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45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理疗器械领域的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以克服患者化疗后局部产生疼痛感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带有调节第一旋钮,治疗仪主体内置有功能部和输出部,所述功能部与输出部之间带有变压器;功能部包括电源、开关、脉冲振荡器和改变输出电流脉冲频率的调节电位器,所述调节电位器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输出部包括振荡脉冲经线圈、升压电位器、电极和输出脉冲指示的氖泡,所述氖泡连接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表面带有与患者治疗部位贴合的贴片。本技术方案通过脉冲频率产生针刺感促进血液的循环以缓解患者肿瘤部位的疼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
本技术属于理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兼具康复治疗和保健、美容功效的电子理疗设备受到广泛欢迎,迅速普及到一般家庭。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理疗设备不下数千种,但相当一部分存在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疗效欠佳等问题。目前,公知的治疗肿瘤除手术外在一般阶段需要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然而,现阶段的放化疗存在着时间阶段(疗程)的限制,并会使人体正常组织受到损害和杀灭,治疗后患者还需要用一定时间恢复调理。鉴于上述原因在化疗过程后,患者的局部会产生疼痛感,市面上亟待推出一种理疗仪缓解患者局部的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解患者疼痛感的肿瘤康复治疗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带有调节第一旋钮,治疗仪主体内置有功能部和输出部,所述功能部与输出部之间带有变压器;功能部包括电源、开关、脉冲振荡器和改变输出电流脉冲频率的调节电位器,所述调节电位器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输出部包括振荡脉冲经线圈、升压电位器、电极和输出脉冲指示的氖泡,所述氖泡连接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表面带有与患者治疗部位贴合的贴片。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进一步,贴片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贴片的顶部内凹,所述贴片的顶部带有导流柱,导流柱表面带有盖帽,盖帽与导流柱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盖帽表面带有周向的摩擦槽。进一步,所述脉冲振荡器和振荡脉冲经线圈都包括铁芯和漆包线,所述漆包线的直径为0.32mm,脉冲振荡器得铁芯表面缠绕漆包线50匝,脉冲振荡器的铁芯表面包裹有2000匝的漆包线。进一步,还包括三极管,所述脉冲振荡器的数量为三,脉冲振荡器由上到下依次为相互并联的L1、L2和L3,三极管位于L1和L2之间,其中L2的电路上连接有电容C1,其中L2与L3之间连接调节电位器,其中调节电位器串联有第一电阻R1。进一步,氖泡与升压电位器之间并联有第二电阻R2。进一步,第一旋钮的转动行程中标有刻度,所述刻度沿调节电位器增大输出电流脉冲的频率升序排列。有益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控制第二旋钮将升压电位器的阻值由小调大,使电极贴片处产生针刺感,随后通过第一旋钮设置调节电位器的阻值以改变脉冲频率,一般控制在一分钟一百次到数百次,理疗时间为20-30分钟,针刺感促进血液的循环以缓解患者肿瘤部位的疼痛感。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打开盖帽进行吸气操作,使贴片部位产生负压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随后医护人员旋转紧盖帽实现闭合,当需要解除负压时仅需打开盖帽进行吹气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贴片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三极管1、治疗仪主体2、第一旋钮3、变压器4、电源5、开关6、脉冲振荡器7、调节电位器8、振荡脉冲经线圈9、升压电位器10、氖泡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贴片14、导流柱15、盖帽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包括治疗仪主体2和三极管1(VT),治疗仪主体2带有调节第一旋钮3,治疗仪主体2内置有功能部和输出部,功能部与输出部之间带有变压器4;功能部包括电源5、开关6、脉冲振荡器7和改变输出电流脉冲频率的调节电位器8,调节电位器8连接有第一旋钮3,第一旋钮3位于治疗仪主体2外表面;脉冲振荡器7的数量为三,脉冲振荡器7由上到下依次为相互并联的L1、L2和L3,三极管1(VT)位于L1和L2之间,其中L2的电路上连接有电容C1,其中L2与L3之间连接调节电位器8,其中调节电位器8串联有第一电阻R1。输出部包括振荡脉冲经线圈9、升压电位器10、电极和输出脉冲指示的氖泡11,氖泡11与升压电位器10之间并联有第二电阻R2,氖泡11连接有第一电极12和第二电极13,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3表面带有与患者治疗部位贴合的贴片14。脉冲振荡器7和振荡脉冲经线圈9都包括铁芯和漆包线,漆包线的直径为0.32mm,脉冲振荡器7得铁芯表面缠绕漆包线50匝,脉冲振荡器7的铁芯表面包裹有2000匝的漆包线。本装置使用的电器元件型号如下表序号名称型号或规格1三极管19012型等硅PNP三极管2电源5D-120B3调节电位器8WH54第一电阻RTX-1/8W型号碳膜电阻器5第二电阻RTX-1/8W型号碳膜电阻器6铁芯15mm*16mm(优选E7型铁氧体磁心)7开关6E-TEN10218第一电极12与第二电极13直径17mm,厚约1mm的铜片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装置三极管1与线圈L1、L2和L3一起组成功能部,便于产生振荡脉冲,此时振荡的脉冲经过振荡脉冲经线圈9进行放大,其中调节电位器8通过第一旋钮3改变输出电流的脉冲频率,而升压电位器10的阻值以控制输出脉冲的强弱程度,随后放大的振荡脉冲经过氖泡11传递至理疗贴片14处,以实现患者贴片14部位的理疗。此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控制第二旋钮将升压电位器10的阻值由小调大,使电极贴片14处产生针刺感,随后通过第一旋钮3设置调节电位器8的阻值以改变脉冲频率,一般控制在一分钟一百次到数百次,理疗时间为20-30分钟,针刺感促进血液的循环以缓解患者肿瘤部位的疼痛感。实施例二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技术方案中贴片14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贴片14的顶部内凹,所述贴片14的顶部带有导流柱15,导流柱15表面带有盖帽16,盖帽16与导流柱15之间螺纹连接,盖帽16表面带有周向的摩擦槽,第一旋钮3的转动行程中标有刻度,所述刻度沿调节电位器8增大输出电流脉冲的频率升序排列。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打开盖帽16进行吸气操作,使贴片14部位产生负压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随后医护人员旋转紧盖帽16实现闭合,当需要解除负压时仅需打开盖帽16进行吹气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带有调节第一旋钮,治疗仪主体内置有功能部和输出部,所述功能部与输出部之间带有变压器;/n功能部包括电源、开关、脉冲振荡器和改变输出电流脉冲频率的调节电位器,所述调节电位器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n输出部包括振荡脉冲经线圈、升压电位器、电极和输出脉冲指示的氖泡,升压电位器连接有第二旋钮,第二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所述氖泡连接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表面带有与患者治疗部位贴合的贴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仪主体,所述治疗仪主体带有调节第一旋钮,治疗仪主体内置有功能部和输出部,所述功能部与输出部之间带有变压器;
功能部包括电源、开关、脉冲振荡器和改变输出电流脉冲频率的调节电位器,所述调节电位器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
输出部包括振荡脉冲经线圈、升压电位器、电极和输出脉冲指示的氖泡,升压电位器连接有第二旋钮,第二旋钮位于治疗仪主体外表面,所述氖泡连接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表面带有与患者治疗部位贴合的贴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其特征在于:贴片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结构,贴片的顶部内凹,所述贴片的顶部带有导流柱,导流柱表面带有盖帽,盖帽与导流柱之间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康复治疗护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表面带有周向的摩擦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