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08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4
本申请涉及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涉及管道监测的领域,其包括设置于地基下的管道,管道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监测管,监测管为两端开口结构,监测管与地基固定连接,监测管内设置有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连接板、弹簧、监测杆,连接板位于监测管内靠近监测管顶部的位置,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监测管,连接板直径小于监测管内径,弹簧固定连接于连接板底部,监测杆固定连接于弹簧远离连接板一端,监测杆底部与管道抵接。本申请具有提高监测的便利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
本申请涉及管道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市政工程中需要在地下埋设管道,因自然条件或管道周围施工的影响,管道会发生沉降,需要对管道的沉降进行监测,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常用的管道沉降监测方法为抱箍监测,监测时,在监测点位处进行开挖,使得管道完全暴露,然后在管道上安装抱箍进行监测。需要大面积开挖,完全暴露出管道后再设置抱箍,特别是机动车道上的管线,需要进行交通改道,可操作性受限。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监测时,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以保证管道完全暴露,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监测的便利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基下的管道,管道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监测管,监测管为两端开口结构,监测管与地基固定连接,监测管内设置有监测组件,监测组件包括连接板、弹簧、监测杆,连接板位于监测管内靠近监测管顶部的位置,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监测管,连接板直径小于监测管内径,弹簧固定连接于连接板底部,监测杆固定连接于弹簧远离连接板一端,监测杆底部与管道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管道沉降监测时,在检测点位处进行孔洞开挖,使得管道顶部暴露,然后将监测管插入孔洞中,使得监测管与管道抵接,监测杆与管道顶部抵接,并将监测管与地基固定,记录此时监测杆顶部的高度;管道发生沉降下移时,在弹簧的作用下监测杆也下移,监测杆始终保持与管道抵接,再次记录监测杆顶部的高度,监测杆高度的变化值即为管道沉降的位移,进行管道沉降监测时无需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使得管道完全暴露,提高了检测过程的便利性。可选的,所述监测杆外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固定连接于监测管内壁,限位环内壁与监测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的内壁与监测杆抵接,限位环限制监测杆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保证监测杆沿竖直方向移动,降低监测杆发生倾斜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所述监测杆为棱柱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柱形结构的监测杆,使得监测管不易与限位环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提高监测杆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所述监测管内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刻度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刻度尺上读取监测杆顶部的高度,快速方便的记录监测杆顶部的位置,并通过监测杆顶部位置的变化来显示管道的沉降位移。可选的,所述监测管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激光笔,激光笔发射的激光垂直照射在刻度尺的刻度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刻度尺上读取监测管顶部的高度时,因为工作人员是从上向下读数,这样会导致读书存在误差,设置激光笔后,激光笔发射的激光水平的照射在刻度尺上,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地面上准确的读取到监测杆顶部的高度,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选的,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竖直贯穿限位环的缺口,缺口可容激光笔通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激光笔随监测杆一起下移,当激光笔移动至限位环处时,限位环会阻挡激光笔继续下移,从而阻止监测杆的继续下移,则监测无法继续进行;设置缺口,激光笔移动至限位环处时从缺口内通过,保证监测杆随管道沉降的移动,从而保证监测正常进行。可选的,所述限位环内壁固定连接有润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限位环与监测杆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监测杆的顺畅移动。可选的,所述监测管顶部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卡设有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可以阻挡外界杂质进入监测管内,降低外界杂质进入监测管内对监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减少进行管道沉降监测时需要开挖的面积,提高管道沉降监测的便利性;2.通过设置限位环,保证监测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3.通过设置激光笔与刻度尺配合,使得监测更加便捷且监测结果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展示监测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1、管道;2、监测管;21、刻度尺;22、卡槽;23、盖板;3、监测组件;31、连接板;311、连接杆;32、弹簧;33、监测杆;331、激光笔;332、限位环;3321、润滑层;3322、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参照图1与图2,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基1下的管道11,管道11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监测管2,监测管2为两端开口结构,监测管2与地基1固定连接,监测管2底部与管道11抵接,监测管2内设置有对管道11沉降进行监测的监测组件3,通过监测组件3对管道11的沉降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测。参照图2,监测组件3包括连接板31、弹簧32、监测杆33,连接板31位于监测管2内,连接板31的直径小于监测管2内径,连接板31轴线与监测管2轴线重合,连接板31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11,连接杆311固定连接于监测管2内壁,连接板31为透明的树脂材质,弹簧32固定连接于连接板31底部,监测杆33固定连接于弹簧32远离连接板31一端,弹簧32处于自然状态下,监测杆33远离弹簧32的一端位于监测管2外。进行监测时,在检测点位处进行开挖,使得管道11顶部暴露,然后将监测管2与管道11抵接,并将监测管2与地基1固定,此时监测杆33与管道11顶部抵接,记录此时监测杆33顶部的高度;管道11发生沉降下移时,在弹簧32的作用下监测杆33也下移,监测杆33始终保持与管道11抵接,再次记录监测杆33顶部的高度,监测杆33高度的变化值即为管道11沉降的位移,进行管道11沉降监测时无需进行大面积的开挖使得管道11完全暴露,提高了检测过程的便利性。参照图2与图3,监测管2内壁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刻度尺21,监测杆33上设置有水平的激光笔331,激光笔331发射的激光垂直照射在刻度尺21的刻度上;将监测管2固定完成后,打开激光笔331,激光笔331照射在刻度尺21上,记录激光笔331照射的刻度;当需要检测管道11是否发生沉降时,开启激光笔331,再次记录激光笔331照射的刻度,两次读取的刻度差即为管道11沉降的位移。激光笔331螺纹连接于监测管2,便于激光笔331电池电量用尽时对激光笔331进行更换。参照图2与图3,监测杆33为长方体结构的杆,且监测杆33靠近底部的侧壁向下逐渐靠近监测杆33中部,即监测杆33呈底部尖锐状;尖锐状的监测杆33可以减小监测杆33与管道11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管道11的弧形周向面对监测杆33的影响;监测杆33外套设有限位环332,限位环332固定连接于监测管2内壁,限位环332内壁与监测杆33侧壁抵接,限位环332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两个;监测杆33在弹簧32的作用下会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限位环332对监测杆33进行限位,使得监测杆33不易在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基(1)下的管道(11),管道(11)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监测管(2),监测管(2)为两端开口结构,监测管(2)与地基(1)固定连接,监测管(2)内设置有监测组件(3),监测组件(3)包括连接板(31)、弹簧(32)、监测杆(33),连接板(31)位于监测管(2)内靠近监测管(2)顶部的位置,连接板(31)固定连接于监测管(2),连接板(31)直径小于监测管(2)内径,弹簧(32)固定连接于连接板(31)底部,监测杆(33)固定连接于弹簧(32)远离连接板(31)一端,监测杆(33)底部与管道(11)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基(1)下的管道(11),管道(11)上方设置有竖直的监测管(2),监测管(2)为两端开口结构,监测管(2)与地基(1)固定连接,监测管(2)内设置有监测组件(3),监测组件(3)包括连接板(31)、弹簧(32)、监测杆(33),连接板(31)位于监测管(2)内靠近监测管(2)顶部的位置,连接板(31)固定连接于监测管(2),连接板(31)直径小于监测管(2)内径,弹簧(32)固定连接于连接板(31)底部,监测杆(33)固定连接于弹簧(32)远离连接板(31)一端,监测杆(33)底部与管道(1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杆(33)外套设有限位环(332),限位环(332)固定连接于监测管(2)内壁,限位环(332)内壁与监测杆(3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沉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永平袁伟党云岗滕明马全静李强刘庆国于久昌杨帅沈枫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