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56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属于平板式晶闸管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散热装置以及与第一散热装置螺纹连接的第二散热装置,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均包括散热上盖以及与散热上盖螺纹连接的散热下盖,散热上盖上开设有第一内腔,沉头孔上开设有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平板式晶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为相同的散热装置,便于装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散热装置连接起来,凸块和凹槽起到定位作用,使散热装置装配的更加精确,平板式晶闸管安装在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构成的安装腔的内部,同时弹性薄片将平板式晶闸管卡住,补偿平板式晶闸管的制造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属于平板式晶闸管散热

技术介绍
半导体作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石,决定了整个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高度,其中半导体的运行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而控制半导体的温升又直接决定了半导体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所以对半导体的散热成为重中之重,晶闸管作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是各类用电设备的重要核心设备,广泛应用于输配电、伺服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等,一旦发生故障,轻则造成停机停产,重则引发人员事故伤亡等重大事故,现有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结构复杂,而且体积庞大,而且散热效果不好,同时由于体积过大,不便于对平板式晶闸管串并联的连接,同时由于晶闸管的制造误差,容易造成安装不良的情况,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怎样研究出一种体积小、散热快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散热快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螺纹连接的第二散热装置,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均包括散热上盖以及与所述散热上盖螺纹连接的散热下盖,所述散热上盖上开设有第二内腔,所述散热下盖上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平板式晶闸管,所述散热上盖与所述散热下盖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外侧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沉头孔,所述散热上盖与所述散热下盖的一侧均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散热上盖的顶部设有凸块,所述散热下盖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对应的凹槽。优选的,所述散热上盖与所述散热下盖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散热上盖与所述散热下盖之间设有调节垫片。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凹槽插入所述凸块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弹性薄片。优选的,所述散热上盖的顶部与所述散热下盖的底部均设有水道。优选的,所述水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水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优选的,所述水道为U型设置的水道。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装置与所述第二散热装置之间设有垫片。优选的,所述散热上盖与所述散热下盖上均开设有半圆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该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为相同的散热装置,便于装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散热装置连接起来,凸块和凹槽起到定位作用,使散热装置装配的更加精确,平板式晶闸管安装在由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构成的安装腔的内部,同时弹性薄片将平板式晶闸管卡住,补偿平板式晶闸管的制造误差,调节垫片补偿散热上盖和散热下盖的间隙,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影响平板式晶闸管的工作,平板式晶闸管的接线端子穿过散热上盖和散热下盖的半圆槽,便于平板式晶闸管的接通,通过冷却水在水道中的循环流动,加快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整体结构主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散热上盖俯视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水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散热装置,2-第二散热装置,3-散热上盖,4-散热下盖,5-凸块,6-半圆槽,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凹槽,10-调节垫片,11-平板式晶闸管,12-弹性薄片,13-水道,14-沉头孔,15-通孔,16-第一内腔,17-第二内腔,18-进水口,19-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以及与第一散热装置1螺纹连接的第二散热装置2,第一散热装置1和第二散热装置2均包括散热上盖3以及与散热上盖3螺纹连接的散热下盖4,散热上盖3上开设有第二内腔17,散热下盖4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6,第一内腔16与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平板式晶闸管11,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通孔15,通孔15的外侧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沉头孔14,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的一侧均设有进水口18,进水口1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9,散热上盖3的顶部设有凸块5,散热下盖4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5相对应的凹槽9。第一散热装置1和第二散热装置2为相同的散热装置,便于装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散热装置连接起来,凸块5和凹槽9起到定位作用,使散热装置装配的更加精确,平板式晶闸管11安装在由第一内腔16和第二内腔17构成的安装腔的内部,同时弹性薄片12将平板式晶闸管11卡住,补偿平板式晶闸管11的制造误差,调节垫片10补偿散热上盖3和散热下盖4的间隙,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影响平板式晶闸管11的工作,平板式晶闸管11的接线端子穿过散热上盖3和散热下盖4的半圆槽6,便于平板式晶闸管11的接通,通过冷却水在水道13中的循环流动,加快了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散热装置1与第二散热装置2通过第二螺栓8连接。凹槽9插入凸块5的内部。第一散热装置1与第二散热装置2之间设有垫片。当需要将多个散热装置连接在一起时,通过将凸块5插入凹槽9的内部,再通过多个第二螺栓8将第一散热装置1和第二散热装置2连接在一起,提高散热装置连接的稳定性,垫片减少了散热装置表面之间的磨损。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上均开设有半圆槽6。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通过第一螺栓7连接,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之间设有调节垫片10。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弹性薄片12。散热上盖3与散热下盖4在连接时,半圆槽6形成圆孔,接线端子穿过圆孔,便于接通平板式晶闸管11的接通,调节垫片10调节散热上盖3和散热下盖4之间的间隙,弹性垫片12调节平板式晶闸管11与安装内腔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上盖3的顶部与散热下盖4的底部均设有水道13。水道13的一端与进水口18连接,水道13的另一端与出水口19连接。水道13为U型设置的水道。冷却水从进水口18进入水道13,沿着水道13流动,最后通过出水口19流出,冷却水循环流动,U型设置的水道13,增长冷却水的循坏路径,散热性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以及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1)螺纹连接的第二散热装置(2),所述第一散热装置(1)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2)均包括散热上盖(3)以及与所述散热上盖(3)螺纹连接的散热下盖(4),所述散热上盖(3)上开设有第二内腔(17),所述散热下盖(4)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6),所述第一内腔(16)与所述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平板式晶闸管(11),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通孔(15),所述通孔(15)的外侧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沉头孔(14),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的一侧均设有进水口(18),所述进水口(1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9),所述散热上盖(3)的顶部设有凸块(5),所述散热下盖(4)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凸块(5)相对应的凹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散热装置(1)以及与所述第一散热装置(1)螺纹连接的第二散热装置(2),所述第一散热装置(1)和所述第二散热装置(2)均包括散热上盖(3)以及与所述散热上盖(3)螺纹连接的散热下盖(4),所述散热上盖(3)上开设有第二内腔(17),所述散热下盖(4)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6),所述第一内腔(16)与所述第二内腔(17)的内部安装有平板式晶闸管(11),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通孔(15),所述通孔(15)的外侧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沉头孔(14),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的一侧均设有进水口(18),所述进水口(1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9),所述散热上盖(3)的顶部设有凸块(5),所述散热下盖(4)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凸块(5)相对应的凹槽(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通过第一螺栓(7)连接,所述散热上盖(3)与所述散热下盖(4)之间设有调节垫片(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式晶闸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彬张忠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晶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