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403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3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固定部与支撑件扣合,与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开口,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且第二卡合部能够从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第二卡合槽;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且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位于同一待连接本体。本公开中的连接组件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通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本公开涉及穿戴式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智能穿戴式电子设备,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使用过程中,表带或腕带作为连接载体,既要符合人体工学,又要拆卸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不仅对电子设备本身的功能以及性能要较高要求,对连接载体的配饰等同样有较高要求,连接载体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折损,特别是链式金属表带和外观丰富多样的塑料表带,需要经常进行更换,加之很多用户对个性化风格的追求,也需要频繁更换不同风格的连接载体。但是,现有的穿戴式设备中连接载体通常是采用一体式或者通过表耳加生耳的方式来实现连接。然而,采用一体式实现连接,存在不满足维修或者更换连接载体的需求;通过表耳加生耳实现连接,存在需要借助于工具,存在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件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开口处伸缩。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滑动件,包括:操作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操作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对所述滑动槽的槽壁产生挤压力,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本体将所述挤压力传导至所述弹性件,以带动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可选的,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所述固定部,包括: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通孔控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可选的,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操作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限位块间隔设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带状连接件;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与所述带状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带状连接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形成佩戴环。可选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所述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处于延伸状态时,卡合至所述第二卡合槽;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口朝向不同。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个相对端;所述带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带状连接件的两个相对端;所述穿戴式设备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可选的,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设备本体为表盘;或者,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所述设备本体包含:手环芯片或者手环显示屏。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并使得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卡合至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能够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二卡合槽,且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本公开通过外力,以及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连接组件与待连接本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卡勾、弹簧和拉杆等多个器件相互配合实现分离,本公开中通过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在具有本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基础上,只需在待连接本体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适配的卡合槽即可,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操作简单且通用性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一。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二。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抽出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动件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三。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四。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五。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部的插入示意图。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六。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图1为连接组件的拆解示意图,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101,包括:支撑本体102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02上的容置凹槽103;第一卡合件104,包括:固定部105和第一卡合部10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n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n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件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n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所述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n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
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件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
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所述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所述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开口处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滑动件,包括:操作部和滑动部;
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滑动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操作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对所述滑动槽的槽壁产生挤压力,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本体将所述挤压力传导至所述弹性件,以带动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所述固定部,包括:
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通孔控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广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