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26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形成中空的反应容器;上盖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在开口的周边开设有透气孔;套筒,可拆卸地从开口置入反应容器内;套筒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壁开设有卡槽;以及活动件,通过轨道配合而被容纳于壳体内;活动件是向内凹入的结构,与壳体形成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制剂瓶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在空间的卡槽内;活动件带有卡销,与制剂瓶的瓶塞相接触,以致当活动件沿轨道向下移动时,卡销使瓶塞脱落;底盖,封住套筒的底部;封盖,封住套筒的顶部。该气体发生器既便于将反应所需的不同的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预先安装,又便于一键操作,方便准确地按顺序加料,然后混合反应产生所需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发生器,具体涉及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混合触发产生气体成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制剂产品,通常需要多种成分的预先装备和混合反应,例如不同的液体成分和固体成分,如何确保各成分能预先装备在一起而在使用时再使各成分迅速混合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于2011年提出一种安全和高效消毒、祛味剂,申请并获得名称为“空气祛味杀菌消毒剂”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1110397123.X;公开号:CN102487961B)。该产品包括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在产品中是分离的,在使用时混合,立即触发反应,释放出祛味杀菌消毒气体。对于这种固液分离的产品,既要避免在使用前发生混合,过早触发反应,又要便于在使用时按反应顺序迅速进行混合,产生有效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气体发生装置,来实现各成分的组装和产生祛味杀菌消毒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既便于将反应所需的不同的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预先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又便于一键操作,方便准确地按顺序加料,然后混合反应产生所需气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套接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反应容器;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在开口的周边开设有透气孔;套筒,可拆卸地从所述开口置入所述反应容器内;所述套筒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卡槽;以及活动件,通过轨道配合而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动件是向内凹入的结构,与所述壳体形成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所述制剂瓶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空间的卡槽内;所述活动件带有卡销,与所述制剂瓶的瓶塞相接触,以致当所述活动件沿轨道向下移动时,所述卡销使瓶塞脱落;底盖,封住所述套筒的底部,能在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的作用下被推开;封盖,封住所述套筒的顶部,能被按下使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活动件的凹入处留有放置片状固体制剂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底盖是中空的,能容纳至少一个片状固体制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活动件是从两侧向内凹入的,与所述壳体形成两个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上盖的开口是圆形的,所述套筒是圆柱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的气体发生器还包括固定件,其通过所述壳体上部开设的缺口插入以致固定置入套筒内的制剂瓶的底端,因此可以避免置入套筒内的制剂瓶向上滑动而误使瓶塞脱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本装置,可以从结构上容纳不同的反应成分,便于携带和运输;(2)方便准确地控制不同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的加料顺序,触发各成分的混合反应,保证固液反应正常进行,避免中止反应;(3)反应容器可以重复使用,套筒可替换使用;(4)操作者可以一键操作,迅速完成反应,避免了误操作;(5)本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另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活动件与制剂瓶的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后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盖;2:下盖;3:壳体;4:活动件;5:卡销;6:制剂瓶;7:瓶塞;8:片状固体制剂;9:底盖;10:封盖;11:透气孔;12: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1和下盖2,套接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反应容器。该上盖1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在开口的周边开设有透气孔11。还包括套筒,可拆卸地从所述开口置入所述反应容器内。该套筒包括上下开口的壳体3和活动件4。壳体3内壁开设有卡槽,活动件4通过轨道配合而被容纳于该壳体3内。活动件4是向内凹入的结构,与壳体3形成能容纳制剂瓶6的空间。制剂瓶6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空间的卡槽内。还包括底盖9,封住所述套筒的底部,能在活动件4向下移动的作用下被推开。还包括封盖10,封住所述套筒的顶部,能被按下使活动件4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活动件4带有卡销5,与制剂瓶6的瓶塞7相接触,以致当活动件4沿轨道向下移动时,卡销5使瓶塞7脱落。如图1所示,所述的气体发生器还包括固定件12,它通过壳体3上部开设的缺口插入以致固定置入套筒内的制剂瓶6的底端,因此可以避免置入套筒内的制剂瓶6向上滑动而误使瓶塞7脱落。优选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所述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包括放置片状固体制剂8的空间,也就是,活动件4的凹入处留有放置片状固体制剂8的空间。例如,将体积较小的制剂瓶6装入该空间内,同时将至少一个片状固体制剂8装入制剂瓶6下方的空间内。当触压活动件4上方的封盖10时,活动件4沿壳体3的轨道向下运动,压迫底盖9,使底盖9脱落,片状固体制剂8落入反应容器内;同时,活动件4的卡销5触碰瓶塞7,制剂瓶6保持不动,瓶塞7脱落,液体制剂从瓶内向下流入反应容器中,因此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混合,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优选的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底盖9是中空的,能容纳至少一个片状固体制剂8。将待反应的固体成分装入底盖9内,封装在活动件4的下方。当触压活动件4上方的封盖10时,活动件4沿壳体3的轨道向下运动,制剂瓶6仍保持固定状态,瓶底的瓶塞7因受卡销5向下的触碰而被打开,瓶内的液体制剂流入反应容器中,同时,活动件4向下运动压迫底盖9,使底盖9打开,底盖9中的片状固体制剂被释放到反应容器中,由此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混合,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活动件4可以是从两侧向内凹入的,因此形成可容纳两个制剂瓶6的空间,与壳体3形成两个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这样,两个制剂瓶6内可以分别装有不同的制剂,例如一个瓶内是液体制剂,一个瓶内是固体制剂。对于需要三种反应成分的情形,可以再加入片状固体制剂8。在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上盖1的开口是圆形的,相应的套筒是圆柱状的,但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开口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套筒。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组装后结构示意图。上盖1与下盖套2接在一起,内部装有由壳体3和活动件4形成的套筒。在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整个产品的外观是圆柱形的。上盖1的开口是圆形的,内部的套筒是圆柱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和组装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造型,也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体发生器适用于专利技术人提出的“空气祛味杀菌消毒剂”产品,也适用于其他需要多种成分的预先装备和混合反应的产品,有效解决了不同的液体成分和固体成分能预先装备在一起而在使用时再使各成分迅速混合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套接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反应容器;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在开口的周边开设有透气孔;/n套筒,可拆卸地从所述开口置入所述反应容器内;/n所述套筒包括:/n上下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卡槽;/n活动件,通过轨道配合而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动件是向内凹入的结构,与所述壳体形成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所述制剂瓶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空间的卡槽内;所述活动件带有卡销,与所述制剂瓶的瓶塞相接触,以致当所述活动件沿轨道向下移动时,所述卡销使瓶塞脱落;/n底盖,封住所述套筒的底部,能在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的作用下被推开;/n封盖,封住所述套筒的顶部,能被按下使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套接在一起形成中空的反应容器;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开口,在开口的周边开设有透气孔;
套筒,可拆卸地从所述开口置入所述反应容器内;
所述套筒包括:
上下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卡槽;
活动件,通过轨道配合而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动件是向内凹入的结构,与所述壳体形成能容纳制剂瓶的空间,所述制剂瓶以倒置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空间的卡槽内;所述活动件带有卡销,与所述制剂瓶的瓶塞相接触,以致当所述活动件沿轨道向下移动时,所述卡销使瓶塞脱落;
底盖,封住所述套筒的底部,能在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的作用下被推开;
封盖,封住所述套筒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陈志良卢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锝医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