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15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该止痒微针贴片采用微针工艺制备,包括微针针尖和微针背衬基底层,其中所述的微针针尖中含有效止痒精华液,微针背衬基底层为基底抗菌消炎精华膜和TPU医用胶带。有效止痒精华液和基底抗菌消炎精华膜含有如下成分:PVA、茶树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茶树油具有抗菌、消炎和止痒的作用,对促进蚊虫叮咬止痒、消炎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茶树油溶于微针和微针背衬中,制备成可溶性微针,具有皮肤内外双重止痒,从而使得止痒的过程变得高效简洁。该止痒微针贴片不仅对人体无不可逆的损伤,而且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温带地区,夏季的蚊虫叮咬是一件令人们困扰的事情。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了蚊子唾液中会含有有毒物质。蚊子在叮咬时会向皮肤中注入唾液,人类的反应都很类似,通常是奇痒难耐,抓挠破皮肤会流血结痂,严重者留疤,痕痒抓挠,常因搔抓间接性引起病菌感染。敏感肌肤会出现越挠越痒,恶性循环,损伤真皮层中组织形成疤痕;少儿易出现情绪烦躁和哭闹,如局部红肿流脓、发红,甚至发热等。微针是一种用于透过各种屏障注射疫苗或其他药物的微型注射器。微针是通过各种方法构造的,通常涉及光刻工艺或微成型。其主要涉及的方法是通过刻蚀方法将微针结构刻蚀到硅树脂上,以便制造微针。1998年,SebastienHenry等人的研究中首次提到了微针的概念,证明微针可以穿透人体皮肤。此后,研究者们设计并探索了其在医学和美容领域的应用。任何微针设计的主要目标都是穿透皮肤最表层的角质层。由于金属微针容易断裂导致皮肤感染,因此,在人们对微针的设计做出了更新,即将药物包裹在无毒的聚合物可溶微针中,一旦微针刺入皮肤就会被溶解和分解,从而达到了透皮释放药物的目的。因此,人们开始研发更多功能的可溶性微针。茶树油,又称茶树精油,是一种天然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抗菌性。茶树油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对于治疗许多疾病、创伤有很大帮助。如切伤、擦伤、被昆虫咬伤、粉刺、烧伤等。目前,微针的应用缺少在蚊虫叮咬止痒上的应用,大部分产品仍然采用外用的方式进行止痒,并且效果有所局限,搔痒感会反复出现,甚至还会不停抓挠导致留疤。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的止痒方式,对止痒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提升止痒效果,消除反复搔痒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目前蚊虫叮咬止痒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快速高效止痒的需求,提供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止痒消炎,还可以加速组织的修复和补水,其生产的便捷性为可溶微针止痒微针贴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满足上述的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止痒精华液的配置:将PVA加入到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95℃,高速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冷却至50℃时,分别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继续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和茶树油,配置成止痒精华液,称其为A溶液;(2)基础抗菌消炎精华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加入到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95℃,高速搅拌至溶解完全,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无水乙醇和茶树油,室温下继续搅拌至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成基础抗菌消炎精华液,称其为B溶液;(3)可溶微针的制备:取1mlA溶液,注入PDMS微针模具中,反复抽真空三次,然后干燥5~6h,再取1.5mlB溶液,刮平,干燥10~12h,脱模。将TPU医用胶布贴在微针背衬上,制成止痒微针贴片。优选的,所述的可溶微针的制备中,真空度为0.08~0.1Mpa,干燥温度为35~45℃;优选的,微针针长为100~500μm,微针间距为500~10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5×5mm或8×8mm或10×10mm或20×2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250~300μm,四棱锥针尖底部正方形边长为200~400μ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溶性微针的物理透皮效果,且可溶性微针是微创无痛的。微针中的茶树油可以快速透过皮肤,使得茶树油从根源上消除分解蚊毒,从而达到止痒的目的;2.该止痒微针贴片结合了传统止痒产品的外用止痒方式,并且通过无痛微创的物理透皮技术,将茶树油溶于微针和微针背衬中,皮肤内外双重止痒,从而使得止痒的过程变得高效简洁。由于本专利技术为可溶性微针,所以不仅对人体无不可逆的损伤,而且绿色环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需理解为以下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原理和想法,均涵盖在本专利技术旨在保护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若未特指,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场销售商品,或者可以通过已经熟知的方法进行制备。实施例1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止痒精华液的配置:将PVA加入到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95℃,高速搅拌至其溶解充分,冷却至50℃时,分别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继续搅拌至溶解,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和茶树油,配置成止痒精华液,称其为A溶液;(2)基础抗菌消炎精华液的配置:将聚乙烯醇加入到适量的纯化水中,加热至95℃,高速搅拌至溶解完全,静置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无水乙醇和茶树油,室温下继续搅拌至溶液混合均匀,配置成基础抗菌消炎精华液,称其为B溶液;(3)可溶微针的制备:取1mlA溶液,注入PDMS微针模具中,反复抽真空三次,然后干燥5~6h,再取1.5mlB溶液,刮平,干燥10~12h,脱模。将TPU医用胶布贴在微针背衬上,制成止痒微针贴片;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的制备中,真空度为0.1Mpa,干燥温度为35℃,微针针长为300μm,微针间距为10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10×1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250μm。实施例2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1Mpa,干燥温度为40℃,微针针长为380μm,微针间距为6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10×1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300μm。实施例3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08Mpa,干燥温度为35℃,微针针长为380μm,微针间距为6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10×1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300μm。实施例4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08Mpa,干燥温度为40℃,微针针长为450μm,微针间距为10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10×1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280μm。实施例5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09Mpa,干燥温度为38℃,微针针长为350μm,微针间距为5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20×20mm,圆锥针尖底部直径为300μm。实施例6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1Mpa,干燥温度为40℃,微针针长为380μm,微针间距为500μm,微针阵列数量为20×20mm,四棱锥针尖底部正方形边长为300μm。实施例7实验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步骤(3)中所述的可溶微针制备模具和环境参数有所不同,真空度为0.09Mpa,干燥温度为38℃,微针针长为500μm,微针间距为500μm,微针阵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止痒微针贴片采用微针工艺制备,包括微针针尖和微针背衬基底层,其中所述的微针针尖中含有效止痒精华液,微针背衬基底层为基础抗菌消炎精华膜和TPU医用胶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止痒微针贴片采用微针工艺制备,包括微针针尖和微针背衬基底层,其中所述的微针针尖中含有效止痒精华液,微针背衬基底层为基础抗菌消炎精华膜和TPU医用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止痒精华液中含有如下成分:PVA、茶树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纯化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抗菌消炎精华膜中含有如下成分:PVA、茶树油、无水乙醇、纯化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有效止痒精华液中含有以下按重量份计量的各组分:PVA2~4份、茶树油10~15份、聚乙烯基吡咯烷酮0.3~13份、无水乙醇22~29份、纯化水45~58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基础抗菌消炎精华膜中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量的各组分:PVA10~20份、茶树油5~10份、无水乙醇33~44份、纯化水33~44份。


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0~130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蚊虫叮咬快速高效止痒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光辉周鲁滨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