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储针盒,储针盒内部存放有灸针,灸针包括针体、限位柱、导向杆、挡板、联结环体、螺纹杆、驱动柱、复位弹簧和螺帽,螺帽上设有单向常闭阀,导向杆的杆体上均设有刻度线;并且刻度线的零点处于导向杆靠近限位柱一端的杆体上,刻度线上的数值含义是当活塞柱与密封圈垫相接触的前提下针体尖端至限位柱靠近针体尖端一侧底壁之间的长度值,储针盒内部设有放置槽、显示屏、按键板、储液桶、输送泵、电源模块和PCB板,输送泵的输入端通过导液管与储液筒内部的连通,输送泵的输出端设有与单向常闭阀匹配的输出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安全性不佳和舒适性不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尤其是在各级医院的康复科针灸治疗应用的尤其广泛。在申请号为:CN201420312537.7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防遗落针灸针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分为三个腔体,依次为针体腔、针柄腔、用过的针体腔,针柄为透明的中空结构,针柄内粘贴有非晶磁条,针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固定连接针灸针针体的连接头,针柄的外部设有螺纹,针灸针置于独立包装袋内,独立包装袋置于针体腔内;由于针灸针与针柄连接,使用时医生旋转针柄上的螺纹,掌握进针深度,操作便捷可控,针柄可反复使用,而且由于针柄内粘贴有具有报警功能的非晶磁条,非晶磁条具有导磁率高、无污染、磁性优良等性能,能有效防止拔针时针灸针的遗落,确保患者安全;其设置了分腔、腔体式盒体,将未用针灸针、针柄、用过针灸针分别置于各自的腔体内,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但是,其在实际应用时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安全性不佳,因为医生需要在患者身体上的指定部位处扎入灸针并留置一段时间;然而在该过程中,患者会因身体移动或与他人碰撞或者其他物品碰撞等等原因,而造成灸针受到外力而扎入患者身体的更深处,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或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第二,舒适性不佳,因为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冰凉的金属制的灸针本体在刺入患者体内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地刺激,同时在留针的过程中,灸针也会增加患者身体的热量流失,同时这也与中医中关于针灸治疗的理论相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包括储针盒,所述储针盒内部存放有灸针;所述灸针包括针体、限位柱、导向杆、挡板、联结环体、螺纹杆、驱动柱、复位弹簧和螺帽;所述针体的尾部同轴式地固定连接有活塞柱,所述限位柱沿其中轴线方向贯穿有与针体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螺纹杆内部沿其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的槽口尺寸均小于第三滑槽的槽口尺寸,所述螺纹杆靠近第二滑槽外端槽口处的杆体外壁上同轴式地固定设有挡板,所述针体与第二滑槽之间保持密封式滑接关系,所述活塞柱密封式滑接在第三滑槽中,所述驱动柱上贯穿有沿其中轴线方向且与螺纹杆匹配的内螺槽,所述驱动柱通过内螺槽螺接在螺纹杆的外部,所述驱动柱靠近挡板的一端同轴式地转动连接有联结环体,所述联结环体靠近挡板一端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挡板上与之对应且匹配的通孔后均与限位柱同一端的底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第三滑槽中,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柱、第三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螺帽密封式地螺接在螺纹杆的另一端,并且所述螺帽上还设有与第四滑槽导通的单向常闭阀。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柱的底壁呈边数在3~8之间的正多边形状。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柱和限位柱的外侧壁上均设有防滑纹。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槽靠近第二滑槽一端的底壁上设有密封圈垫;当所述挡板与联结环体相接触并且活塞柱与密封圈垫相接触时,所述针体的尖端完全穿过第一滑槽并伸出部分针体;当所述复位弹簧上的弹力为零时,所述限位柱在其行程范围内必存在一点能使所述针体的尖端完全处于第一滑槽中。更进一步地,所述针体、活塞柱、限位柱、导向杆、挡板、联结环体、螺纹杆、驱动柱、复位弹簧和螺帽均采用符合医用标准且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和活塞柱均采用导热率大于100(W/mK)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螺纹杆和螺帽均采用导热率小于80(W/mK)的金属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杆体上均设有刻度线;并且所述刻度线的零点处于导向杆靠近限位柱一端的杆体上,并且所述刻度线上的数值含义是当活塞柱与密封圈垫相接触的前提下针体尖端至限位柱靠近针体尖端一侧底壁之间的长度值。更进一步地,所述储针盒顶部的盒口处可拆卸式的安装有与之匹配的盒盖,所述储针盒内部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与灸针匹配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中均放置有灸针;所述储针盒内部的底壁上还设有显示屏、按键板、筒状凹槽和输送泵,所述筒状凹槽中设有储液桶,所述筒状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垫,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通过导液管与储液筒内部的连通,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设有与单向常闭阀匹配的输出接头;所述显示屏、按键板、输送泵和电加热垫均由储针盒内部空腔中的控制组件控制。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源模块和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储液桶内部还设有受控制组件控制的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更进一步地,所述储针盒的外壁上还设有受控制组件控制的接口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灸针设置成由针体、限位柱、导向杆、挡板、联结环体、螺纹杆、驱动柱、复位弹簧和螺帽组件,针体的尾部同轴式地固定连接有活塞柱,限位柱沿其中轴线方向贯穿有与针体匹配的第一滑槽,螺纹杆内部沿其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均与外界连通,第二滑槽和第四滑槽的槽口尺寸均小于第三滑槽的槽口尺寸,螺纹杆靠近第二滑槽外端槽口处的杆体外壁上同轴式地固定设有挡板,针体与第二滑槽之间保持密封式滑接关系,活塞柱密封式滑接在第三滑槽中,驱动柱上贯穿有沿其中轴线方向且与螺纹杆匹配的内螺槽,驱动柱通过内螺槽螺接在螺纹杆的外部,驱动柱靠近挡板的一端同轴式地转动连接有联结环体,联结环体靠近挡板一端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导向杆,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挡板上与之对应且匹配的通孔后均与限位柱同一端的底壁连接,复位弹簧设置第三滑槽中,并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柱、第三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螺帽密封式地螺接在螺纹杆的另一端,并且螺帽上还设有与第四滑槽导通的单向常闭阀的设计。这样医生可以通过液压或气压的方式将针体从螺杆中完全推出(此时活塞柱紧紧压在密封圈垫上),然后医生(根据患者的胖瘦和针刺穴位有效深度等要求)通过旋转驱动柱的方式调节针体超出限位柱部分的针体长度,从而有效限制住针体能够刺入人体的最大深度(这样即使灸针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向患者的身体深处扎入时,限位柱会与患者身体的接触,从而有效地限制住针体进一步扎入的深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达到有效地提升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安全性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灸针和储针盒,储针盒内部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与灸针匹配的放置槽,放置槽中均放置有灸针,储针盒内部的底壁上还设有显示屏、按键板、筒状凹槽和输送泵,筒状凹槽中设有储液桶,筒状凹槽的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垫,输送泵的输入端通过导液管与储液筒内部的连通,输送泵的输出端设有与单向常闭阀匹配的输出接头,显示屏、按键板、输送泵和电加热垫均由储针盒内部空腔中的控制组件控制,针体和活塞柱均采用导热率大于100(W/mK)的金属材料制成,螺纹杆和螺帽均采用导热率小于80(W/mK)的金属材料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包括储针盒(1),所述储针盒(1)内部存放有灸针;其特征在于:/n所述灸针包括针体(2)、限位柱(3)、导向杆(4)、挡板(5)、联结环体(6)、螺纹杆(7)、驱动柱(8)、复位弹簧(9)和螺帽(10);所述针体(2)的尾部同轴式地固定连接有活塞柱(11),所述限位柱(3)沿其中轴线方向贯穿有与针体(2)匹配的第一滑槽(12),所述螺纹杆(7)内部沿其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连通的第二滑槽(13)、第三滑槽(14)和第四滑槽(15),所述第二滑槽(13)和第四滑槽(15)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滑槽(13)和第四滑槽(15)的槽口尺寸均小于第三滑槽(14)的槽口尺寸,所述螺纹杆(7)靠近第二滑槽(13)外端槽口处的杆体外壁上同轴式地固定设有挡板(5),所述针体(2)与第二滑槽(13)之间保持密封式滑接关系,所述活塞柱(11)密封式滑接在第三滑槽(14)中,所述驱动柱(8)上贯穿有沿其中轴线方向且与螺纹杆(7)匹配的内螺槽(16),所述驱动柱(8)通过内螺槽(16)螺接在螺纹杆(7)的外部,所述驱动柱(8)靠近挡板(5)的一端同轴式地转动连接有联结环体(6),所述联结环体(6)靠近挡板(5)一端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的另一端穿过挡板(5)上与之对应且匹配的通孔(17)后均与限位柱(3)同一端的底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设置第三滑槽(14)中,并且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柱(11)、第三滑槽(14)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螺帽(10)密封式地螺接在螺纹杆(7)的另一端,并且所述螺帽(10)上还设有与第四滑槽(15)导通的单向常闭阀(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包括储针盒(1),所述储针盒(1)内部存放有灸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灸针包括针体(2)、限位柱(3)、导向杆(4)、挡板(5)、联结环体(6)、螺纹杆(7)、驱动柱(8)、复位弹簧(9)和螺帽(10);所述针体(2)的尾部同轴式地固定连接有活塞柱(11),所述限位柱(3)沿其中轴线方向贯穿有与针体(2)匹配的第一滑槽(12),所述螺纹杆(7)内部沿其中轴线方向依次设有连通的第二滑槽(13)、第三滑槽(14)和第四滑槽(15),所述第二滑槽(13)和第四滑槽(15)均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滑槽(13)和第四滑槽(15)的槽口尺寸均小于第三滑槽(14)的槽口尺寸,所述螺纹杆(7)靠近第二滑槽(13)外端槽口处的杆体外壁上同轴式地固定设有挡板(5),所述针体(2)与第二滑槽(13)之间保持密封式滑接关系,所述活塞柱(11)密封式滑接在第三滑槽(14)中,所述驱动柱(8)上贯穿有沿其中轴线方向且与螺纹杆(7)匹配的内螺槽(16),所述驱动柱(8)通过内螺槽(16)螺接在螺纹杆(7)的外部,所述驱动柱(8)靠近挡板(5)的一端同轴式地转动连接有联结环体(6),所述联结环体(6)靠近挡板(5)一端的底壁上对称地设有一组导向杆(4),所述导向杆(4)的另一端穿过挡板(5)上与之对应且匹配的通孔(17)后均与限位柱(3)同一端的底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设置第三滑槽(14)中,并且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活塞柱(11)、第三滑槽(14)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螺帽(10)密封式地螺接在螺纹杆(7)的另一端,并且所述螺帽(10)上还设有与第四滑槽(15)导通的单向常闭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11)的底壁呈边数在3~8之间的正多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柱(8)和限位柱(3)的外侧壁上均设有防滑纹(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14)靠近第二滑槽(13)一端的底壁上设有密封圈垫(20);
当所述挡板(5)与联结环体(6)相接触并且活塞柱(11)与密封圈垫(20)相接触时,所述针体(2)的尖端完全穿过第一滑槽(12)并伸出部分针体(2);
当所述复位弹簧(9)上的弹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元辉,
申请(专利权)人:程元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