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302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其包括与MCU芯片连接的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包括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及第一光耦,该第一三极管的C极连接VCC端,该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MCU芯片;该第一光耦还接地;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稳压管和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该第二稳压管连接VCC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组电压反馈回路控制待机时的输出电压,减小产品的待机损耗,同时方便很容易通过BCS和CEC测试;插入电池时减小瞬间的浪涌电流,更好的保护好开关管和电池,提高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器
,特指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的开关电源充电器都没有电压反折回路控制,会存在以下问题:1、输出电压高,会存在一个静态的损耗,导致待机功率高。2、当接上电池时会存在很高的浪涌电流,会导致开关管损坏和减少电池的寿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包括与MCU芯片连接的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所述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包括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稳压管以及第一光耦,该第一三极管的C极连接VCC端,该第一三极管的E极连接第一稳压管,该第一稳压管连接第一光耦,该第一三极管的B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C极,该第二三极管的E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所述MCU芯片;该第一光耦还接地;所述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稳压管和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光耦,该第二稳压管连接所述VCC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A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该第一光耦的A端,该第一光耦的K端接地。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的B极与C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该第一三极管的B极与第二三极管的C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4。<br>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三极管的E极和B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6,该第二三极管的B极连接电阻R15后连接所述MCU芯片。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的型号均为390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耦的型号为LTY-87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这两组电压反馈回路控制待机时的输出电压,减小产品的待机损耗,同时方便很容易通过BCS和CEC测试;插入电池时减小瞬间的浪涌电流,更好的保护好开关管和电池,提高电池的寿命,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的第一部分;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图的第二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为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其包括与MCU芯片1连接的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所述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包括有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一稳压管23以及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C极连接VCC端,该第一三极管21的E极连接第一稳压管23,该第一稳压管23连接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B极连接第二三极管22的C极,该第二三极管22的E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22的B极连接所述MCU芯片1;该第一光耦24还接地;所述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稳压管31和第一二极管32,该第一二极管3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24,该第二稳压管31连接所述VCC端。所述第一三极管21即电路中的Q1,所述第二三极管22即电路中的Q2,第一稳压管23即电路中的ZD2,第一光耦24即电路中的U3,第二稳压管31即电路中的ZD3,第一二极管32即电路中的D5。所述第一稳压管2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24的A端,所述第一二极管32的负极连接该第一光耦24的A端,该第一光耦24的K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21的B极与C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3,该第一三极管21的B极与第二三极管22的C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4。所述第二三极管22的E极和B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16,该第二三极管22的B极连接电阻R15后连接所述MCU芯片1。所述第一三极管21及第二三极管22的型号均为3904。所述第一光耦24的型号为LTY-87M。当未插入电池时MCU给出一个Foldback信号(低电平),让Q1截止,那么Q2导通,此时输出电压经过Q1,ZD2,R12,R10,U3到地,此时的输出电压为:Vo=VQ1CE+ZD2+U3AK=0.3V+ZD2+1.1V其中,VQ1CE是指Q1中C极与E极之间的电压。U3AK是指U3中A端与K端之间的电压。也就是说,当未插入电池时,Foldback信号为低电平,此时Q1截止,那么Q2导通,让空载输出电压通过低稳压值回路稳压,让输出比正常时的电压要低,从而减小待机功率。当插入电池时MCU给出一个Foldback信号(高电平),让Q1导通,那么Q2截止,此时输出电压经过ZD3,D5,R10,U3到地,此时的输出电压为:Vo=ZD3+D5+U3AK=ZD3+0.7V+1.1V也就是说,插入电池时,Foldback信号为高电平,此时Q1导通,那么Q2截止,输出电压通过高稳压值回路稳压,达到高于电池电压,进行充电。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这两组电压反馈回路控制待机时的输出电压,减小产品的待机损耗,同时方便很容易通过BCS和CEC测试。插入电池时减小瞬间的浪涌电流,更好的保护好开关管和电池,提高电池的寿命,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MCU芯片(1)连接的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所述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包括有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一稳压管(23)以及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C极连接VCC端,该第一三极管(21)的E极连接第一稳压管(23),该第一稳压管(23)连接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B极连接第二三极管(22)的C极,该第二三极管(22)的E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22)的B极连接所述MCU芯片(1);该第一光耦(24)还接地;所述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稳压管(31)和第一二极管(32),该第一二极管(3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24),该第二稳压管(31)连接所述VCC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MCU芯片(1)连接的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和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所述待机输出电压反馈回路(2)包括有第一三极管(21)、第二三极管(22)、第一稳压管(23)以及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C极连接VCC端,该第一三极管(21)的E极连接第一稳压管(23),该第一稳压管(23)连接第一光耦(24),该第一三极管(21)的B极连接第二三极管(22)的C极,该第二三极管(22)的E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22)的B极连接所述MCU芯片(1);该第一光耦(24)还接地;所述充电输出电压反馈回路(3)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稳压管(31)和第一二极管(32),该第一二极管(3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24),该第二稳压管(31)连接所述VCC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器电压反折回路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管(23)的正极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彪邓春明李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启益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