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99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包括养殖池以及顶盖,养殖池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理口,每个清理口内设有塞体,养殖池内壁固定有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挡板,养殖池内设置有投食组件,养殖池还设置有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驱使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需要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快速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机构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使得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此时,工作人员通过投食组件进行投食,即可吸引水生生物由一侧移动至另一侧,以便工作人员对无水生生物的一侧进行清理以及换水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换水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现如今室内养殖发展迅速,室内水产养殖装置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温室在种养殖业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水产养殖业,做好温室养殖工作对提高整个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开号CN10454236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温室,包括四周的墙体和顶棚,所述顶棚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上设有窗门,温室内部设有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底部接有水管一端,所述水管另一端连接水泵,所述养殖池中部连接温度传感器一端,所述温度传感器另一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加热器。但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水生生物在养殖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多的废弃物,长期不清理后会影响水体环境,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而上述水产养殖温室在更换养殖池内的水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水生生物打捞起,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快速更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池以及盖合养殖池的顶盖,所述养殖池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理口,每个所述清理口内设有与清理口插接配合的塞体,所述养殖池内壁固定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安装槽内壁滑移连接的挡板,所述养殖池内靠近其顶部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投食组件,所述养殖池还设置有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驱使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动机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食组件包括设置于养殖池内的饲料盒、与饲料盒底部固定并连通的下料管以及固定于下料管上并控制下料管通断的电磁阀,且所述下料管下端的高度大于竖向隔板上表面的高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上驱动组件以及下驱动组件,所述上驱动组件包括与饲料盒一侧的侧壁固定的第一连杆、与饲料盒另一侧的侧壁固定的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杆远离饲料盒的一端固定的上齿条、固定于养殖池侧壁上的电机以及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上齿条啮合的上齿轮,所述养殖池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杆滑移连接的第一滑槽,所述养殖池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上齿条滑移连接的第二滑槽;所述下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槽内壁上的转动轴、固定套设于转动轴上的下齿轮、与挡板一侧的侧壁固定并与下齿轮啮合的下齿条以及连接转动轴与电机输出轴的传动带,所述竖向隔板顶部开设有供传动带穿过的穿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底面固定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两端分别与养殖池两侧的内壁抵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理口设置于养殖池靠近养殖池底部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养殖池内底壁的高度自中部向两侧递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为制动电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塞体侧壁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外壁与清理口内壁抵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需要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快速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机构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使得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此时,工作人员通过投食组件进行投食,即可吸引水生生物由一侧移动至另一侧,随后工作人员需通过驱动机构驱使挡板复位,以此通过挡板阻挡水生生物,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打开塞体并对无水生生物的一侧进行清理以及换水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换水的难度;2、本专利技术中,下料管下端的高度大于竖向隔板上表面的高度,以此便于驱动机构驱使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3、本专利技术中,需要通过驱动机构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使得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上齿轮转动,以此使得与上齿轮啮合的上齿条沿第二滑槽由竖向隔板一侧滑动至另一侧,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饲料盒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在此过程中,转动轴在传动带的传动作用下转动,使得与转动轴固定的下齿轮转动,下齿轮则带动与其啮合的下齿条以及与下齿条固定的挡板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便于挡板收入安装槽内,以便工作人员打开电磁阀,使得饲料盒内的饲料投入养殖池内以吸引水生生物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有利于工作人员打开无水生生物的一侧的塞体,对养殖池进行清理以及换水的工作;4.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一个电机作为驱动件,即可驱动机构驱使挡板收入安装槽内,同时使得投食组件由竖向隔板一侧移动至另一侧,降低了电机的设置数量,减少了电能损耗,体现了节能环保理念。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用于凸显竖向隔板与挡板的连接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用于凸显驱动机构。附图标记说明:1、养殖池;11、顶盖;12、清理口;13、塞体;131、橡胶圈;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2、竖向隔板;21、安装槽;3、挡板;31、橡胶条;4、投食组件;41、饲料盒;42、下料管;43、电磁阀;5、驱动机构;6、上驱动组件;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63、上齿条;64、电机;65、上齿轮;7、下驱动组件;71、转动轴;72、下齿轮;73、下齿条;74、传动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包括养殖池1、竖向隔板2、挡板3、投食组件4以及驱动机构5。养殖池1为长方体形结构,养殖池1的顶部开口,且养殖池1顶部铰接有闭合养殖池1顶部开口的顶盖11。养殖池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理口12,清理口12设置于养殖池1靠近养殖池1底部的位置上,且清理口12内设有与清理口12插接配合的塞体13。为增强塞体13与清理口12内壁之间的密封性,塞体13侧壁上固定套设有橡胶圈131,橡胶圈131外壁与清理口12内壁抵紧,以此使得塞体13侧壁与清理口12内壁之间的缝隙被充分填满,增强了塞体13与清理口12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竖向隔板2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结构,其设置于养殖池1中部,竖向隔板2两侧的侧壁分别与养殖池1两侧的内壁固定,且竖向隔板2底面开设有安装槽21。挡板3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板状结构,挡板3设置于安装槽21内,挡板3两侧的侧壁分别与安装槽21两侧的内壁滑移连接,且挡板3底面固定有橡胶条31。橡胶条31为长方形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养殖池1两侧的内壁抵接。投食组件4安装于养殖池1内靠近其顶部开口的位置上,且投食组件4包括饲料盒41、下料管42以及电磁阀43。饲料盒41顶部呈长方形,下料管42为轴线竖直的圆管状结构,下料管42的上端与饲料盒41底部固定并连通,下料管42下端的高度大于竖向隔板2上表面的高度,下料管42设有多个,且相邻下料管42之间的间距相等。电磁阀43固定于下料管42上,电磁阀43的数量与下料管42的数量相等,且电磁阀43的位置与下料管42的位置对应,用于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池(1)以及盖合养殖池(1)的顶盖(11),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理口(12),每个所述清理口(12)内设有与清理口(12)插接配合的塞体(13),所述养殖池(1)内壁固定有竖向隔板(2),所述竖向隔板(2)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设有与安装槽(21)内壁滑移连接的挡板(3),所述养殖池(1)内靠近其顶部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投食组件(4),所述养殖池(1)还设置有驱使挡板(3)收入安装槽(21)内、同时驱使投食组件(4)由竖向隔板(2)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动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池(1)以及盖合养殖池(1)的顶盖(11),其特征是:所述养殖池(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清理口(12),每个所述清理口(12)内设有与清理口(12)插接配合的塞体(13),所述养殖池(1)内壁固定有竖向隔板(2),所述竖向隔板(2)的底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内设有与安装槽(21)内壁滑移连接的挡板(3),所述养殖池(1)内靠近其顶部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投食组件(4),所述养殖池(1)还设置有驱使挡板(3)收入安装槽(21)内、同时驱使投食组件(4)由竖向隔板(2)一侧移动至另一侧的驱动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其特征是:所述投食组件(4)包括设置于养殖池(1)内的饲料盒(41)、与饲料盒(41)底部固定并连通的下料管(42)以及固定于下料管(42)上并控制下料管(42)通断的电磁阀(43),且所述下料管(42)下端的高度大于竖向隔板(2)上表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的水产养殖温室,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上驱动组件(6)以及下驱动组件(7),所述上驱动组件(6)包括与饲料盒(41)一侧的侧壁固定的第一连杆(61)、与饲料盒(41)另一侧的侧壁固定的第二连杆(62)、与第二连杆(62)远离饲料盒(41)的一端固定的上齿条(63)、固定于养殖池(1)侧壁上的电机(64)以及固定于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恩财曹凯吴翠南叶章颖宋家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