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94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圆形底板,圆形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内侧连接有圆形蓄电池,圆形蓄电池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第二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主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圆形底板的正上方连接有圆形上板,圆形上板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圆形蓄电池和收线机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蓄电功能,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能性,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插头线进行有序的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
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和开关插座,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插座的种类多样,双USB智能插座属于插座的范畴,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不具有蓄电性能,导致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功能单一;2、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不具有收线机构,导致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中的插头线缠绕打结,不便于人们打开插头线,进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因此,现有的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通过设置圆形蓄电池和收线机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双USB智能插座不具有蓄电性能以及不具有收线机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包括圆形底板,所述圆形底板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内侧连接有圆形蓄电池,所述圆形蓄电池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所述第二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所述主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所述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所述圆形底板的正上方连接有圆形上板,所述圆形上板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圆形蓄电池的圆周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耳板,所述耳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耳板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圆形底板上,使用者使用第二螺钉将耳板固定在圆形底板上,进而提升了圆形蓄电池在圆形底板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底板上前后对称开设有第一导线孔,所述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均贯穿第一导线孔,如此,限定了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的方向,所述圆形底板上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导线孔,所述插头线一端贯穿第二导线孔,如此,限定插头线的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底板上的安装凹槽的内侧底部呈环形阵列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凹槽的位置和耳板的位置一一对应,限位凹槽限定了耳板在圆形底板上的位置,进而便于使用者确定圆形蓄电池在圆形底板上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圆形上板的下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圆形底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分布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空心柱的位置和限位杆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圆形上板的上表面呈环形阵列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螺钉的位置和限位杆的位置一一对应,限位杆和空心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确定圆形上板和圆形底板之间的位置,使用者使用第一螺钉将限位杆固定在空心柱的内部,进而提升了圆形上板在圆形底板上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收线机构包含有外螺纹轴和圆形档板,所述外螺纹轴的一端焊接有圆形档板,所述外螺纹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圆形上板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的柱形内螺纹孔槽的内侧,圆形档板防止了缠绕在外螺纹轴上的插头线脱离外螺纹轴,柱形内螺纹孔槽使得外螺纹轴和圆形上板之间可拆式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圆形蓄电池结构,圆形蓄电池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和第一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第二导电柱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主线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第一分线和第二分线远离主线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USB用来连接待充电电器的外接线头,圆形蓄电池用来储存电能,进而使得本技术具有存储电能的功能,提升了本技术的功能性,使得使用者将本技术当作充电宝来使用,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户外使用本技术。2、本技术通过设置收线机构结构,圆形上板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使得使用者在不使用本技术时,将插头线收集在收线机构上,如此,防止了插头线相互差绕打结,进而不便于使用者打开插头线,影响到了使用者对插头线的使用,进而不利于使用者本技术。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圆形底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圆形上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圆形上板的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收线机构的侧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圆形上板;11、第一螺钉;12、柱形内螺纹孔槽;13、限位杆;2、收线机构;21、外螺纹轴;22、圆形档板;3、圆形底板;31、USB接头;32、安装凹槽;33、限位凹槽;34、第一导线孔;35、空心柱;36、第二导线孔;4、圆形蓄电池;41、耳板;411、第二螺钉;42、插头线;43、第一导电柱;44、主线;441、第一分线;442、第二分线;45、第二导电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包括圆形底板3,圆形底板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凹槽32,安装凹槽32的内侧连接有圆形蓄电池4,圆形蓄电池4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45和第一导电柱43,第一导电柱43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42,第二导电柱45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44,主线4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远离主线44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31,圆形底板3的正上方连接有圆形上板1,使用者将圆形蓄电池4固定连接在圆形底板3上的安装凹槽32的内侧后,使用者将圆形上板1固定连接在圆形底板3的上表面上,当使用者需要使用本技术,使用者将插头线42上插接外接电源上,接着,使用者将待充电电器的外界插头插接在USB接头31上,即可实现待充电电器充电,圆形上板1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2,当使用者不使用本技术时,使用者将插头线42有序的缠绕在外螺纹轴21的圆周面上,直至使得插头线42完全缠绕在外螺纹轴21的圆周面上为止。其中如图1、3所示,圆形蓄电池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包括圆形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底板(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凹槽(32),所述安装凹槽(32)的内侧连接有圆形蓄电池(4),所述圆形蓄电池(4)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45)和第一导电柱(43),所述第一导电柱(43)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42),所述第二导电柱(45)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44),所述主线(4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所述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远离主线(44)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31),所述圆形底板(3)的正上方连接有圆形上板(1),所述圆形上板(1)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包括圆形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底板(3)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凹槽(32),所述安装凹槽(32)的内侧连接有圆形蓄电池(4),所述圆形蓄电池(4)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第二导电柱(45)和第一导电柱(43),所述第一导电柱(43)的圆周面上连接有插头线(42),所述第二导电柱(45)的圆周面上连接有主线(44),所述主线(4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所述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远离主线(44)的一端均连接有USB接头(31),所述圆形底板(3)的正上方连接有圆形上板(1),所述圆形上板(1)的上表面中部螺纹连接有收线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蓄电池(4)的圆周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耳板(41),所述耳板(4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耳板(4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钉(411),所述第二螺钉(411)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圆形底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双USB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底板(3)上前后对称开设有第一导线孔(34),所述第一分线(441)和第二分线(442)远离主线(44)的一端均贯穿第一导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孙波魏孙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智天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