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灯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该导光结构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入光部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导光部,导光部具有出光面、导光面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反光面。出光面设置于导光部的表面,导光面与出光面相对设置,导光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漫反射的导光微结构,两个反光面相对设置,并连接于出光面和导光面之间,用于将导光面反射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光结构,光线在导光部内传播时,遇到导光微结构便会反射到导光部的两侧,通过设置反光面,可以让光线在反光面发生全反射时,并控制光线的走线,由于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光面,故而形成两条光斑,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
本技术属于灯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
技术介绍
汽车氛围灯是一种营造气氛的装饰灯,不同颜色的灯光会让人有温暖、放松、舒适的感觉。传统的氛围灯一般只有一个发光区域,当在一些特殊场合中,需要多个发光区域且使用一个导光件时,一般需要与另一个乳白色件结合使用,以实现多个发光区域,由于有多个部件,使得在装配时,比较困难,导致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及灯具,以解决现有的氛围灯需要多个部件结合才能实现多个发光区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结构,包括: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的端部与所述导光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入光部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出光面;导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面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所述导光微结构用于将从所述入光部导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经所述出光面射出;以及两个反光面,相对设置,各所述反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导光面之间,用于将所述导光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向出光面。可选地,所述反光面为曲面。可选地,所述导光面包括:第一平面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反光面连接;第二平面部,与另一个所述反光面连接;以及第一凸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第一凸面部上设置有所述导光微结构。可选地,所述导光部为长条状,所述导光微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凹槽。可选地,所述入光部与所述导光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选地,所述入光部为厚度均匀变化的楔形体,所述入光部的横截面面积从靠近所述导光部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导光部的一侧逐渐减小。可选地,所述入光部具有:入光面,为远离所述导光部的端面,用于供光源发出的光线入射;以及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连接,用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反射向所述导光面;以及第二反射面,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导光面连接,用于将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线反射向出光面。可选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平面部、第二凸面部以及第四平面部。可选地,所述入光部还具有:两个第三反射面,相对设置,各所述第三反射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光源以及上述所述的导光结构,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入光部。本技术提供的导光结构及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导光结构,光线在导光部内传播时,遇到导光微结构便会反射到导光部的两侧,通过设置反光面,可以让光线在反光面发生全反射时,可以控制光线的走线,使光线汇聚在一条长条上,由于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光面,故而形成两条光斑,相比于现有的需要多个部件配合实现多个发光区域,本技术只需要一个导光部即可实现多个发光区域,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导光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经过该导光结构的光线模拟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入光部;11-入光面;12-第一反射面;13-第二反射面;131-第三平面部;132-第二凸面部;133-第四平面部;134-第三反射面;2-导光部;21-出光面;22-导光面;221-第一平面部;222-第二平面部;223-第一凸面部;224-导光微结构;2241-凹槽;23-反光面;3-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进行说明。导光结构,主要用于氛围灯中,该导光结构包括入光部1和导光部2。其中,入光部1的端部和导光部2的端部连接,入光部1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至导光部2中,该导光部2具有出光面21、导光面22和两个反光面23。出光面21设置于导光部2的表面,导光面22与出光面21相对设置,导光面22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224,该导光微结构224用于将从入光部导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经过出光面21射出,两个反光面23相对设置,各反光面23连接于出光面21和导光面22之间,该反光面23用于将导光面22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向出光面21。进一步结合图8及图9,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光源发出的光线的经过入光部1入射至导光部2处,一部分的光线直接通过出光面21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照射至导光面22处,经过导光面22反射至反光面23处,反光面23将导光面22反射过来的光线进一步反射至出光面21处,由于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光面23,故而形成两条光斑,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光斑的距离,可以汇聚近些或者远一些。本技术提供的导光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光线在导光部2内传播时,遇到导光微结构224便会反射到导光部2的两侧,通过设置反光面23,可以让光线在反光面处发生全反射时,可以控制光线的走线,使光线汇聚在一条长条上,由于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光面,故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的端部与所述导光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入光部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n出光面;/n导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面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所述导光微结构用于将从所述入光部导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经所述出光面射出;以及/n两个反光面,相对设置,各所述反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导光面之间,用于将所述导光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向出光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的端部与所述导光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入光部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入至所述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
出光面;
导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光面上设置有导光微结构,所述导光微结构用于将从所述入光部导入的光线进行漫反射,并经所述出光面射出;以及
两个反光面,相对设置,各所述反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导光面之间,用于将所述导光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反射向出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为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面包括:
第一平面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反光面连接;
第二平面部,与另一个所述反光面连接;以及
第一凸面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所述第一凸面部上设置有所述导光微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为长条状,所述导光微结构包括多个沿所述导光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何孟彪,姜君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康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