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9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2
本申请涉及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包括泥浆泵;无机絮凝池,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内的第一混合管、用于混合无机絮凝剂的第一搅拌组、用于将无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一混合管内的第一供料泵;有机絮凝池,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内的第二混合管、用于混合有机絮凝剂的第二搅拌组、用于将有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二混合管内的第二供料泵;土工管带,收集固化泥浆淤泥;浆料输送管,用于依次连通泥浆泵、第一混合管、第二混合管和土工管带。本申请具有通过在泥浆、淤泥、污泥从浆池输送到土工管袋脱水时,有序添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能够加快泥浆、淤泥、污泥的絮凝、沉淀,加快脱水进程、降低固化时间和提高土体含固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
本申请涉及泥浆固化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泥是粘土矿物等细小颗粒在粒间静电力和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在海洋或湖泊地区等缓慢的流水环境中发生沉积所形成的絮状和蜂窝状结构,其含水量多为液限含水率的1.2~2.0倍。泥浆则是淤泥扩散于水中形成的混合液,其含水量大于淤泥。因此,淤泥和泥浆均处于流动状态,几乎没有强度,难以直接为工程所用,进而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目前,国内针对淤泥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机械处理、吹填造陆、物理脱水、热处理、固化剂处理等方法。公布号为CN105859068A的中国专利《一种淤泥处理工艺》,公开了一种通过淤泥沉淀池对淤泥进行预处理,而后通过搅拌固化和脱水固化对泥浆进行固化,最后在通过堆放陈化完成处理。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技术人认为该方案需要长时间静置淤泥,同时需要多种运输以及处理设备进行辅助作用,具有处理周期长成本大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脱水固化的处理周期,本申请提供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包括:泥浆泵,放置于泥浆池中;无机絮凝池,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内的第一混合管、用于混合无机絮凝剂的第一搅拌组、用于将无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一混合管内的第一供料泵;有机絮凝池,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内的第二混合管、用于混合有机絮凝剂的第二搅拌组、用于将有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二混合管内的第二供料泵;土工管带,收集固化泥浆淤泥;浆料输送管,用于依次连通泥浆泵、第一混合管、第二混合管和土工管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浆淤泥从泥浆淤泥池内被泥浆泵抽取到浆料输料管中,通过在浆料输料管上外接一个无机絮凝池和有机絮凝池后,被加速聚合沉淀,最后集中在土工管带内,流水通过土工管带的缝隙流通到外部,剩余的固体浆料被遗留在土工管带内,实现固化脱水。优选的,所述浆料输送管包括用于连通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的过渡管,所述过渡管长度10m~50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浆淤泥被无机絮凝剂聚凝,无机絮凝剂使得泥浆淤泥中产生压缩双电层,使废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使微粒增大,形成絮凝体。该过程主要发生在过渡管内,因而过渡管的长度需要控制在十米到五十米之内,确保聚凝完整。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组包括设置有至少五台的第一搅拌机、连通第一搅拌机和第一供料泵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与每台第一搅拌机之间通过带有阀门的卸料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料泵上通过设置有带有多根分流管的输料管与所述第一混合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五台以上的第一搅拌机,在满足每一台的无机絮凝剂的搅拌时间的同时,实现在一台第一搅拌机中的无机絮凝剂用完之后,后续的第一搅拌机可以持续不断的供料,以确保第一供料泵可以对第一混合管持续不断的供料。优选的,所述第二搅拌组包括至少两台的第二搅拌机、连通第二搅拌机和第二供料泵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与每台第二搅拌机之间通过带有阀门的卸料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料泵上通过设置有带有多根分流管的输料管与所述第二混合管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搅拌机设置两台以上目的与第一搅拌组的目的相同,使得第二供料泵可以持续对第二混合器进行供料。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第一供料泵、所述第二搅拌机和所述第二供料泵放置于仓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种设备集中到仓库内,一方面使得可以让操作工人一同操作监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无关人员进行控制,以起到保密与安全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管和所述第一混合管均包括圆柱状的混料管、位于出口端且呈圆台状的加速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混合管和第二混合管前段的加速管呈缩口装置,能够加速在混料管内的泥浆淤泥与不同絮凝剂的混合,进而提高絮凝效果。优选的,所述土工管带的开口处通过卡箍与所述浆料输送管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管带通过卡箍使得便于与浆料输送管进行拆装更换,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泥浆、淤泥、污泥从浆池输送到土工管袋脱水时,有序添加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能够加快泥浆、淤泥、污泥的絮凝、沉淀,加快脱水进程、降低固化时间和提高土体含固率的效果;2.通过将设备集中在仓库内能够便于操作人员管理且避免无关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2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池的布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泥浆泵;2、泥浆淤泥池;3、浆料输送管;4、无机絮凝池;5、有机絮凝池;6、土工管带;7、第一混合管;8、第一搅拌组;9、第一供料泵;10、第二混合管;11、第二搅拌组;12、第二供料泵;13、过渡管;14、第一搅拌机;15、排料管;16、卸料管;17、阀门;18、输料管;19、分流管;20、第二搅拌机;21、混料管;22、加速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参照图1,包括一台泥浆泵1,泥浆泵1放置在泥浆淤泥池2内,用于将泥浆淤泥输送到后侧的无机絮凝吃中,主要通过连接在泥浆泵1上的浆料输送管3进行传输。泥浆淤泥池2可以收集从不同地方产生的泥浆淤泥,实现初步沉淀的目的,而后将泥浆泵1放置在泥浆淤泥池2的中部以实现持续不断的对泥浆淤泥进行抽取,同时尽量减少对上层清液的影响。参照,1和图2,无机絮凝池4包括用于搅拌混合无机絮凝剂的第一搅拌组8、两端连通设置在浆料输料管18中的第一混合管7、以及用于将第一搅拌组8内的无机絮凝剂输送到第一混合管7内的第一供料泵9。本方案中第一搅拌组8优选设置有五台第一搅拌机14,每台第一搅拌机14分别独立工作搅拌,以满足无机絮凝剂在清水中搅拌四十分钟以上,该第一搅拌机14的搅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到转之间。第一搅拌组8还包括有分别连接在第一供料泵9上的排料管15,同时在该排料管15上分设有每台第一搅拌机14单独连通的卸料管16,该卸料管16上设置有阀门17,以实现每台第一搅拌机14与第一供料泵9的单独连接。实现当一台第一搅拌机14用完无机絮凝剂后,可以打开搅拌完成的另一台第一搅拌机14继续进行供料,同时其余第一搅拌机14持续不断的进行供料。另一方面参照图2,第一供料泵9的出料口连接有输料管18,输料管18的另一端分设有多根分流管19,该些分流管19连通在第一混合管7的不同部位,实现对第一混合管7不同位置提供无机絮凝剂。使得当泥浆淤泥通过泥浆泵1进入到浆料输料管18后,在进入到第一混合管7的同时能够开始与无机絮凝剂反应。该第一混合管7的包括位于一端圆柱状的混料管21和位于另一端呈圆台状的加速管22。混料管21同时与分流管19进行连通设置,同时由于加速管22呈圆台设置,在减少管径后加速流量的同时,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泥浆泵(1),放置于泥浆池中;/n无机絮凝池(4),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18)内的第一混合管(7)、用于混合无机絮凝剂的第一搅拌组(8)、用于将无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一混合管(7)内的第一供料泵(9);/n有机絮凝池(5),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18)内的第二混合管(10)、用于混合有机絮凝剂的第二搅拌组(11)、用于将有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二混合管(10)内的第二供料泵(12);/n土工管带(6),收集固化泥浆淤泥;/n浆料输送管(3),用于依次连通泥浆泵(1)、第一混合管(7)、第二混合管(10)和土工管带(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泥浆泵(1),放置于泥浆池中;
无机絮凝池(4),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18)内的第一混合管(7)、用于混合无机絮凝剂的第一搅拌组(8)、用于将无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一混合管(7)内的第一供料泵(9);
有机絮凝池(5),包括两端连通在浆料输料管(18)内的第二混合管(10)、用于混合有机絮凝剂的第二搅拌组(11)、用于将有机絮凝剂移送到第二混合管(10)内的第二供料泵(12);
土工管带(6),收集固化泥浆淤泥;
浆料输送管(3),用于依次连通泥浆泵(1)、第一混合管(7)、第二混合管(10)和土工管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输送管(3)包括用于连通第一混合管(7)和第二混合管(10)的过渡管(13),所述过渡管(13)长度10m~5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浆淤泥脱水固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8)包括设置有至少五台的第一搅拌机(14)、连通第一搅拌机(14)和第一供料泵(9)的排料管(15),所述排料管(15)与每台第一搅拌机(14)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益诚夏再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美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