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土壤墒情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64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土壤墒情仪,涉及土壤检测领域,包括信息发射盒,所述信息发射盒的一侧插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顶部固定块,所述壳体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中部固定块,所述工作腔的中段和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采集柱,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破土头,所述破土头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处理模块内侧电路的使用,使得装置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能耗极低,大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周期,通过采集模块和采集柱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可以对多个深度的土壤进行实时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土壤墒情仪
本技术涉及土壤检测领域,具体为智能土壤墒情仪。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抗旱监测信息化、促进智能节水灌溉、推进农业及生态科学研究,需要实时监测农田、山坡等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地表温度、降雨量和自然环境状况,为农业抗旱、智能灌溉以及农作物研究提供必需的数据支撑;在滑坡、泥石流发生之前发出预警,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为自然灾害预警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现有技术中的监测仪器大都组合分体式,结构复杂导致安装繁琐、维护成本大、能耗大、防护等级差、科技含量低,不利于大范围使用和推广,且只能对单一深度的土层进行收缩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土壤墒情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土壤墒情仪,包括信息发射盒,所述信息发射盒的一侧插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顶部固定块,所述壳体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中部固定块,所述工作腔的中段和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的一侧设置有采集柱,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破土头,所述破土头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伺服电机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设置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刺,所述破土头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腔,所述信息发射盒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栅栏孔。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发射盒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处理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内侧设置有低功耗简化集成电路,所述信息发射盒为零件提供密封干燥的工作条件。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外侧与信息发射盒的内侧插接,所述顶部固定块使信息发射盒和壳体间接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固定块的一端内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侧与其中一个采集柱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中部固定块用于固定采集模块。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与壳体内侧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固定圈,所述密封固定圈设置于采集柱的两侧,所述密封固定圈的数量为十个,所述密封固定圈可防止水分进入电路中。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依次均匀设置有五个探测孔,所述探测孔的内壁与采集柱的外侧插接,所述采集柱用于直接采集土壤水分信息。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外侧与活动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刺的外侧与破土头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刺可以使装置与土壤固定更加的牢固,并防止恶意拔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处理模块内侧电路的使用,使得装置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能耗极低,大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周期,通过采集模块和采集柱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可以对多个深度的土壤进行实时检测。2、本技术通过固定刺的使用,使得装置能够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土壤中,并使装置具备一定的防暴力拔取偷盗的作用,通过伺服电机、丝杆和滑块的使用,使得固定刺的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工作,方便拔取和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斜二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处理模块内置节能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图3中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信息发射盒;2、顶部固定块;3、壳体;4、工作腔;5、处理模块;6、中部固定块;7、活动腔;8、采集模块;9、摆动臂;10、采集柱;11、滑块;12、固定刺;13、破土头;14、伺服电机;15、栅栏孔;16、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的智能土壤墒情仪,包括信息发射盒1,所述信息发射盒1的一侧插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顶部固定块2,所述壳体3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模块5,所述处理模块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中部固定块6,所述工作腔4的中段和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采集模块8,所述采集模块8的一侧设置有采集柱10,所述信息发射盒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栅栏孔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发射盒1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处理模块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处理模块5的内侧设置有低功耗简化集成电路,所述信息发射盒1为零件提供密封干燥的工作条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固定块2的外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外侧与信息发射盒1的内侧插接,所述顶部固定块2使信息发射盒1和壳体3间接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固定块6的一端内侧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侧与其中一个采集柱10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中部固定块6用于固定采集模块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模块8与壳体3内侧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固定圈,所述密封固定圈设置于采集柱10的两侧,所述密封固定圈的数量为十个,所述密封固定圈可防止水分进入电路中。实施方式具体为:仪器插入土壤后,通过处理模块5内置低功耗电路周期性启用采集模块8,通过采集模块8和采集柱10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湿度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处理模块5对检测的信息进行传输,通过处理模块5内侧电路的使用,使得装置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能耗极低,大大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周期,通过采集模块8和采集柱10的配合使用,使得装置可以对多个深度的土壤进行实时检测。如图1和图3-6所示的智能土壤墒情仪,还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破土头13,所述破土头13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6,所述伺服电机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外侧设置有摆动臂9,所述摆动臂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刺12,所述破土头13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腔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的外侧依次均匀设置有五个探测孔,所述探测孔的内壁与采集柱10的外侧插接,所述采集柱10用于直接采集土壤水分信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11的外侧与活动腔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刺12的外侧与破土头13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刺12可以使装置与土壤固定更加的牢固,并防止恶意拔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将仪器通过破土头13插入土壤中,然后控制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土壤墒情仪,包括信息发射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射盒(1)的一侧插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顶部固定块(2),所述壳体(3)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模块(5),所述处理模块(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中部固定块(6),所述工作腔(4)的中段和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采集模块(8),所述采集模块(8)的一侧设置有采集柱(10),所述壳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破土头(13),所述破土头(13)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6),所述伺服电机(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外侧设置有摆动臂(9),所述摆动臂(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刺(12),所述破土头(13)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腔(7),所述信息发射盒(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栅栏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土壤墒情仪,包括信息发射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射盒(1)的一侧插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顶部固定块(2),所述壳体(3)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4),所述工作腔(4)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模块(5),所述处理模块(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中部固定块(6),所述工作腔(4)的中段和另一端依次固定连接有五个采集模块(8),所述采集模块(8)的一侧设置有采集柱(10),所述壳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破土头(13),所述破土头(13)一端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4),所述伺服电机(14)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6),所述伺服电机(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外侧设置有摆动臂(9),所述摆动臂(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刺(12),所述破土头(13)内部的另一端开设有活动腔(7),所述信息发射盒(1)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栅栏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土壤墒情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发射盒(1)的内侧开设有工作腔体,所述工作腔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东马恩禄颜爱忠卜亚祥宋成法徐银忠孙学文李凡刘金宝代计划张元李莉张世杰尹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苏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中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