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98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包括一个锥形塞,锥形塞上端呈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顶端中心竖向固定设置着一根夹持杆,锥形塞上端直径比出钢口内径大至少20cm,锥形塞的锥形部分高度为80cm,所述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25cm,锥形塞插入在出钢口内,出钢口上缘处的锥形塞周围设置着一圈镁砂挡渣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对出钢口进行挡渣作业,使用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
技术介绍
某炼钢厂120t板坯产线品种钢占比33%,要求转炉对下渣控制非常严苛,品种钢钢水回[P]量不能超过0.003%。这对转炉挡渣质量及出钢口维护有更高要求。目前120t转炉采用挡渣车投掷挡渣棒的方式进行挡渣作业。该种挡渣方式的原理是挡渣棒密度介于炉渣和钢水之间,在导向杆投入出钢口后挡渣棒漂浮于钢渣界面之间,在钢水快出完时挡渣棒被吸附在出钢口内口,阻断过氧化炉渣,起到挡渣作用。这种挡渣方式在出钢口内口边沿形状规则时,挡渣棒锥体部分与内口契合紧密,挡渣效果好。如果内口边沿受高温钢渣冲刷,侵蚀不规则时会影响挡渣效果,造成挡渣挡不严,出现出钢下渣的问题。为了保证挡渣效果,需要对出钢口内口凹坑进行修补维护,以达到较好的挡渣效果。这就要求必须有专用的修补工具和方法对出钢口内口进行维护。转炉出钢口维护的常见方法是将出钢口摇至炉前,插入一根长出出钢口的钢管,将其点焊在出钢口法兰盘上,然后加入耐火材料进行自然烧结。这种方法耗时长,影响生产节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能够方便地对出钢口进行挡渣作业,使用省时省力。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包括一个锥形塞,锥形塞上端呈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顶端中心竖向固定设置着一根夹持杆,锥形塞上端直径比出钢口内径大至少20cm,锥形塞的锥形部分高度为80cm,所述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25cm,锥形塞插入在出钢口内,出钢口上缘处的锥形塞周围设置着一圈镁砂挡渣层。本技术通过制作一种出钢口维护用锥形塞,利用现有挡渣车将其投入出钢口,起到阻挡耐材流入出钢口的作用。然后用喷补枪将镁砂均匀喷补在凹坑周围,喷平后自然烘烤5分钟即达到效果。该专用工具采用1mm钢板制作,无需回收,制作方便,维护效果可靠,操作简单,不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操作工劳动强度。锥形塞无需太高的加工精度,使用过程将锥形塞装在挡渣车上,通过挡渣车将锥形塞投放至出钢口内,起阻挡作用。然后开始围绕锥形塞周围进行喷补,将周围凹坑喷补均匀。喷补完毕后自然烘烤5分钟左右正常使用。全过程耗时约15分钟。经过现场多次运作,完全满足了操作要求,节约了15分钟出钢口维护时间。加工精度要求低,制作方便,适应推广应用,并且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锥形塞4,锥形塞4上端呈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顶端中心竖向固定设置着一根夹持杆,锥形塞上端直径比出钢口内径大至少20cm,锥形塞的锥形部分高度为80cm,所述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25cm,锥形塞插入在出钢口3内,出钢口上缘处的锥形塞周围设置着一圈镁砂挡渣层5。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导向杆2将锥形塞4投入转炉1的出钢口3内,然后开始围绕锥形塞4周围进行喷补镁砂挡渣层5,将锥形塞4周围凹坑喷补均匀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包括一个锥形塞,其特征是:锥形塞上端呈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顶端中心竖向固定设置着一根夹持杆,锥形塞上端直径比出钢口内径大至少20cm,锥形塞的锥形部分高度为80cm,所述的圆柱体结构高度为25cm,锥形塞插入在出钢口内,出钢口上缘处的锥形塞周围设置着一圈镁砂挡渣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维护转炉出钢口内口的锥形塞挡渣结构,包括一个锥形塞,其特征是:锥形塞上端呈圆柱体结构,圆柱体顶端中心竖向固定设置着一根夹持杆,锥形塞上端直径比出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云茂帆付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