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45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包括能水平旋转的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两根平行的、能自由转动的工件支撑杆,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类工件周向轮廓的最大外径,所述壳体类工件被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支撑;沿所述壳体类工件周向施力时,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绕其轴心旋转,沿所述壳体类工件轴向施力时,所述基座水平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整体翻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完成去毛刺加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是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
技术介绍
针齿壳类工件在加工后,边缘毛刺过多,影响装配效率。为了去除壳体各位置的毛刺,操作人员需要对壳体进行旋转、翻转等操作。对于体积小、质量轻的壳体,人工可以直接进行旋转翻转,但是对于体积质量较大的壳体,进行旋转翻转极为不便,去除毛刺费时费力,耽误整个加工过程的时间,降低生产加工效率,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目前尚无一种代替人力进行旋转翻转以便去毛刺操作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包括能水平旋转的基座,所述基座设置两根平行的、能自由转动的工件支撑杆,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类工件周向轮廓的最大外径,所述壳体类工件被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支撑;沿所述壳体类工件周向施力时,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绕其轴心旋转,沿所述壳体类工件轴向施力时,所述基座水平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整体翻转;还包括圆盘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一道圆环形的滚道,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固设多个滚珠支撑块,所述滚珠支撑块具有靠口向下的球窝,每个球窝内放置一个滚珠,所述滚珠同时位于所述滚道内,所述滚珠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的周向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圆环形的唇沿,所述唇沿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周向外表面存在间隙;沿所述基座的径向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两侧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分别开设两个相对的半圆形轴承,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转设在半圆形轴承内。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截面为L形的防倾限位环,所述防倾限位环的上端与所述唇沿固接、下端间隙包覆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具有两段旋向相反螺纹的调距轴,所述调距轴的轴向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块上分别开设与所述调距轴上两段旋向相反螺纹螺接的螺孔,所述调距轴的一端设置摇把;两个所述滑块上表面分别固接限位支撑块,两个所述限位支撑块镜像布置,每个所述限位支撑块具有两个与所述壳体类工件两端面平行的轴向阻挡面,一个与所述壳体类工件周面相切的周向阻挡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完成去毛刺加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剖视图。图4是壳体类工件置于本专利技术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包括能水平旋转的基座2,所述基座2设置两根能自由转动的工件支撑杆4,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类工件100周向轮廓的最大外径,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被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支撑;能水平旋转的基座2可以通过多种现有结构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圆盘形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开设一道圆环形的滚道91,所述基座2的下表面固设多个滚珠支撑块6,所述滚珠支撑块6具有靠口向下的球窝,每个球窝内放置一个滚珠7,所述滚珠7同时位于所述滚道91内,所述滚珠支撑块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2的周向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圆环形的唇沿21,所述唇沿21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周向外表面存在间隙。还包括一个截面为L形的防倾限位环8,所述防倾限位环8的上端与所述唇沿21固接、下端间隙包覆所述底座9的下表面这种结构不仅能实现水平旋转的功能,而且能防止整个装置的倾倒。由于壳体类工件100呈圆环形,为了防止壳体类工件100从基座上滚落而发生危险,和适应不同规格的壳体类工件,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基座2的径向开设滑槽22,所述滑槽22两侧的所述基座2的上表面分别开设两个相对的半圆形轴承,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转设在半圆形轴承内,还包括两个与所述滑槽22滑动配合的滑块10、具有两段旋向相反螺纹的调距轴5,所述调距轴5的轴向与所述滑块10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滑块10上分别开设与所述调距轴5上两段旋向相反螺纹螺接的螺孔,所述调距轴5的一端设置摇把1;两个所述滑块10上表面分别固接限位支撑块3,两个所述限位支撑块3镜像布置,每个所述限位支撑块3具有两个与所述壳体类工件100两端面平行的轴向阻挡面31,一个与所述壳体类工件100周面相切的周向阻挡面31。操作时,用行吊将壳体类工件100吊至两根平行的工件支撑杆4上,壳体类工件100的轴向自然与工件支撑杆4轴向一致。操作人员根据需要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周向施力时,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绕其轴心旋转,这样能手持气动打磨笔对壳体类工件100不同位置进行打磨;操作人员还能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轴向施力时,所述基座2水平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整体翻转,这样操作人员不用移动位置就可以对够不着的地方进行打磨。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摇把1,可以调整两个所述限位支撑块3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壳体类工件。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水平旋转的基座(2),所述基座(2)设置两根平行的、能自由转动的工件支撑杆(4),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类工件(100)周向轮廓的最大外径,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被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支撑;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周向施力时,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绕其轴心旋转,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轴向施力时,所述基座(2)水平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整体翻转;还包括圆盘形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开设一道圆环形的滚道(91),所述基座(2)的下表面固设多个滚珠支撑块(6),所述滚珠支撑块(6)具有靠口向下的球窝,每个球窝内放置一个滚珠(7),所述滚珠(7)同时位于所述滚道(91)内,所述滚珠支撑块(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2)的周向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圆环形的唇沿(21),所述唇沿(21)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周向外表面存在间隙;沿所述基座(2)的径向开设滑槽(22),所述滑槽(22)两侧的所述基座(2)的上表面分别开设两个相对的半圆形轴承,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的两端分别转设在半圆形轴承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壳体类工件去除不规则毛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水平旋转的基座(2),所述基座(2)设置两根平行的、能自由转动的工件支撑杆(4),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小于壳体类工件(100)周向轮廓的最大外径,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被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支撑;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周向施力时,两根所述工件支撑杆(4)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绕其轴心旋转,沿所述壳体类工件(100)轴向施力时,所述基座(2)水平旋转实现所述壳体类工件(100)整体翻转;还包括圆盘形的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开设一道圆环形的滚道(91),所述基座(2)的下表面固设多个滚珠支撑块(6),所述滚珠支撑块(6)具有靠口向下的球窝,每个球窝内放置一个滚珠(7),所述滚珠(7)同时位于所述滚道(91)内,所述滚珠支撑块(6)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基座(2)的周向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圆环形的唇沿(21),所述唇沿(21)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9)的周向外表面存在间隙;沿所述基座(2)的径向开设滑槽(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胜李朋根崔瑜刘远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艾迪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