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耦合器及电缆收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478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耦合器及电缆收放系统,包括耦合器主体和位于耦合器主体外部的第一轴部,第一轴部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轴部上套设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上安装有具有限位部的限位件,限位部用于嵌在支撑框架的限位槽中,且支撑框架与电机相对固定,限位槽能限制限位件沿第一轴部的周向转动。利用支撑框架的限位槽对安装在单向轴承上的限位件的限制作用,且结合单向轴承的单向功能,将限制第一轴部沿反向转动,从而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且单向轴承的安装位置位于耦合器主体的外部,便于在需要时对单向轴承进行维修、更换等,方便了本电缆耦合器及电缆收放系统的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耦合器及电缆收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耦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耦合器及电缆收放系统。
技术介绍
电缆卷筒磁力耦合器是和卷筒电缆同步工作的,现场使用过程中,磁力耦合器需要定期调整和维护。现有技术中磁力耦合器的单向轴承通常都安装在磁力耦合器的内部,不易拆解修理,导致不便于维护磁力耦合器。当磁力耦合器发生故障后,现场也无法更换。经常因磁力耦合器的单向轴承损坏造成行车停机,影响物流,而且时间较长。且修复一次的成本近万元。另外,现有设计卷筒联轴器的磁力耦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力矩无法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整和常规维护。很难精确管理现场备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电缆耦合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耦合器,包括耦合器主体和位于耦合器主体外部的第一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轴部上套设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上安装有具有限位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部用于嵌在支撑框架的限位槽中,且所述支撑框架与电机相对固定,所述限位槽能限制限位件沿第一轴部的周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套设在单向轴承上的固定环部,所述固定环部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构成所述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部与单向轴承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呈杆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呈圆筒状的主体框架及两个安装在主体框架内壁上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与主体框架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br>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器主体位于主体框架中。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电缆耦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轴部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能自由沿正向转动,而当第一轴部在耦合器主体的作用下具有沿反向转动的趋势时,利用支撑框架的限位槽对安装在单向轴承上的限位件的限制作用,且结合单向轴承的单向功能,将限制第一轴部沿反向转动,从而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且单向轴承的安装位置位于耦合器主体的外部,便于在需要时对单向轴承进行维修、更换等,方便了本电缆耦合器的维护工作。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电缆收放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收放系统,包括电缆卷筒和电机,还包括所述电缆耦合器,所述电缆耦合器还包括第二轴部,所述第二轴部与电缆卷筒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收放系统,还包括减速器,所述第二轴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电缆卷筒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部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轴部通过第二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的一端与减速器的减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另一端与电机的电机壳体固定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电缆收放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需要收线时,电机驱动第一轴部正向转动,第一轴部通过耦合器主体带动第二轴部转动,第二轴部带动电缆卷筒转动,实现收纳电缆线;而在放线时,电缆卷筒将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二轴部反向转动,且第一轴部在单向轴承、限位件及限位槽的作用下,将被限制沿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电缆线正常的收线及放线工作。同时,单向轴承的安装位置位于耦合器主体的外部,便于在需要时对单向轴承进行维修、更换等,方便了本电缆收放系统的维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收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耦合器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耦合器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耦合器的左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耦合器主体11第一轴部12第二轴部2电机3单向轴承4限位件41限位部42固定环部5支撑框架51限位槽52主体框架53限位块6减速器71第一联轴器72第二联轴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耦合器,包括耦合器主体1和位于耦合器主体1外部的第一轴部11,第一轴部11用于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轴部11上套设有单向轴承3,单向轴承3上安装有具有限位部41的限位件4,限位部41用于嵌在支撑框架5的限位槽51中,且支撑框架5与电机2相对固定,限位槽51能限制限位件4沿第一轴部11的周向转动。第一轴部11在电机2的驱动作用下能自由沿正向转动,而当第一轴部11在耦合器主体1的作用下具有沿反向转动的趋势时,利用支撑框架5的限位槽51对安装在单向轴承3上的限位件4的限制作用,且结合单向轴承3的单向功能,将限制第一轴部11沿反向转动,从而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且单向轴承3的安装位置位于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便于在需要时对单向轴承3进行维修、更换等,方便了本电缆耦合器的维护工作。同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收放系统,包括电缆卷筒和电机2,还包括电缆耦合器,电缆耦合器还包括第二轴部12,第二轴部12与电缆卷筒相连接。在需要收线时,电机2驱动第一轴部11正向转动,第一轴部11通过耦合器主体1带动第二轴部12转动,第二轴部12带动电缆卷筒转动,实现收纳电缆线;而在放线时,电缆卷筒将反向转动,并带动第二轴部12反向转动,且第一轴部11在单向轴承3、限位件4及限位槽51的作用下,将被限制沿反向转动,从而实现电缆线正常的收线及放线工作。同时,单向轴承3的安装位置位于耦合器主体1的外部,便于在需要时对单向轴承3进行维修、更换等,方便了本电缆收放系统的维护工作。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包括套设在单向轴承3上的固定环部42,固定环部42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构成限位部41。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为一体式结构,此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同时,本实施例中固定环部42与单向轴承3过盈配合,以实现将限位件4固定在单向轴承3上。固定环部42具体套设在单向轴承3的外圈上。且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呈杆状结构,具体呈短杆状,以保证限位部41与限位槽51具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耦合器,包括耦合器主体(1)和位于耦合器主体(1)外部的第一轴部(11),所述第一轴部(11)用于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11)上套设有单向轴承(3),所述单向轴承(3)上安装有具有限位部(41)的限位件(4),所述限位部(41)用于嵌在支撑框架(5)的限位槽(51)中,且所述支撑框架(5)与电机(2)相对固定,所述限位槽(51)能限制限位件(4)沿第一轴部(11)的周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耦合器,包括耦合器主体(1)和位于耦合器主体(1)外部的第一轴部(11),所述第一轴部(11)用于与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11)上套设有单向轴承(3),所述单向轴承(3)上安装有具有限位部(41)的限位件(4),所述限位部(41)用于嵌在支撑框架(5)的限位槽(51)中,且所述支撑框架(5)与电机(2)相对固定,所述限位槽(51)能限制限位件(4)沿第一轴部(11)的周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包括套设在单向轴承(3)上的固定环部(42),所述固定环部(42)的一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构成所述限位部(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缆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部(42)与单向轴承(3)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缆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呈杆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缆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5)包括呈圆筒状的主体框架(52)及两个安装在主体框架(5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陈红涛郑宝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