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32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不能进行高度调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包括阀体、压舌、凸轮、拉索、弹簧、压舌轴和转轴;阀体、压舌轴和转轴均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上;压舌转动连接在压舌轴上;凸轮转动连接在转轴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卡在凸轮上;拉索内设有线索;线索一端固定在拉索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轮上;压舌位于阀体与凸轮之间,压舌的两面分别与阀体和凸轮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对减震装置进行高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凸轮调节机构,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是汽车中一个重要的、直接与驾乘人员相关联的部件。汽车座椅的舒适度是汽车座椅设计过程中较为关键的因素。现有的汽车座椅一般都安装有减震装置,以缓解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震动给驾乘人员带来的不舒服感。现有的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一般包括上、下框架和设置在上、下框架之间的减震结构,这些减震装置缺乏可以调节高度的凸轮调节机构,工作高度单一,无法满足高度个性化需求,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进行高度调节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包括阀体、压舌、凸轮、拉索、弹簧、压舌轴和转轴;所述阀体、压舌轴和转轴均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上;所述压舌转动连接在压舌轴上;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卡在凸轮上;所述拉索内设有线索;所述拉索上连接有用于拉动线索的手柄,所述线索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轮上;所述压舌位于阀体与凸轮之间,压舌的两面分别与阀体和凸轮相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剪刀架包括内剪刀架和外剪刀架;所述内剪刀架和外剪刀架交叉设置;所述内剪刀架通过转轴与内剪刀架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阀体、拉索和压舌轴均固定在内剪刀架上;所述转轴固定在外剪刀架上。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阀体上设有排气开关和进气开关;所述凸轮的两端分别设有排气工作台和进气工作台;所述压舌上设计有压舌凹槽一、压舌凹槽二、压舌凸台一和压舌凸台二;所述排气开关与压舌凹槽二配合;所述压舌凸台二与排气工作台配合;所述进气开关与压舌凹槽一配合;所述压舌凸台一与进气工作台配合。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阀体中的排气开关和进气开关用于控制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中气囊的充放气;所述阀体还设有用于连接气囊进行充气的气囊接口和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接口以及用于连接气囊进行放气的排气接口。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压舌为扁状弯曲结构,压舌的一面设有压舌凹槽一和压舌凹槽二,另一面设有压舌凸台一和压舌凸台二。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压舌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排气工作台误触压舌凸台一的压舌平面一以及用于防止进气工作台误触压舌凸台二的压舌平面二。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压舌平面一和压舌平面二成对角设置,且压舌平面一与压舌凸台一相接,压舌平面二与压舌凸台二相接。作为优选,本技术中所述凸轮为扇形;所述排气工作台和进气工作台位于该扇形弧面的两端。本技术中排气工作台与进气工作台之间的弧面为空行程弧面,该空行程弧面在凸轮扇形上对应的弧度角略大于压舌在凸轮扇形上对应的弧度角,二者弧度角之差在3°-5°范围内,这使得压舌在该空行程弧面上能轻微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通过拉索、凸轮、压舌和阀体来对气囊充放气进行座椅高度调节,调节准确度高,工作高度灵活可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节。2、本技术中座位高度调节范围与凸轮的角度调节范围对应,而凸轮角度调节由拉索控制,由于拉索长度有限,这样能防止凸轮在使用过程中脱开,使凸轮全过程可控,避免调节失效。3、本技术凸轮调节机构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自动控制气囊充放气,使得汽车座椅高度保持稳定,抗震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舌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压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阀体1、压舌2、凸轮3、拉索4、弹簧5、压舌轴6、转轴7、剪刀架8、气囊9、手柄10、排气开关11、进气开关12、气囊接口13、进气接口14、排气接口15、压舌凹槽一21、压舌凹槽二22、压舌凸台一23、压舌凸台二24、压舌平面一25、压舌平面二26、排气工作台31、进气工作台32、拉索槽33、线索41、内剪刀架81、外剪刀架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1,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包括阀体1、压舌2和凸轮3、拉索4、弹簧5、压舌轴6和转轴7;阀体1、压舌轴6和转轴7均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8上;压舌2转动连接在压舌轴6上;凸轮3转动连接在转轴7上;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端卡在凸轮3上;拉索4内设有线索41;拉索4上连接有用于拉动线索41的手柄10,线索41一端固定在手柄10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轮3上;压舌2位于阀体1与凸轮3之间,压舌2的两面分别与阀体1和凸轮3相配合。本实施例中的剪刀架8包括内剪刀架81和外剪刀架82;内剪刀架81和外剪刀架82交叉设置;内剪刀架81通过转轴7与内剪刀架81转动连接;阀体1、拉索4和压舌轴6均固定在内剪刀架81上;转轴7固定在外剪刀架82上。本实施例中的阀体1上设有排气开关11和进气开关12;凸轮3的两端分别设有排气工作台31和进气工作台32;压舌2上设计有压舌凹槽一21、压舌凹槽二22、压舌凸台一23和压舌凸台二24;排气开关11与压舌凹槽二22配合;压舌凸台二24与排气工作台31配合;进气开关12与压舌凹槽一21配合;压舌凸台一23与进气工作台32配合。凸轮3的排气工作台31、进气工作台32与压舌凸台一23、压舌凸台二24的配合再加上压舌2上的压舌凹槽一21、压舌凹槽二22与阀体1的排气开关11、进气开关12的配合协作,通过控制气囊的充放气实现了汽车座椅的自动减震功能,即该装置能够在路面行驶时,自动保持座椅的高度稳定。本实施例中的阀体1中的排气开关11和进气开关12用于控制汽车座椅减震装置中气囊9的充放气;阀体1还设有用于连接气囊9进行充气的气囊接口13和用于连接外部气源的进气接口14以及用于连接气囊9进行放气的排气接口15。本实施例中的压舌2为扁状弯曲结构,压舌2的一面设有压舌凹槽一21和压舌凹槽二22,另一面设有压舌凸台一23和压舌凸台二24;压舌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排气工作台31误触压舌凸台一23的压舌平面一25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包括拉索(4)、弹簧(5)、压舌轴(6)和转轴(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1)、压舌(2)和凸轮(3);所述阀体(1)、压舌轴(6)和转轴(7)均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8)上;所述压舌(2)转动连接在压舌轴(6)上;所述凸轮(3)转动连接在转轴(7)上;所述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端卡在凸轮(3)上;所述拉索(4)内设有线索(41);所述拉索(4)上连接有用于拉动线索(41)的手柄(10),所述线索(41)一端固定在手柄(10)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轮(3)上;所述压舌(2)位于阀体(1)与凸轮(3)之间,压舌(2)的两面分别与阀体(1)和凸轮(3)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包括拉索(4)、弹簧(5)、压舌轴(6)和转轴(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1)、压舌(2)和凸轮(3);所述阀体(1)、压舌轴(6)和转轴(7)均固定在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剪刀架(8)上;所述压舌(2)转动连接在压舌轴(6)上;所述凸轮(3)转动连接在转轴(7)上;所述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端卡在凸轮(3)上;所述拉索(4)内设有线索(41);所述拉索(4)上连接有用于拉动线索(41)的手柄(10),所述线索(41)一端固定在手柄(10)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轮(3)上;所述压舌(2)位于阀体(1)与凸轮(3)之间,压舌(2)的两面分别与阀体(1)和凸轮(3)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架(8)包括内剪刀架(81)和外剪刀架(82);所述内剪刀架(81)和外剪刀架(82)交叉设置;所述内剪刀架(81)通过转轴(7)与内剪刀架(8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拉索(4)和压舌轴(6)均固定在内剪刀架(81)上;所述转轴(7)固定在外剪刀架(8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凸轮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上设有排气开关(11)和进气开关(12);所述凸轮(3)的两端分别设有排气工作台(31)和进气工作台(32);所述压舌(2)上设计有压舌凹槽一(21)、压舌凹槽二(22)、压舌凸台一(23)和压舌凸台二(24);所述排气开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龙生李振中朱伟荣姜小兵钱有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