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15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一上横杆的一侧通过第一活栓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一下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该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通过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进行伸缩,在装置使用时,将装置伸开,不使用时,将装置合拢,通过第一转轴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进行旋转,使第一上横杆升降,通过第一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连接,通过第二转轴可以将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一起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繁华市区,城市建设道路、楼房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为了方便规划城市的建设发展,在施工场地旁或是施工道路旁一般会用到施工安全护栏作为施工辅助设施,施工护栏是一种铁管制成,经过无缝铁管折弯,焊接,打磨抛光,高压烤漆,贴膜等层层工艺加工制成,一般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场所的隔离与警示。现有的施工护栏不方便移动,在转换场地时,一个个安装拆卸需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不方便施工人员的使用,故而提出一种方便建筑工地用的安全护栏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包括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承重柱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一上横杆的一侧通过第一活栓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一下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板。可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一侧通过第三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下横杆,所述第二下横杆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活栓活动连接有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二上横杆的一端通过第四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柱。可选的,所述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卡槽,所述底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卡槽。可选的,所述上卡槽和下卡槽的内部卡接有卡块。可选的,所述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警示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通过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进行伸缩,在装置使用时,将装置伸开,不使用时,将装置合拢,通过第一转轴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进行旋转,使第一上横杆升降,通过第一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连接,通过第二转轴可以将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一起升降,通过活动板的设置,可以将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通过横杆连接,在不使用装置时,将横杆抬起,使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合拢起来,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在装置使用时,将横杆降下,使第一承重柱和第二承重柱展开,达到拦截和警示效果,通过底座和万向轮的设置,底座可以使装置更稳定,万向轮使装置移动起来更方便,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的设置,可以在装置合拢时,将上卡槽和下卡槽对齐,用卡块将两卡槽固定起来,时装置合拢时固定不会主动散开,通过警示带的设置,可以在装置使用时通过警示带达到警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卡块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承重柱;2、第二承重柱;3、第一转轴;4、第一上横杆;5、第一活栓;6、第一支撑杆;7、第一下横杆;8、第二转轴;9、活动板;10、第三转轴;11、第二下横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活栓;14、第二上横杆;15、第四转轴;16、底座;17、万向轮;18、上卡槽;19、下卡槽;20、卡块;21、警示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包括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通过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进行伸缩,在装置使用时,将装置伸开,不使用时,将装置合拢,第一承重柱1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3活动连接有第一上横杆4,通过第一转轴3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进行旋转,使第一上横杆4升降,第一上横杆4的一侧通过第一活栓5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通过第一支撑杆6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和第一下横杆7连接,通过第二转轴8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和第一下横杆7一起升降,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下横杆7,第一下横杆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活动连接有活动板9,通过活动板9的设置,可以将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通过横杆连接,在不使用装置时,将横杆抬起,使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合拢起来,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在装置使用时,将横杆降下,使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展开,达到拦截和警示效果,活动板9的一侧通过第三转轴10活动连接有第二下横杆11,第二下横杆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通过第二活栓13活动连接有第二上横杆14,第二上横杆14的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5活动连接有第二承重柱2,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底座16,底座1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7,通过底座16和万向轮17的设置,底座16可以使装置更稳定,万向轮17使装置移动起来更方便,底座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卡槽18,底座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下卡槽19,上卡槽18和下卡槽19的内部卡接有卡块20,通过上卡槽18和下卡槽19的设置,可以在装置合拢时,将上卡槽18和下卡槽19对齐,用卡块20将两卡槽固定起来,时装置合拢时固定不会主动散开,第一下横杆7和第二下横杆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警示带21,通过警示带21的设置,可以在装置使用时通过警示带21达到警示效果。本技术中,该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1、通过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进行伸缩,在装置使用时,将装置伸开,不使用时,将装置合拢,通过第一转轴3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进行旋转,使第一上横杆4升降;2、通过第一支撑杆6的设置,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和第一下横杆7连接,通过第二转轴8可以将第一上横杆4和第一下横杆7一起升降;3、通过活动板9的设置,可以将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通过横杆连接,在不使用装置时,将横杆抬起,使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合拢起来,减少装置的占地面积,在装置使用时,将横杆降下,使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展开,达到拦截和警示效果;4、通过底座16和万向轮17的设置,底座16可以使装置更稳定,万向轮17使装置移动起来更方便;5、通过上卡槽18和下卡槽19的设置,可以在装置合拢时,将上卡槽18和下卡槽19对齐,用卡块20将两卡槽固定起来,时装置合拢时固定不会主动散开;6、通过警示带21的设置,可以在装置使用时通过警示带21达到警示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包括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柱(1)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3)活动连接有第一上横杆(4),所述第一上横杆(4)的一侧通过第一活栓(5)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下横杆(7),所述第一下横杆(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活动连接有活动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包括第一承重柱(1)和第二承重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柱(1)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3)活动连接有第一上横杆(4),所述第一上横杆(4)的一侧通过第一活栓(5)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下横杆(7),所述第一下横杆(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活动连接有活动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安全警示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9)的一侧通过第三转轴(10)活动连接有第二下横杆(11),所述第二下横杆(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2),所述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通过第二活栓(13)活动连接有第二上横杆(14),所述第二上横杆(14)的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5)活动连接有第二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龙吴礼宽林四虎陈翠宁巫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