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61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它的断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等,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由里至外分别依次为铜芯线、镍层、内玻璃层、云母绝缘层、外玻璃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铜芯线通过化学镀或电镀形成镀镍层;2)将镀镍后的芯线进行除油脱脂处理;3)采用低熔点玻璃粉涂覆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内玻璃包覆层;4)在内玻璃包覆层的外面进行云母带绕包以形成云母绝缘层;5)采取低熔点玻璃粉涂覆并烧结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外玻璃包覆层。它耐高温、耐腐蚀、耐辐照、耐高电压、耐潮湿等是综合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元材料复合包覆的电导线
,尤其涉及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金属复合导线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航天、原子能、军工、化工、冶炼等许多领域的最新应用场合中,都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备耐高温、耐腐蚀、耐辐照、耐高电压等综合性能的金属复合导线。目前,复合导线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如传统的漆包线、纱包线或熔融纺丝包覆类导线,该类产品成本低、使用广泛,但耐腐蚀、耐辐照及耐高温性能较差,最高使用温度为200-240℃左右;第二类如云母绕包+浸渍有机硅漆固化制备的高温导线,该类产品综合性能良好,但最高使用温度在240-300℃左右;第三类如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包覆并烧结而成的导线,其耐辐照、耐高温性能优良,可使用在450℃以上的真空高温环境中,但其耐潮湿、耐高电压性能差,一般耐压不足500V,不适用于高温高湿环境。上述各类复合导线因某一方面性能存在的不足,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局限。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可制得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耐辐照、耐高电压、耐潮湿等是综合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导线,以满足核能、航空航天、化工、军工、冶金等领域的特殊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它可制得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耐辐照、耐高电压、耐潮湿等是综合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导线,以满足核能、航空航天、化工、军工、冶金等领域的特殊应用需求。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它的断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等,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由里至外分别依次为铜芯线、镍层、内玻璃层、云母绝缘层、外玻璃层;铜芯线外表包覆的镍层为化学镀或电镀类方法所制备,铜芯线的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等;铜芯线截面的面积大于0.5mm2,玻璃包覆层厚为0.01-0.15mm,镍层的单边厚不大于0.15mm。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铜芯线通过化学镀或电镀,在其外表上形成单边厚度不大于0.15mm的镀镍层;2)将镀镍后的芯线进行除油脱脂处理,工艺过程为:用有机溶剂清洗芯线,并充分干燥;3)采用低熔点玻璃粉涂覆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内玻璃包覆层,(1)其方法之一是“玻璃粉涂覆”,具体工艺过程为:将芯线进入到低熔点玻璃粉槽中并穿过,让芯线与玻璃粉完全接触,使低熔点玻璃粉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2)其方法之二为“熔融拉挤法”,具体工艺过程为:让芯线进入到熔融态玻璃池中,从熔融态玻璃池中穿过,使芯线与熔融态玻璃完全接触,让熔融态玻璃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拉挤从模具的出口拉出,从而在芯线外表形成厚度为0.01-0.15mm的玻璃液包覆层;4)在内玻璃包覆层的外面进行云母带绕包以形成云母绝缘层,具体工艺过程为:将已经具有内玻璃包覆层的导线进入到常规的云母带绕包机中,以云母带旋转绕包的方式在导线的内玻璃包覆层之外形成云母绝缘层;5)采取低熔点玻璃粉涂覆并烧结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外玻璃包覆层,(1)其方法之一是“玻璃粉涂覆并烧结”,具体工艺过程为:将绕包好云母绝缘层的导线进入到低熔点玻璃粉槽中并穿过,让导线与玻璃粉完全接触,使低熔点玻璃粉均匀包覆在云母绝缘层的外表面,之后再匀速通过加热区域使得低熔点玻璃粉烧结固化而形成最外层的玻璃膜;(2)其方法之二为“熔融拉挤法”,具体工艺过程为:将绕包好云母绝缘层的导线进入到熔融态玻璃池中,从熔融态玻璃池中穿过,使导线与熔融态玻璃完全接触,让熔融态玻璃均匀包覆在导线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拉挤从模具的出口拉出,再经冷却后在云母绝缘层的外表形成厚度为0.01-0.15mm的玻璃包覆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与漆包线、纱包线或熔融纺丝包覆导线、云母绕包+浸渍有机硅漆固化制备的高温导线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产品耐高温、耐辐照、耐腐蚀性能更为优良,可适用于450℃以上的高辐射、高温、潮湿、腐蚀等场合。(2)与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包覆导线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产品耐高温性能相当,但耐潮湿、耐高电压性能大幅度提升,可适用于高温、高湿度、高电压等场合。(3)本专利技术能够制备出耐高温、耐腐蚀、耐辐照、耐潮湿、耐高电压等综合性能优良的金属复合导线,可满足航空航天、核能、化工、军工、冶金等领域的使用要求。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结合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无。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专利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出详细描述。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它的断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等,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由里至外分别依次为铜芯线、镍层、内玻璃层、云母绝缘层、外玻璃层;铜芯线外表包覆的镍层为化学镀或电镀类方法所制备,铜芯线的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等;铜芯线截面的面积大于0.5mm2,玻璃包覆层厚为0.01-0.15mm,镍层的单边厚不大于0.15mm。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铜芯线通过化学镀或电镀,在其外表上形成单边厚度不大于0.15mm的镀镍层;2)将镀镍后的芯线进行除油脱脂处理,工艺过程为:用有机溶剂清洗芯线,并充分干燥;3)采用低熔点玻璃粉涂覆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内玻璃包覆层,(1)其方法之一是“玻璃粉涂覆”,具体工艺过程为:将芯线进入到低熔点玻璃粉槽中并穿过,让芯线与玻璃粉完全接触,使低熔点玻璃粉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2)其方法之二为“熔融拉挤法”,具体工艺过程为:让芯线进入到熔融态玻璃池中,从熔融态玻璃池中穿过,使芯线与熔融态玻璃完全接触,让熔融态玻璃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拉挤从模具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它的断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由里至外分别依次为铜芯线、镍层、内玻璃层、云母绝缘层、外玻璃层;铜芯线外表包覆的镍层为化学镀或电镀类方法所制备,铜芯线的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铜芯线截面的面积大于0.5mm2,玻璃包覆层厚为0.01-0.15mm,镍层的单边厚不大于0.15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它的断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由里至外分别依次为铜芯线、镍层、内玻璃层、云母绝缘层、外玻璃层;铜芯线外表包覆的镍层为化学镀或电镀类方法所制备,铜芯线的截面形状或为圆形、或为扁平、或为矩形;铜芯线截面的面积大于0.5mm2,玻璃包覆层厚为0.01-0.15mm,镍层的单边厚不大于0.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镍/玻璃/云母/玻璃复合包覆的高性能导线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铜芯线通过化学镀或电镀,在其外表上形成单边厚度不大于0.15mm的镀镍层;
2)将镀镍后的芯线进行除油脱脂处理,工艺过程为:用有机溶剂清洗芯线,并充分干燥;
3)采用低熔点玻璃粉涂覆或熔融拉挤法制备内玻璃包覆层,(1)其方法之一是“玻璃粉涂覆”,具体工艺过程为:将芯线进入到低熔点玻璃粉槽中并穿过,让芯线与玻璃粉完全接触,使低熔点玻璃粉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2)其方法之二为“熔融拉挤法”,具体工艺过程为:让芯线进入到熔融态玻璃池中,从熔融态玻璃池中穿过,使芯线与熔融态玻璃完全接触,让熔融态玻璃均匀包覆在芯线的外表面,然后经过拉挤从模具的出口拉出,从而在芯线外表形成厚度为0.01-0.1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金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