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机构及翻盖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61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及翻盖式设备,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壳体、转轴底座及转轴头,转轴头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壳体,转轴壳体内设有铆接柱,转轴头及转轴底座上分别设有通孔,转轴底座与转轴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转轴头与转轴底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转轴头包括连接头部及连接杆部,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的外侧。翻盖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翻盖,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翻盖通过所述转轴机构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翻盖通过转轴机构可相对于设备主体的转动,实现翻盖的翻转角度的调整及到位后的停止,使得使用者能获得最佳的翻盖角度,增加产品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机构及翻盖式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及采用该转轴机构的翻盖式设备,属于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视频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同时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也越来越重要。多功能多媒体的电子翻盖式设备为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使用提供了许多方便。翻盖式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通常包括:一个本体及有显示屏的翻盖,翻盖通常是通过翻盖结构可转动的连接在本体上,通过翻转翻盖,可是使得使用该翻盖式设备的用户能够处于最佳的观看显示屏的角度,一般为转轴底座和显示屏,两个本体之间相互铰接,对翻盖施力,便可以打开或关闭翻盖,现有的转轴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不容易安装,且存在成本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动调整方便,定位稳固,成本低,便于维护的转轴机构及翻盖式设备。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壳体、设置在转轴壳体内的转轴底座及转轴头,所述转轴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壳体内设有铆接柱,所述转轴头通过所述铆接柱外端的铆接帽限位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头及转轴底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铆接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转轴底座与所述转轴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转轴头与转轴底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转轴头包括连接头部及伸入到所述转轴壳体内与所述转轴底座配合的连接杆部,所述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的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转轴头或者转轴壳体受力,转轴头会相对于转轴壳体产生转动,转动会通过定位机构对转轴底座施力,转轴底座受力向转轴壳体的底部移动,压缩弹簧,转轴头与转轴底座之间发生转动,待转动到位后定位机构再次配合,弹簧复位推动转轴底座向顶部运动,确保转轴头与转轴底座稳固配合,此时转轴机构可停止在此位置,若继续转动,转轴机构可继续转动。总之,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操作方便,转动调整快捷高效,且定位稳定,成本低,便于后续维护,且维护成本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及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底座的顶面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转轴头的底面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轴底座的顶面上布满能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转轴头的定位凸起能与转轴底座上的定位凹槽配合形成稳固结构,即使转轴头相对转轴底座发生转动,定位凸起能快速的与转轴底座上的定位凹槽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为扇形凸起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便于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快速的配合,同时也便于转轴头的转动,易于定位凸起越过定位凹槽之间的凸棱。进一步的,所述铆接柱的内部中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铆接柱的内部有中空的过线孔,该转轴机构可以通过铆接柱的内部走线缆,使其成为过线转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头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铆接帽的沉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对铆接柱外端的铆接帽进行定位,同时便于铆接柱的外端形成铆接帽。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壳体定位平面,所述转轴底座的外形与所述转轴壳体一致。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转轴壳体与主体连接时,能实现转轴壳体的稳定定位,避免转轴壳体转动;转轴底座与转轴壳体外轮廓一致,避免转轴底座相对于转轴壳体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部的外轮廓为多边形结构,所述连接杆部的外轮廓为圆形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轴头通过铆接帽被限位在转轴壳体上,转轴头与转轴底座配合的连接杆部为圆形结构,便于转轴头相对转轴壳体转动;转轴头的连接头部为多边形结构便于与主体连接后与主体同步转动。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翻盖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及翻盖,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翻盖通过所述转轴机构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翻盖转轴头会相对于转轴底座及转动壳体转动,从而实现翻盖相对于设备主体的转动,待翻盖转动到位后可以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转轴头停止转动,从而实现翻盖翻转角度的维持,继续翻转翻盖,转轴头可继续转动,从而实现翻盖的翻转角度的调整及翻转角度到位后的停止,使得使用者能获得最佳的翻盖角度,增加产品使用舒适度。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两个安装座,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与所述转轴机构的转轴头相适配的头部定位孔,所述翻盖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相配合的翻盖连接部,所述翻盖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翻盖连接部上设有壳体安装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头部定位孔及壳体安装孔实现转轴机构的定位安装,从而实现翻盖可转动的安装在设备主体上。进一步的,当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头部定位孔时,另一个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翻盖连接部对应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配合的定位槽孔。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翻盖能平衡且稳定的安装在设备主体上,保证翻盖相对于主体翻转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头部定位孔和/或壳体安装孔内设有硅胶垫圈。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减少转轴机构对设备主体及翻盖的磨损,同时减少转轴机构与设备主体及翻盖的碰撞,降低翻盖转动时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转轴机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转轴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转轴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转轴壳体的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铆接柱未铆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翻盖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本技术翻盖式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图18为本技术设备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翻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沿F-F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翻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翻盖式设备走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沿G-G方向的剖面图;图24为本技术翻盖式设备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轴头;101、连接头部;102、连接杆部;103、定位凸起;104、沉槽;2、转轴底座;201、定位凹槽;202、底座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壳体、设置在转轴壳体内的转轴底座及转轴头,所述转轴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壳体内设有铆接柱,所述转轴头通过所述铆接柱的外端的铆接帽限位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头及转轴底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铆接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转轴底座与所述转轴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转轴头与转轴底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转轴头包括连接头部及伸入到所述转轴壳体内与所述转轴底座配合的连接杆部,所述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壳体、设置在转轴壳体内的转轴底座及转轴头,所述转轴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壳体内设有铆接柱,所述转轴头通过所述铆接柱的外端的铆接帽限位在所述转轴壳体上,所述转轴头及转轴底座上分别设有与所述铆接柱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转轴底座与所述转轴壳体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转轴头与转轴底座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所述转轴头包括连接头部及伸入到所述转轴壳体内与所述转轴底座配合的连接杆部,所述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转轴壳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凸起及与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均匀设置在所述转轴底座的顶面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在所述转轴头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为扇形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柱的内部中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头的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慧康俊涛周京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