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角柜的运动用于容纳产品的元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59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0
可安装在角柜(2)中的运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框架(10),其用于支承可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并排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用于沿第一驱动方向(16)平移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的第一引导器件(15)和用于沿第二驱动方向(19)平移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的第二引导器件(18),其中第一引导器件(15)可操作地连接到框架(10),以允许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仅沿第一驱动方向(16)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角柜的运动用于容纳产品的元件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角柜相关联的装置,其目的是相对于这种角柜中的偏心进入开口支承和运动用于容纳产品的元件,诸如篮子或抽屉等。
技术介绍
关于室内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厨房橱柜的领域,已知使用铰接的机械装置以便允许用于容纳产品的篮子从橱柜内部到其外部的可逆运动,反之亦然。特别地,这样的机械装置已经在角柜中使用,众所周知,角柜具有偏心开口以用于进入橱柜自身内。实际上,在类似的橱柜中,角落无法直接进入。这种机械装置可以包括一对容纳篮,它们在柜体内彼此水平对齐并且可沿着水平面运动。两个篮子彼此可操作地连接,使得第一篮可以通过偏心开口运动到角柜的外面以抽出,并在其运动出期间,第二个容纳篮平移更靠近偏心开口,以便面对该开口,因此可以进入。。第一篮借助单个线性引导件连接到橱柜的结构,特别是连接到偏心开口附近的竖直壁,该单个线性引导件允许其相对于橱柜平移出入。线性引导件则借助铰链连接到橱柜的壁,以允许引导件本身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篮子围绕竖直旋转轴线旋转。在引导件旋转之后,引起与第一篮相关联的第二篮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到,为了允许第二篮接近偏心开口,需要抽出第一篮,使其从橱柜向外平移,然后旋转第一篮远离偏心开口,这拉动第二篮,如上所述,第二篮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篮。第一篮和第二篮通过臂铰接系统相互连接,该臂铰接系统构造成用于随着位于角柜外部的第一篮的旋转而引起第二篮的平移。这种运动装置即使允许第一篮和第二篮在初始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却具有高结构复杂性,在初始位置中第一篮和第二篮二者都位于角柜内,在第二位置两个篮都可进入。实际上,该运动装置提供在靠近第一篮的一侧的与第一篮相关联的单个引导件的使用,该单个引导件则必须借助于铰链连接到角柜。实际上,第一篮仅在一侧被支承,因此在一侧以不平衡的方式连接到橱柜。实际上,与第一引导件的连接相对的一侧是悬臂的,因此需要使用强度相当大的引导件,以支承放置在篮内的产品的重量,并且仍然确保篮本身的顺畅运动,而不会卡塞。在该领域中,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使一对篮相对于角柜的内部隔室运动的装置,在比属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案在结构上更简单的方案的范围内,该装置实用且有效。还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使彼此水平并排的一对篮子运动的设备,该设备在角柜中可用,并且在柜的右部或可替代地在灵活使用的方案范围内,在角柜的左部处具有偏心开口。实际上现在,根据偏心开口相对于角柜的相对位置,必须获得构成运动装置的组件的左型式和右型式,这使得了设备本身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需要制造商存储大量部件的需求。这种需要不可避免地导致上述运动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加。专利技术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相对于一种用于运动用于支承和容纳产品的一对元件的装置的现有技术,该元件构造成篮子或抽屉,在角柜内彼此并排放置。在这种任务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角柜的运动用于支承和容纳产品的元件的装置,在从机械立场上有效的方案的范围内,该装置实用且易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角柜的运动用于支承和容纳产品的元件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简化的结构,相对于传统类型的方案具有减少的部件数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一对支承和容纳元件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具有偏心开口的角柜中,而与这种开口相对于橱柜本身的相对位置无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角柜的用于运动和支承一对容纳元件的装置,该装置允许最佳地利用橱柜自身内的自由容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支承和运动至少一对产品容纳元件的装置。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和有利的实施例。附图说明通过对用于支撑和运动至少一对容纳元件例如篮子或抽屉的装置的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所述装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在随附的图纸表中示出,其中:图1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支承和运动容纳元件的装置的橱柜的前视立体图;图2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和运动装置的橱柜的后视立体图;图3至图5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和运动装置的橱柜的前视立体图,其中该装置示出处于各种操作位置;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和容纳装置的另一种型式的详细的仰视立体图;图7是根据图6的支承和容纳装置的详细的仰视立体图;图8至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各种操作位置的根据图6的支承和容纳装置的底视图;图14和图1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和容纳装置的另一种型式。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用于支承和运动至少一对容纳元件的装置,该容纳元件诸如篮子或抽屉。为了简洁起见在下文中表示为运动装置1的支承和运动装置1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类型的角柜2内关联。包括安装在其内部的运动装置1的角柜2也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附图中,角柜2如果示出的话则借助不连续的虚线示出为透明的,以便于促进更好地理解安装在其内部的运动装置1。例如,角柜2能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侧壁3,在使用期间是前壁4的壁和在使用期间是后壁5的壁从基部6向上延伸并且在上部由水平的上壁7界定,在角柜2自身内部限定了隔室,运动装置1可安装在该隔室中。角柜2具有沿前壁4制成的偏心开口8。偏心开口8标识角柜2内的竖直入口平面。在偏心开口8处,门9可运动地关联,以选择性地关闭所述开口8。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借助非限制性示例参考角柜2,该角柜2在前壁4的左部具有偏心开口。如果在前壁4的右部处形成偏心开口,则意于等同地使用运动装置1,而不需要使用相对于关于在左侧具有偏心开口的角柜中的运动装置1的安装所描述的那些部件的其他或不同的部件,这将在下文中更好地描述。运动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框架10,用于支承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沿着框架10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并排关联。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易于在缩回位置和取出位置之间可逆地通过,其在缩回位置完全处于角柜2内,在取出位置其相对于偏心开口8在前方完全置于角柜2的外部。替代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易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进入位置之间可逆地通过,在第一位置中它远离偏心开口8放置,在第二进入位置中它靠近偏心开口8放置,面向偏心开口并因此可容易地进入。在附图中,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被描绘成抽屉,虽然它们可以是篮子或网格状的架子或用于支承和容纳产品的等效元件而没有任何限制。例如,可以将其构造用于支承细长的物品,诸如瓶或类似物,或任何形状的罐/锅或物品。框架10能包括适于支承至少一个水平横档14的一对支架或侧柱13。框架10可借助诸如螺钉之类的可运动类型的连接器件或借助不受任何限制的永久类型的连接而与角柜2相关联,从而为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安装在具有偏心开口(8、108)的角柜(2、102)中的运动装置,其中,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框架(10),用于支承可相互并排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第一引导器件(15),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沿第一驱动方向(16、116)平移;第二引导器件(18),用于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的第二驱动方向(19、119)平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构件(12、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器件(15)与所述框架(10)或所述角单元(2、102)的内部可操作地相关联,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仅沿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7 IT 1020180000095511.可安装在具有偏心开口(8、108)的角柜(2、102)中的运动装置,其中,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框架(10),用于支承可相互并排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和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第一引导器件(15),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沿第一驱动方向(16、116)平移;第二引导器件(18),用于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的第二驱动方向(19、119)平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构件(12、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器件(15)与所述框架(10)或所述角单元(2、102)的内部可操作地相关联,以允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仅沿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器件(15)包括被次级约束到所述至少一个容纳元件(11)的至少一个可延伸线性引导件,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的相对两侧相关联的一对可延伸线性引导件(1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器件(15)包括至少一个线性引导件,所述线性引导件包括彼此滑动关联的三个元件以获得双重延伸的延伸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引导器件(25、125),所述第三引导器件(25、125)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和所述框架(10),以沿着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运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24)或棍(148),所述驱动装置(24)或棍(148)适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因此由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111)沿着所述第一驱动方向(16、116)的位移,导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112)沿着所述第二驱动方向(19、119)的相应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4)包括铰接杠杆系统(C),所述铰接杠杆系统(C)则包括第一杠杆(28)、第二杠杆(28)和第三杠杆(30),其中,所述第一杠杆(28)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容纳元件(11)和所述第二杠杆(29),所述第二杠杆(29)连接到所述第三引导器件(25)、所述第一杠杆(28)和所述第三杠杆(30),其中所述第三杠杆(30)连接到所述第二杠杆(2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容纳元件(12),以限定铰接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博宁
申请(专利权)人:维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