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5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包括触发部、过渡导流腔、储料导流腔及导流保护部;触发部包括装入箍、堵板、滑动套筒、喷气管、活塞、喉箍、防尘套、制动螺栓、钢球、泄气腔、储气腔、尾座;过渡导流腔包括与喷气管螺纹连接的过渡腔、压力开关、搭扣、L型导流罩;储料导流腔包括储料腔、灭火粉尘、可活动尾翼、橡胶密封圈、密封膜、压紧筛、压紧套筒;导流保护部包括导流保护罩、三通、压力表及充气阀。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煤矿井下巷道内爆燃多发的问题,针对性设计可活动尾翼,主副配合结构的喷射口,装置喷射口采用L型导流罩和搭扣结构并装有压力开关,可实现随触发机构实时动作,精度高,延迟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自动隔爆装置是一种用来抑制、解决煤矿井下突发瓦斯爆燃问题的新型设备。装置利用利用爆炸冲击波传递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的特点,通过将冲击波动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装入箍和滑动套筒轴向移动,为钢球径向移动提供空间,当钢球向上弹起时,无法提供足够阻力抑制活塞轴向移动,高压气体从高压气腔内冲出推动活塞向冲击波反向移动,进而使气体从喷气口喷出,带动灭火粉尘喷洒,在巷道内形成高密度抑爆屏障,阻断火焰蔓延,扑灭燃烧火焰,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目前,国内外已经存在一些自动隔爆装置的专利,2019年4月5日授权的中国专利“高压储气触发装置”(授权号:CN208702455U),该装置采用钢球制动,利用冲击波带动滑动套筒移动,将钢球解放后借助高压气腔内压力的反向推动活塞使高压气体从喷气管内流出带动灭火粉尘在火焰进行隔爆、抑爆的效果。2020年1月24日授权的中国专利“一种冲击波触发碰触式瞬开阀的无源隔爆装置”(授权号:CN209990497U),该装置同样利用冲击波作为动力源,利用撞击顶针触发喷洒装置,同时利用复位弹簧对装置进行复位。然而,这两项专利设计的隔爆装置都只有装置尾部存在灭火粉尘喷射口,且喷射口角度固定,无法根据爆燃点位置不同达到最优隔爆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同样利用爆炸冲击波传递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的特点,通过将冲击波动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装入箍和滑动套筒轴向移动,为钢球径向移动提供空间,当钢球向上弹起时,无法提供足够阻力抑制活塞轴向移动,高压气体从高压气腔内冲出推动活塞向冲击波反向移动,进而使气体从喷气口喷出,带动灭火粉尘喷洒,同时在装置前部的过渡腔上开有喷射口,采用压力开关控制搭扣进行密封,开口处设计有L型导流罩,在装置过渡腔的尾部加装可活动尾翼,可对灭火粉尘喷射角度进行调整,可更快速地在巷道内形成范围更广的抑爆屏障,阻断火焰蔓延,扑灭燃烧火焰,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该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包括触发部、过渡导流腔、储料导流腔及导流保护部;所述触发部由装入箍、堵板、滑动套筒、喷气管、活塞、喉箍、防尘套、制动螺栓、钢球、高压气腔等构成;所述过渡导流腔包括与喷气管螺纹连接的过渡导流腔、压力开关、搭扣、L型导流罩等;所述储料导流腔包括储料导流腔、灭火粉尘、可活动尾翼、大型密封圈、硅胶密封条、密封膜、压紧筛、压紧套筒等;所述导流保护部包括导流保护罩、三通、压力表及充气阀等。进一步的,所述位于技术前后位置的过渡导流腔与储料导流腔均开有喷射口,且两喷射口分别向不同方向喷洒灭火粉尘。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喷射口采用搭扣结构密封并使用压力开关实时控制。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喷射口周围设计有L型导流罩,可对灭火粉尘的喷射方向进行导流。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后方储料导流腔的尾部加装有角度可调的可活动尾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位于本技术前后位置的过渡导流腔与储料导流腔上均开有喷射口,且两喷射口分别向不同方向喷洒灭火粉尘,过渡导流腔的粉尘在前部直接喷洒部分灭火粉尘,起到延缓火焰传播速度的作用,为装置后方总体喷射口提供时间;(2)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喷射口采用搭扣结构密封并使用压力开关实时控制,当触发装置工作,高压气体释放时,过渡腔内气压升高,压力开关启动,打开搭扣,实线粉尘的喷射;(3)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喷射口周围设计有L型导流罩,可对灭火粉尘的喷射方向进行导流,扩大粉尘在巷道内的扩散面积;(4)装置后方储料导流腔的尾部加装有角度可调的可活动尾翼,可针对巷道内爆燃点不同,改变尾翼角度,更好的在巷道内形成高密度的灭火屏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过渡导流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储料导流腔后方可活动尾翼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入箍,2、滑动套筒,3、堵板,4、喷气管,5、制动螺栓,6、防尘套,7、钢球,8、压紧套筒,9、活塞,10、喉箍,11、过渡导流腔,11-1、压力开关,11-2、搭扣,11-3、L型导流罩,12、储料仓,12-1、可活动尾翼,13、密封膜,14、大型密封圈,15、压紧筛,16、硅胶密封条,17、压紧套筒,18、导流保护罩,19、三通,20、压力表,21、充气阀,22、高压气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触发部、过渡导流腔、储料导流腔及导流保护部。所述触发部由装入箍1、堵板3、滑动套筒2、喷气管4、活塞9、喉箍10、防尘套6、制动螺栓5、钢球7、高压气腔22等构成;所述过渡导流腔包括与喷气管4螺纹连接的过渡导流腔11、压力开关11-1、搭扣11-2、L型导流罩11-3和压紧套筒8等;所述储料导流腔包括储料导流腔12、灭火粉尘、可活动尾翼12-1、大型密封圈14、硅胶密封条16、密封膜13、压紧筛15、压紧套筒17等;所述导流保护部包括导流保护罩18、三通19、压力表20及充气阀21等。所述位于技术前后位置的过渡导流腔与储料导流腔均开有喷射口,两喷射口为主副配合结构,且分别向不同方向喷洒灭火粉尘,位于过渡导流腔上的副喷射口喷出的灭火粉尘直对火焰传播,起到延缓、阻隔火焰传播速度的效果,主副喷射口相互配合,更好、更快的在煤矿巷道内形成隔爆屏障、保护人员、财产安全。所述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喷射口采用搭扣结构11-2密封并使用压力开关11-1实时控制,当装置未触发时,过渡腔11内存在空气与干粉,压力保持一个恒定值不变,压力开关11-1无法触发,搭扣结构11-2不能开启;当装置的触发机构工作时,高压气体通过喷气管4上喷气口泄露至过渡腔11内,过渡腔11内压力急速上升,达到压力开关11-1启动的临界值,压力开关11-1控制搭扣结构11-2打开,一部分气体混合干粉从过渡腔11上的副喷射口喷出,形成灭火屏障减缓火焰传播速度,且压力开关11-1精度高,所需功能简单,可与触发机构同步性工作,无迟滞存在。所述装置前部的过渡导流腔上设置的副喷射口周围设计有L型导流罩11-3,当高压气体携带一部分干粉从副喷射口喷洒时,气流带动粉尘随L型导流罩11-3的L型结构对气体和粉尘混合物进行分流,在巷道内形成更大范围的粉尘屏障,减缓爆燃火焰的传播速度。所述储料导流腔结构中储料腔12后方的尾部加装有角度可调的可活动尾翼12-1,针对巷道内瓦斯爆燃出现位置不同,本技术可以改变尾翼12-1的角度外扩形成更大范围的灭火屏障或者紧缩更快速度的形成一定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包括触发部、过渡导流腔、储料导流腔及导流保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由装入箍(1)、堵板(3)、滑动套筒(2)、喷气管(4)、活塞(9)、喉箍(10)、防尘套(6)、制动螺栓(5)、钢球(7)、高压气腔(22)构成;所述过渡导流腔包括与喷气管(4)螺纹连接的过渡导流腔(11)、压力开关(11-1)、搭扣(11-2)、L型导流罩(11-3);所述储料导流腔包括储料导流腔(12)、灭火粉尘、可活动尾翼(12-1)、大型密封圈(14)、硅胶密封条(16)、密封膜(13)、压紧筛(15)、压紧套筒(17);所述导流保护部包括导流保护罩(18)、三通(19)、压力表(20)及充气阀(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多方面喷射粉尘的自动隔爆装置,包括触发部、过渡导流腔、储料导流腔及导流保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由装入箍(1)、堵板(3)、滑动套筒(2)、喷气管(4)、活塞(9)、喉箍(10)、防尘套(6)、制动螺栓(5)、钢球(7)、高压气腔(22)构成;所述过渡导流腔包括与喷气管(4)螺纹连接的过渡导流腔(11)、压力开关(11-1)、搭扣(11-2)、L型导流罩(11-3);所述储料导流腔包括储料导流腔(12)、灭火粉尘、可活动尾翼(12-1)、大型密封圈(14)、硅胶密封条(16)、密封膜(13)、压紧筛(15)、压紧套筒(17);所述导流保护部包括导流保护罩(18)、三通(19)、压力表(20)及充气阀(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矿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