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90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包括地热井、换热组件和回灌井,所述地热井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连通有过滤器;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入口分别通过输入管与抽水管连通;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出口分别通过输出管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连通至回灌井内,在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热井和回灌井,地热水抽出之后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热能被有效利用之后,通过回灌井回流到地下,实现地热水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能够同时与用户用水和供暖用水进行换热,解决了用户使用热水和供暖的双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地热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深层地热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性热能,起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深层地热资源是“热、矿、水”三位一体的资源,同时也是洁净的环保型能源,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供热供暖、医疗保健、温泉洗浴、种植养殖、旅游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地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同时也可综合循环利用,具有无污染、开发利用方便(直接利用)、开发价值高等特点,对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能源结构调整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的深层地热能的使用一般是采用深层地热水进行发电、供暖,且一般采用地埋管土壤换热器系统进行换热,器弊端是占用场地大,成本高,并且地热水所需量大、热源转换率不高,换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能够实现热水和供暖用水的同时换热,且换热管路互相独立运行,有效提高了深层地热水的热能利用率,且换热效果更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包括地热井、换热组件和回灌井,所述地热井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连通有过滤器;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入口分别通过输入管与抽水管连通;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出口分别通过输出管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连通至回灌井内,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输入管以及输出管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供水换热器上设有与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口,以及接入到用户热水管道的出水口;所述供暖换热器上设有分别与用户供暖管网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地热井中的地热水通过潜水泵抽出,然后经过抽水管流经过滤器,对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分别经过两个换热器进行换热,其中供水换热器用于给用户用水进行换热,使用户能够方便地随时使用热水,供暖换热器用于给用户的暖气管网内循环流动的暖气水进行换热,两个换热器换热后流出的地热水汇总到回流管内,通过回灌井回流到地下,实现了深层地热水的循环利用。通过在两个换热器的输入管和输出管上设置阀门,使得两组换热设备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别单独工作、互不干扰。优选的,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均包括罐体,在罐体上均设有地热水入口和地热水出口,在罐体内均设有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主管、与出水口相连的出水主管,在所述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之间有多组并排设置的“S”型盘管,所述“S”型盘管的上端与进水主管连通、下端与出水主管连通。换热管路采用多组“S”型盘管,使得其与地热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循环流动的时间延长,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果。优选的,所述出水主管下部通过支脚固定在罐体底部,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上下平行设置,在进水主管和出水主管之间设有支柱;在罐体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S”型盘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侧的竖向支杆和连接在竖向支杆之间多根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穿过“S”型盘管的间隙并与对应的上方管体接触支撑。支柱和支撑架实现了换热管路在罐体内部的固定安装,避免水流压力较大时对换热管路造成冲击,保证换热管路的稳定工作。优选的,所述罐体顶部设有安全阀。优选的,所述换热管路为铜管,在铜管外部设有防腐蚀涂层。优选的,所述罐体外部设有保温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地热井和回灌井,地热水抽出之后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热能被有效利用之后,通过回灌井回流到地下,实现地热水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能够同时与用户用水和供暖用水进行换热,解决了用户使用热水和供暖的双重需求;通过在输入管和输出管上设置阀门,可以使两组换热管路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干扰,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调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换热管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热管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地热井、2回灌井,3潜水泵,4抽水管,5过滤器;6供水换热器,7供暖换热器,8输入管,9输出管,10回流管,11回流泵,12阀门;13地热水入口,14地热水出口,15进水口,16出水口,17罐体,18进水主管、19出水主管,20“S”型盘管,21支柱;22竖向支杆,23横向支杆,24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参阅图1-4,包括地热井1、换热组件和回灌井2。支柱地热井1内设有潜水泵3,潜水泵3连接有抽水管4,支柱抽水管4上连通有过滤器5。支柱换热组件包括供水换热器6和供暖换热器7,支柱供水换热器6和供暖换热器7的地热水入口14分别通过输入管8与抽水管4连通;支柱供水换热器6和供暖换热器7的地热水出口14分别通过输出管9与回流管10连通,支柱回流管10的末端连通至回灌井2内,在支柱回流管10上设有回流泵11;在支柱供水换热器6和供暖换热器7的输入管8以及输出管9上分别设有阀门12。支柱供水换热器6上设有与用户用水的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口15,以及接入到用户热水管道的出水口16;支柱供暖换热器7上设有分别与用户供暖管网连通的进水口15和出水口17。供水换热器6和供暖换热器7均包括罐体17,在罐体17上均设有地热水入口13和地热水出口14,在罐体17内均设有换热管路,支柱换热管路包括与进水口15相连的进水主管18、与出水口16相连的出水主管19,在支柱进水主管18和出水主管19之间有多组并排设置的“S”型盘管20,支柱“S”型盘管20的上端与进水主管18连通、下端与出水主管19连通。支柱出水主管19下部通过支脚固定在罐体17底部,进水主管18和出水主管19上下平行设置,在进水主管18和出水主管19之间设有支柱21;在罐体17内还设置有用于支撑“S”型盘管20的支撑架,支柱支撑架包括两侧的竖向支杆22和连接在竖向支杆22之间多根横向支杆23,支柱横向支杆23穿过“S”型盘管20的间隙并与对应的上方管体接触支撑。支柱罐体17顶部设有安全阀24。支柱换热管路为铜管,在铜管外部设有防腐蚀涂层。支柱罐体17外部设有保温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热井、换热组件和回灌井,/n所述地热井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连通有过滤器;/n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入口分别通过输入管与抽水管连通;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出口分别通过输出管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连通至回灌井内,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输入管以及输出管上分别设有阀门;/n所述供水换热器上设有与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口,以及接入到用户热水管道的出水口;/n所述供暖换热器上设有分别与用户供暖管网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热井、换热组件和回灌井,
所述地热井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连通有过滤器;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入口分别通过输入管与抽水管连通;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地热水出口分别通过输出管与回流管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连通至回灌井内,在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泵;在所述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的输入管以及输出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所述供水换热器上设有与供水管道连接的进水口,以及接入到用户热水管道的出水口;
所述供暖换热器上设有分别与用户供暖管网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地热能供热装置,其特性在于,供水换热器和供暖换热器均包括罐体,在罐体上均设有地热水入口和地热水出口,在罐体内均设有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包括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主管、与出水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军冯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宇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