前框侧壁,所述前框侧壁包括长条形孔,以使所述前框侧壁通过贯穿所述长条形孔的第二固定件固定连接至所述侧板,所述长条形孔的短轴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且沿所述短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尺寸与所述短轴的尺寸大致相等。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的四条边一一连接以形成四个角,所述侧板围绕所述显示面板的四个角中的至少一个的位置处面向所述第三支撑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中框的材料为遮光材料。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曲面显示装置为车载曲面显示装置。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上述曲面显示装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图1A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曲面显示装置处于装配状态的截面图;图2A为图1A所示的背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沿图2A所示的AA线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中的B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A为图1A所示的背板与背光组件组装的结构图的第一截面图;图3B为图1A所示的背板与背光组件组装的结构的第二截面图;图3C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示例中第二中框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的平面放大示意图;图3D为沿图3C所示的CC’线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图3E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第二中框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的平面放大示意图;图3F为图3A所示的第二中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3A所示的第二中框与光学膜片组装后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光学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图1A和图1B所示的光源组件中的条状灯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n显示面板;/n第一中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且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面板;/n背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光学膜片以及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光学膜片;以及/n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n其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第二中框连接到所述底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第一中框,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且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显示面板;
背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中框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包括光学膜片以及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被配置为支撑所述光学膜片;以及
背板,所述背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背光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侧板,所述第二中框连接到所述底板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底板包括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边缘外侧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底壁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支撑面以支撑所述光学膜片,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上。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中框的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彼此固定。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固定孔中,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中框的材料的硬度比所述第一中框的材料的硬度大。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中框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抵压在所述光学膜片上。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底壁包括彼此相对的两条第一边,所述第一边为弧形边;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边对应的第一弧形条状部,所述第一弧形条状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的弯曲方向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4所示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沿平行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


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孔为椭圆形孔,所述椭圆形孔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边,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边的方向,所述固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尺寸。


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底板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壁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向外延伸。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光源组件以及反射片,所述光源组件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面且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壁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上。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中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且部分位于所述背板的连接部内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向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
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抵压所述反射片的四周。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曲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李会艳耿仕新王伯长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