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73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底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包括工作台、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下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工作台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内安装有两个液压杆,液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该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将油底壳工件安装在上模上,液压杆伸出带动安装座一起下降,安装座带动上模向下模移动,通过上模、裁角凹模、下模、裁角凸模和传感器模具的配合,将钢板冲压形成油底壳工件,上模和下模将冷轧钢板冲压成型,上模回升带动油底壳工件一起向上运动脱离下模,完成冲压工序,便于油底壳工件的成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
本技术涉及油底壳
,具体为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目前现有的技术中,油底壳模具在使用时需要多次调整,才能确保模具传感其安装位准确,导致调模较长;油底壳加工时,要经过冲压、裁角等工序,因此需要重复的进行工件装夹,导致工人批量生产操作较为繁琐;现有的油底壳模具工件局部成型和整体成型模具上不能一次装夹,不利于准确的成型定位,影响油底壳工件成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具备调模效率高、无需重复装夹,便于工件准确定位等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调模效率高、无需重复装夹,便于工件准确定位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包括工作台、下模和上模,所述下模下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工作台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内安装有两个液压杆,液压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上模上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上部固定连接有裁角凸模,上模内设置有裁角凹模,裁角凹模与裁角凸模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裁角凹模内顶端一侧设置有模具槽,模具槽内安装有传感器模具,传感器模具与裁角凸模之间放置有油底壳工件。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四角处设置有限位孔,支撑柱设置在限位孔内,限位孔下端安装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支撑柱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压杆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下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工作台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套设在支撑柱外侧。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将油底壳工件安装在上模上,液压杆伸出带动安装座一起下降,安装座带动上模向下模移动,通过上模、裁角凹模、下模、裁角凸模和传感器模具的配合,将钢板冲压形成油底壳工件,上模和下模将冷轧钢板冲压成型,上模回升带动油底壳工件一起向上运动脱离下模,完成冲压工序,便于油底壳工件的成型使用;2、该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通过模具槽和传感器模具的配合,将传感器的安装平面结构成型与整体壳体成型做成一次同模成型,保证其匹配安装,使传感器安装位与传感器结构匹配,安装平面具有较好的平面度保证其密封性,从而减少上下模具调模次数,缩短了调模时长,提高了调模效率;3、该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裁角凹模在拉伸成型模具的上模内,裁角凸模在拉伸成型模具的下模内,冲压时,裁角凹模内部深度高于下模和其上的裁剪凸模,当钢板放置在拉伸成型模具上模脱料板上,上模下压,会预先裁角,再进行拉伸成型,从而实现了裁角拉伸成型一体工艺;进而减少工件装夹次数,提高工人批量生产操作效率;本新型采用工件局部成型和整体成型模具上一次装夹,成型定位更准确,便于油底壳工件成型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模和下模的剖视图。图中:1、工作台;2、下模;21、裁角凸模;3、支撑腿;4、支撑柱;41、连接座;42、弹簧;5、上模;51、裁角凹模;6、液压杆;61、固定座;7、安装座;71、限位块;8、模具槽;81、传感器模具;9、油底壳工件;10、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包括工作台1、下模2和上模5,下模2下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工作台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内安装有两个液压杆6,液压杆6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上模5上端与安装座7固定连接。下模2上部固定连接有裁角凸模21,上模5内设置有裁角凹模51,裁角凹模51与裁角凸模21对应设置;裁角凹模51内顶端一侧设置有模具槽8,模具槽8内安装有传感器模具81,传感器模具81与裁角凸模21之间放置有油底壳工件9。液压杆6伸出带动安装座7一起下降,安装座7带动上模5向下模2移动,通过上模5、裁角凹模51、下模2、裁角凸模21和传感器模具81的配合,将钢板冲压形成油底壳工件9,上模5和下模2将冷轧钢板冲压成型,上模5回升带动油底壳工件9一起向上运动脱离下模2,完成冲压工序,这个过程中,钢板材料在上下模2之间延伸成型,便于油底壳工件9的成型使用。安装座7四角处设置有限位孔,支撑柱4设置在限位孔内,限位孔下端安装装有限位块71,限位块71与支撑柱4滑动连接;通过,限位孔与支撑柱4的配合,时安装座7稳定升降,便于模具稳定升降,有利于工件的成型使用。液压杆6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1,固定座61下端与顶板10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座61的设置,将液压杆6固定在顶板10内,有利于液压杆6的固定,便于模具的稳定使用。支撑柱4与工作台1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座41,连接座41上端固定安装有弹簧42,弹簧42套设在支撑柱4外侧;通过限位块71、弹簧42、支撑柱4和连接座41的配合使用,在安装座7下降的时候,对安装座7进行减震缓冲,同时不影响工件的冲压使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油底壳工件9安装在上模5上,液压杆6伸出带动安装座7一起下降,安装座7带动上模5向下模2移动,通过上模5、裁角凹模51、下模2、裁角凸模21和传感器模具81的配合,将钢板冲压形成油底壳工件9,上模5和下模2将冷轧钢板冲压成型,上模5回升带动油底壳工件9一起向上运动脱离下模2,完成冲压工序,这个过程中,钢板材料在上下模2之间延伸成型,便于油底壳工件9的成型使用;本新型通过模具槽8和传感器模具81的配合,将传感器的安装平面结构成型与整体壳体成型做成一次同模成型,保证其匹配安装,使传感器安装位与传感器结构匹配,安装平面具有较好的平面度保证其密封性;本新型中,裁角凹模51在拉伸成型模具的上模5内,裁角凸模21在拉伸成型模具的下模2内,冲压时,裁角凹模51内部深度高于下模2和其上的裁剪凸模,当钢板放置在拉伸成型模具上模5脱料板上,上模5下压,会预先裁角,再进行拉伸成型,从而实现了裁角拉伸成型一体工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包括工作台(1)、下模(2)和上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下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工作台(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内安装有两个液压杆(6),液压杆(6)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上模(5)上端与安装座(7)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包括工作台(1)、下模(2)和上模(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下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上,工作台(1)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3),工作台(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10),顶板(10)内安装有两个液压杆(6),液压杆(6)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7),上模(5)上端与安装座(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上部固定连接有裁角凸模(21),上模(5)内设置有裁角凹模(51),裁角凹模(51)与裁角凸模(21)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向拉伸发动机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裁角凹模(51)内顶端一侧设置有模具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明潘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中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