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493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其中,焦炉焦侧吸尘罩,包括:吸尘罩本体和导焦罩;所述吸尘罩本体位于焦炉炉体的焦侧;所述导焦罩位于所述吸尘罩本体内,其外壁与所述吸尘罩本体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所述导焦罩设有密封通道,其入口端与焦炉的导焦栅固连,出口端朝向焦炉的熄焦车,用于引导从焦炉炉体炭化室推出的焦炭经所述导焦罩的密封通道下落到熄焦车中。通过本方案可以提高焦炉焦侧出焦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
本申请涉及焦炉除尘
,特别是涉及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焦炉出焦过程中,焦炉炭化室的煤经高温干馏炼成焦炭后从炭化室推出,炽热的焦炭通过导焦栅落入熄焦车中。焦炭被推出后发生碎裂,并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含有焦油和大量粉尘等有害物质的烟气及焦尘散发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为治理焦炉出焦过程中焦侧炉头产生的无组织逸散的烟气,现有技术多采用地面站除尘系统进行处理。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串联的吸尘罩、冷却器、除尘设备、除尘风机和烟囱。其中,吸尘罩设置在拦焦车上并随拦焦车同步移动。地面站除尘系统工作时,在除尘风机的作用下,通过吸尘罩收集烟气,经转换导通设备将烟气送入冷却器冷却,之后再经除尘设备净化,最终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但是,现有地面站除尘系统工作时,焦炉焦侧,尤其是在出焦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烟气逸散的现象,其除尘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以提高焦炉焦侧出焦的除尘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包括:吸尘罩本体,所述吸尘罩本体位于焦炉炉体的焦侧;导焦罩,所述导焦罩位于所述吸尘罩本体内,其外壁与所述吸尘罩本体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所述导焦罩设有密封通道,其入口端与焦炉的导焦栅固连,出口端朝向焦炉的熄焦车,用于引导从焦炉炉体炭化室推出的焦炭经所述导焦罩的密封通道下落到熄焦车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焦炭经导焦罩的密封通道下落至熄焦车中,焦炭下落过程被焦炭热浮力带起的烟气,一部分随焦炭一起落入熄焦车,另一部分可以在除尘风机的作用下从导焦罩与吸尘罩本体之间的间隙引出,通过除尘设备净化。由于烟气先下落再从导焦罩和吸尘罩本体之间的空隙向上吸出,因此避免了吸尘罩本体吸入的空气与下落的焦炭逆向接触燃烧所产生的额外烟气,有效提高了焦炉焦侧的除尘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焦罩为空心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入口端,另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出口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空气隔板,所述空气隔板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尘罩本体底部的外圆周;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隔板相连,驱动所述空气隔板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空气隔板遮挡所述吸尘罩本体底部与熄焦车上焦罐的入口端之间的间隙。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隔板为环形结构,其靠近吸尘罩本体的一端为小端,远离所述吸尘罩本体的一端为大端。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焦炉出焦除尘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焦炉焦侧吸尘罩。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除尘设备、烟气导通装置和通风管;所述吸尘罩通过所述通风管和所述烟气导通装置与所述除尘设备相连,所述通风管开设用于进风或测量烟气参数的通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焦炉出焦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焦炉出焦除尘系统中导焦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焦炉出焦除尘系统中空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11—焦炉炉体、12—导焦栅、13—熄焦车、14—吸尘罩本体,15—通风管、16—烟气导通装置;2—导焦罩;3—空气隔板;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为了提高焦炉焦侧出焦的除尘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及焦炉出焦除尘系统。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包括:吸尘罩本体14,所述吸尘罩本体14位于焦炉炉体11的焦侧;导焦罩2,所述导焦罩2位于所述吸尘罩本体14内,其外壁与所述吸尘罩本体14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所述导焦罩2设有密封通道,其入口端与焦炉的导焦栅12固连,出口端朝向焦炉的熄焦车13,用于引导从焦炉炉体11炭化室推出的焦炭经所述导焦罩2的密封通道下落到熄焦车13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焦炭经导焦罩2的密封通道下落至熄焦车13中,焦炭下落过程被焦炭热浮力带起的烟气,一部分随焦炭一起落入熄焦车13,另一部分可以在除尘风机的作用下从导焦罩2与吸尘罩本体14之间的间隙引出,通过除尘设备净化。由于烟气先下落再从导焦罩2和吸尘罩本体14之间的空隙向上吸出,因此避免了吸尘罩本体14吸入的空气与下落的焦炭逆向接触燃烧所产生的额外烟气,有效提高了焦炉焦侧的除尘效果。此外,本申请的方案在减小空气与焦炭的逆向接触所产生二次烟尘的同时,也减小了出焦时焦炭与空气接触燃烧所产生的烧损。并且,由于焦炭烧损量减少,烧损产生并带入除尘系统的热量相应减少,除尘系统降温的所需的风量随之就少,即负荷减少。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除尘系统中除尘风机的风量和能耗,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焦罩2为空心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入口端,另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出口端。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箱体结构的导焦罩2,其相邻的两个侧面为朝向导焦栅12的侧面和朝向熄焦车13的底面。该结构的导焦罩2可通过钢板切割、焊接方式制作而成,制作方便,经济实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焦炉焦侧吸尘罩还包括:空气隔板3,所述空气隔板3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尘罩本体14底部的外圆周;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空气隔板3相连,驱动所述空气隔板3升降运动,以使所述空气隔板3遮挡所述吸尘罩本体14底部与熄焦车13上焦罐的入口端之间的间隙。其中,在熄焦车13对位后,空气隔板3即在升降机构的驱动下下降,遮挡吸尘罩本体14底部与熄焦车13上焦罐的入口端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滚阻丝杠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液压升降机构和气动升降机构等等。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升降机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空气隔板3遮挡吸尘罩本体14底部与熄焦车13上焦罐的入口端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出焦时焦炭在下落到熄焦车13焦罐的过程中,因重力作用产生的一部分烟气从熄焦车13上焦罐的入口端与吸尘罩本体14之间的空隙处外逸,从而充分捕集烟气,进一步提高焦炉焦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尘罩本体(14),所述吸尘罩本体(14)位于焦炉炉体(11)的焦侧;/n导焦罩(2),所述导焦罩(2)位于所述吸尘罩本体(14)内,其外壁与所述吸尘罩本体(14)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n所述导焦罩(2)设有密封通道,其入口端与焦炉的导焦栅(12)固连,出口端朝向焦炉的熄焦车(13),用于引导从焦炉炉体(11)炭化室推出的焦炭经所述导焦罩(2)的密封通道下落到熄焦车(1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焦侧吸尘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罩本体(14),所述吸尘罩本体(14)位于焦炉炉体(11)的焦侧;
导焦罩(2),所述导焦罩(2)位于所述吸尘罩本体(14)内,其外壁与所述吸尘罩本体(14)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
所述导焦罩(2)设有密封通道,其入口端与焦炉的导焦栅(12)固连,出口端朝向焦炉的熄焦车(13),用于引导从焦炉炉体(11)炭化室推出的焦炭经所述导焦罩(2)的密封通道下落到熄焦车(1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焦侧吸尘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焦罩(2)为空心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相邻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入口端,另一个所述开口为所述出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焦侧吸尘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隔板(3),所述空气隔板(3)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列张晓光康健韩克明姜士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