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2689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包括底架、立柱、限位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滑动板、锤击装置、探柱、驱动杆以及驱动电机;底架的中部设有镂空,立柱设于底架上,限位板设于立柱上与立柱滑动配合,第一气缸设于底架上且伸缩端与限位板相连;滑动板设于立柱上且与立柱滑动配合;第二气缸设于底架上且与滑动板相连;锤击装置设于限位板上,锤击装置与滑动板通过弹性绳相连;探柱垂直贯穿限位板且与限位板间隙配合,探柱的下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场源发生装置,探柱的下端设有钻头;驱动电机设于限位板上;驱动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驱动杆与探柱可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钻探并进行人工场源勘探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
,具体是指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
技术介绍
频率域电法勘探作为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研究大地复视电阻率随信号频率的变化,其测深的基本原理可简单地归结为电磁波的“集肤效应”。当电磁波在地下传输时会带有所经过地层的地电信息,而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的深度是不同的,频率较高的探测地层较浅,频率较低的探测地层较深。频率域电法在寻找地下金属矿藏、水资源分布、煤炭、油气等资源勘查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地球物理勘探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包括底架、立柱、限位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滑动板、锤击装置、探柱、驱动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镂空,所述立柱设于所述底架上,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立柱上与所述立柱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伸缩端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滑动板设于所述立柱上且与所述立柱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所述底架上且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所述锤击装置设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锤击装置与所述滑动板通过弹性绳相连;所述探柱垂直贯穿所述限位板且与所述限位板间隙配合,所述探柱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场源发生装置,所述探柱的下端设有钻头;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驱动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相连,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探柱可螺纹配合。作为改进,所述底架的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数量是四个。作为改进,所述立柱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对称设于所述底架的两侧。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气缸有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底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位于一组所述立柱之间。作为改进,所述滑动板的数量是两个,所述滑动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滑动配合。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气缸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板相连。作为改进,所述锤击装置的数量是两个,所述锤击装置包括转动架以及摆锤,所述转动架的两端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所述摆锤与所述转动架转动配合,所述摆锤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板通过弹性绳相连。作为改进,所述滑动板上设有滑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通过第二气缸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滑动板在立柱上进行上下滑动,当滑动板向上运动时,将推动摆锤,使摆锤绕转动架转动,摆锤的锤头部锤击探柱;通过第二气缸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限位板上下移动,进而使与驱动电机相连的驱动杆运动到合适位置与探柱螺纹配合,驱动电机转动,通过驱动杆传动,使探柱旋转,设于探柱下端的钻头可想下钻探,当钻头钻探到需要的位置时,场源发生装置工作,并发射信号进行勘探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的仰视图。如图所示:1、底架,2、立柱,3、限位板,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滑动板,7、探柱,8、驱动杆,9、驱动电机,10、弹性绳,11、场源发生装置,12、钻头,13、支撑脚,14、转动架,15、摆锤,16、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图3,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包括底架1、立柱2、限位板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滑动板6、锤击装置、探柱7、驱动杆8以及驱动电机9;底架1的中部设有镂空,立柱2设于底架1上,限位板3设于立柱2上与立柱2滑动配合,第一气缸4设于底架1上且伸缩端与限位板3相连;滑动板6设于立柱2上且与立柱2滑动配合;第二气缸5设于底架1上且与滑动板6相连;锤击装置设于限位板3上,锤击装置与滑动板6通过弹性绳10相连;探柱7垂直贯穿限位板3且与限位板3间隙配合,探柱7的下端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场源发生装置11,探柱7的下端设有钻头12;驱动电机9设于限位板3上;驱动杆8与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相连,驱动杆8与探柱7可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底架1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3,支撑脚13的数量是四个。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立柱2有四个且两两一组对称设于底架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气缸4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底架1的两侧,第一气缸4位于一组立柱2之间。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滑动板6的数量是两个,滑动板6的两端分别与立柱2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气缸5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滑动板6相连。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锤击装置的数量是两个,锤击装置包括转动架14以及摆锤15,转动架14的两端与限位板3相连,摆锤15与转动架14转动配合,摆锤15的一端与滑动板6通过弹性绳10相连。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滑动板6上设有滑轨16,驱动电机9与滑轨16滑动配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中,通过第二气缸5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滑动板6在立柱2上进行上下滑动,当滑动板6向上运动时,将推动摆锤15,使摆锤15绕转动架14转动,摆锤15的锤头部锤击探柱7;通过第二气缸5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限位板3上下移动,进而使与驱动电机9相连的驱动杆7运动到合适位置与探柱7螺纹配合,驱动电机9转动,通过驱动杆8传动,使探柱7旋转,设于探柱7下端的钻头12可想下钻探,当钻头12钻探到需要的位置时,场源发生装置11工作,并发射信号进行勘探作业。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立柱(2)、限位板(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滑动板(6)、锤击装置、探柱(7)、驱动杆(8)以及驱动电机(9);/n所述底架(1)的中部设有镂空,所述立柱(2)设于所述底架(1)上,所述限位板(3)设于所述立柱(2)上与所述立柱(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4)设于所述底架(1)上且伸缩端与所述限位板(3)相连;所述滑动板(6)设于所述立柱(2)上且与所述立柱(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缸(5)设于所述底架(1)上且与所述滑动板(6)相连;所述锤击装置设于所述限位板(3)上,所述锤击装置与所述滑动板(6)通过弹性绳(10)相连;所述探柱(7)垂直贯穿所述限位板(3)且与所述限位板(3)间隙配合,所述探柱(7)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场源发生装置(11),所述探柱(7)的下端设有钻头(12);所述驱动电机(9)设于所述限位板(3)上;所述驱动杆(8)与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相连,所述驱动杆(8)与所述探柱(7)可螺纹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立柱(2)、限位板(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滑动板(6)、锤击装置、探柱(7)、驱动杆(8)以及驱动电机(9);
所述底架(1)的中部设有镂空,所述立柱(2)设于所述底架(1)上,所述限位板(3)设于所述立柱(2)上与所述立柱(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4)设于所述底架(1)上且伸缩端与所述限位板(3)相连;所述滑动板(6)设于所述立柱(2)上且与所述立柱(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缸(5)设于所述底架(1)上且与所述滑动板(6)相连;所述锤击装置设于所述限位板(3)上,所述锤击装置与所述滑动板(6)通过弹性绳(10)相连;所述探柱(7)垂直贯穿所述限位板(3)且与所述限位板(3)间隙配合,所述探柱(7)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场源发生装置(11),所述探柱(7)的下端设有钻头(12);所述驱动电机(9)设于所述限位板(3)上;所述驱动杆(8)与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同轴相连,所述驱动杆(8)与所述探柱(7)可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场源地球物理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3),所述支撑脚(13)的数量是四个。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顾广宇刘亮张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普查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