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端头板及预制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99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头板及预制桩模具,端头板包括:固定部,旋转部,以及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的张拉部;其中,旋转部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旋转部外套在张拉部上,固定部外套在旋转部上,且旋转部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和张拉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端头板,由于旋转部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和张拉部上,旋转部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则转动旋转部能够调整旋转部上连接部的位置,当连接端头板和受力筋时,转动旋转部,将旋转部底部的连接部转至旋转部的上部,改善了原本位于旋转部底部的连接部的狭小操作空间,方便采用风炮等机构进行连接操作,减小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头板及预制桩模具
本技术涉及预制桩制作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端头板及预制桩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桩适用于地基处理,通常采用预制桩模具来制作预制桩。在预制桩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端头板连接预制桩内受力骨架上的受力筋,然后对受力筋进行张拉提供预应力。上述端头板设置有用于和受力筋连接的连接孔,端头板与受力筋连接时端头板沿竖直方向放置,端头板的轴线沿水平方向,端头板底部的连接位置距离地面较近,操作空间较小,不便于通过风炮等机构进行连接操作,只能通过人工手动进行操作,导致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端头板,方便预应力张拉前的端头板与受力筋的连接固定,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头板,方便端头板和受力筋的连接固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端头板的预制桩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头板,包括:固定部,旋转部,以及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的张拉部;其中,所述旋转部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旋转部外套在所述张拉部上,所述固定部外套在所述旋转部上,且所述旋转部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张拉部上。优选地,所述旋转部通过滑动件绕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滚珠,所述旋转部通过滚珠绕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内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旋转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的第二容纳槽。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两个沿其周向依次拼接固定部分体,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分体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轴承,所述旋转部通过第一轴承绕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第一平面保持架内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平面保持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第一平面垫圈通过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第一平面保持架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与所述旋转部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与所述旋转部通过卡接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与所述旋转部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卡块,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优选地,若所述第一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上,所述端头板还包括连接所述旋转部和所述第一卡块以限制所述旋转部脱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限位件;若所述第一卡块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所述端头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以限制所述旋转部脱离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限位件。优选地,若所述第一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垫圈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不凸出所述旋转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若所述第一卡块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不凸出所述第一平面垫圈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优选地,所述旋转部通过第二轴承绕所述旋转部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张拉部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为第二平面轴承,所述第二平面轴承的第二平面保持架内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平面保持架与所述旋转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平面轴承的第二平面垫圈通过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第二平面保持架转动配合,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与所述张拉部固定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与所述张拉部通过卡接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与所述张拉部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卡块,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槽。优选地,若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上,所述端头板还包括连接所述张拉部和所述第二卡块以限制所述张拉部脱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限位件;若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张拉部上,所述端头板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以限制所述张拉部脱离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限位件。优选地,若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垫圈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不凸出所述张拉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若所述第二卡块设置在所述张拉部上,所述第二限位件不凸出所述第二平面垫圈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基于上述提供的端头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桩模具,该预制桩模具包括端头板,所述端头板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头板。本技术提供的端头板,由于旋转部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和张拉部上,旋转部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则转动旋转部能够调整旋转部上连接部的位置,当连接端头板和受力筋时,转动旋转部,将旋转部底部的连接部转至旋转部的上部,改善了原本位于旋转部底部的连接部的狭小操作空间,方便采用风炮等机构进行连接操作,减小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头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1中固定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固定部和旋转部的装配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第二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第二轴承的分解图;图7为图1中张拉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头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10为图8中第一轴承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头板包括:固定部1,旋转部2,以及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的张拉部3。上述旋转部2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21,旋转部2外套在张拉部3上,固定部1外套在旋转部2上,且旋转部2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1和张拉部3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和旋转部2均呈圆环状,上述固定部1、旋转部2和张拉部3依次套设;可以理解地是,固定部1也可以为方型或者其他形状,根据预制桩的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选择,具体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旋转部2能够实现转动即可。上述连接部21设置在旋转部2的端面,且沿旋转部2的周向均匀分布。上述连接部21为连接孔或其他连接结构,该连接孔为通孔。其中,连接部21的数量与受力筋的数量一一对应,对于连接部21的具体数目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上述张拉部3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张拉装置通过张拉丝杆与张拉部3连接。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上述张拉部3设置有螺纹孔,张拉部3通过螺纹孔用于与张拉丝杆连接。具体地,如图2、图7和图9所示,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旋转部(2),以及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的张拉部(3);/n其中,所述旋转部(2)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21),所述旋转部(2)外套在所述张拉部(3)上,所述固定部(1)外套在所述旋转部(2)上,且所述旋转部(2)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张拉部(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1),旋转部(2),以及用于与张拉装置连接的张拉部(3);
其中,所述旋转部(2)设置有用于与受力筋连接的连接部(21),所述旋转部(2)外套在所述张拉部(3)上,所述固定部(1)外套在所述旋转部(2)上,且所述旋转部(2)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和所述张拉部(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通过滑动件绕所述旋转部(2)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滚珠(5),所述旋转部(2)通过滚珠(5)绕所述旋转部(2)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的内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5)的第一容纳槽(12),所述旋转部(2)的外周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滚珠(5)的第二容纳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包括至少两个沿其周向依次拼接固定部分体(11),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分体(11)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轴承(7),所述旋转部(2)通过第一轴承(7)绕所述旋转部(2)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7)为第一平面轴承,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第一平面保持架(71)内设置有第一滚动件(73),所述第一平面保持架(71)与所述固定部(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平面轴承的第一平面垫圈(72)通过所述第一滚动件(73)与所述第一平面保持架(71)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平面垫圈(72)与所述旋转部(2)固定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垫圈(72)与所述旋转部(2)通过卡接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平面垫圈(72)与所述旋转部(2)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卡块(74),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块(74)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头板,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卡块(74)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垫圈(72)上,所述端头板还包括连接所述旋转部(2)和所述第一卡块(74)以限制所述旋转部(2)脱离所述第一轴承(7)的第一限位件(9);若所述第一卡块(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童磊齐金良刘兴旺俞峰郭杨杨成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兆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