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12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四个角落连接有支撑腿的中空床体,四个支撑腿内侧连接有平板,中空床体内部设置有左右固定板和活动转板,活动转板配置于左右固定板之间,左固定板右侧边固定有第一支撑杆,右固定板左侧边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活动转板左右侧边通过扣接套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活动转板表面连接有安全带,活动转板上部埋有肩部散热水管且中部埋有骶髋部散热水管,平板表面左右侧固定有与活动转板底部铰接的电动推杆,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和电动推杆与控制器电连接。本申请能对卧床患者受压压力参数进行检测并实现自动翻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病床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
技术介绍
压力性损伤又称作压疮或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局部皮肤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结果。压疮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局部和全身因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皮肤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目前公认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包括有垂直压力和体温升高,而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原因。压疮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尤其是肩部和骶髋部。一旦损伤形成,可增加患者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其医疗费用,轻者伤口拖延数周及至数月才能愈合;重者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甚至截肢或死亡。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重危病人、昏迷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非常高,因此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采用人工频繁地为患者翻身以预防压疮的发生,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常规的护理操作。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临床实践经验发现,人工翻身不仅会大量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到何种程度即可进行翻身一次,目前尚没有能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程压力参数的相关设施装置,因此不能较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翻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采用人工翻身不仅会大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皮肤组织受压到何种程度即可翻身一次,目前尚没有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患者受压过程压力参数的相关装置,因此不能较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翻身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中空床体,所述中空床体底部的四个角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中空床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活动转板,所述左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后侧床体,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右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前侧床体,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活动转板配置于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之间的中空区域内,所述活动转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左扣接套,所述左扣接套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右扣接套,所述右扣接套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安全带,所述活动转板上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肩部散热水管,所述活动转板中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骶髋部散热水管,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进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进水接口,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出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出水接口,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左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左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右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右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骶尾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骶尾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胛骨位置设置,适于对肩胛骨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髋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髋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峰位置设置,适于对肩峰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平板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使用时,先让患者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用安全带系绑,并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对应置于患者受压严重部位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进而可对患者骶尾部、肩胛骨、髋部和肩峰处的体表压力进行检测,由于患者预先是平躺在活动转板上的,因而此时只有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执行工作,接着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长于第二电动推杆伸出,由此带动活动转板向右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右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开始执行工作,之后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初始平躺状态,然后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和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骶尾或/和肩胛骨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推杆长于第一电动推杆伸出,带动活动转板向左翻转倾斜,待由平躺翻转至合适位置如左侧卧位45度时停止,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倾斜状态,此时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将再次执行工作,控制器对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并在髋部或/和肩峰压力数据达到预先得到的预设压力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收缩,带动活动转板向向右翻转复位,使得患者身体再次处于平躺状态,如此平躺→右侧卧位→平躺→左侧卧位→平躺依次循环,即可实现翻身(左右翻)护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由此不但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通过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和控制器,实现了对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程中多种压力参数的客观、实时检测和分析,进而能很好地帮助长期卧床患者根据皮肤组织受压情况及时进行自动翻身,从而避免了局部皮肤组织长期受压后导致压力性损伤(压疮);同时,通过进水接口与外部冷却水源连接,将冷水经过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后从出水接口流出,利用流动冷水将患者体温升高传导在散热水管内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即采用局部散热法对长期受压的位置进行散热,因而避免了由于体温升高引发压疮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左固定板的右侧边设置第一支撑杆,右固定板的左侧边设置第二支撑杆,并在活动转板的左右侧边对应设置可与第一和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右扣接套,由此可以保证活动转板在翻转倾斜时,能够在与左右固定板连接的基础上转动,进而避免了长期卧床患者处于侧卧时与左右固定板之间有间隙引起不适感,有效提升了病床使用时的舒适感。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形成有第一L型台阶,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一L型台阶的阶面上;所述左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左侧边的左延伸部,所述左延伸部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的左弧形沟槽。进一步,所述左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中空床体,所述中空床体底部的四个角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床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活动转板,所述左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后侧床体,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右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前侧床体,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活动转板配置于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之间的中空区域内,所述活动转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左扣接套,所述左扣接套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右扣接套,所述右扣接套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安全带,所述活动转板上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肩部散热水管,所述活动转板中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骶髋部散热水管,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进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进水接口,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出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出水接口,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左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左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右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右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骶尾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骶尾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胛骨位置设置,适于对肩胛骨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髋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髋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峰位置设置,适于对肩峰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平板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包括中空床体,所述中空床体底部的四个角落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四个支撑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床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活动转板,所述左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后侧床体,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右固定板与中空床体的左右侧床体固定连接并邻接前侧床体,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活动转板配置于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之间的中空区域内,所述活动转板的左侧边固定连接有左扣接套,所述左扣接套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有右扣接套,所述右扣接套与第二支撑杆可拆卸扣接,所述活动转板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安全带,所述活动转板上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肩部散热水管,所述活动转板中部埋设有与活动转板表面平齐的骶髋部散热水管,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进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进水接口,所述肩部散热水管和骶髋部散热水管的出水口伸出活动转板侧壁连接有出水接口,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左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左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平板表面靠近右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通过铰接座上的销轴与活动转板底部靠近右固定板一侧活动铰接;所述病床还配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所述骶尾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骶尾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骶尾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胛骨位置设置,适于对肩胛骨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髋部位置设置,适于对髋部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对应于肩峰位置设置,适于对肩峰处与接触板面的压力进行检测处理,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平板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骶尾压力检测模块、肩胛骨压力检测模块、髋部压力检测模块和肩峰压力检测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翻身医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边形成有第一L型台阶,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形杆且一体成型于第一L型台阶的阶面上;所述左扣接套包括一体成型于活动转板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思谭方方李腾姜盛袁嘉谢大俐周成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