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41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此冷凝器包括外筒、内筒和混合内件,其中,外筒,其腔体径向贯通,筒身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内筒,套设于外筒的腔体中,其内腔径向贯通,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以及,混合内件,设置于内筒的径向内腔中,且分布在液化天然气输入口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区别于现有的冷凝器结构,其内筒供液化天然气通过,外筒外接蒸发气输入口,输入的蒸发气在液化天然气的液化作用下冷凝为液化天然气,并从通孔进入内筒,随通入的液化天然气流出,整体过程安静且连续,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冷凝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其原理是气体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通常盘成螺线管),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金属导热性能强,常用于输送蒸气。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以加速散热,并通过风机加快空气对流,把热量带走。但是现有的冷凝器对液化天然气(LNG,下同)的蒸发气(BOG,下同)冷凝效率不高,传统的冷凝器由于蒸发气流量不稳定,导致其内部操作的压力难以控制,并且传统的冷凝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蒸发气冷凝的再利用。因此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一种新型的静态混合式冷凝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冷凝器结构复杂,控制困难,冷凝蒸发气效率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此冷凝器包括外筒、内筒和混合内件,其中,外筒,其腔体径向贯通,筒身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内筒,套设于所述外筒的腔体中,其内腔径向贯通,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以及,混合内件,设置于所述内筒的径向内腔中,且分布在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口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之间。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蒸发气输入管远离所述外筒的一端为蒸发气输入口,且在所述蒸发气输入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腔体的径向直径大于所述内腔的径向直径。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且所述连接法兰的径向直径大于所述外筒的径向直径,所述连接法兰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卡槽。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口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均设置有支撑环。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筒与内筒的轴向长度相同。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环的径向直径大于所述内筒的径向直径,且其能够配合连接于所述安装卡槽内。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筒的径向侧壁上均匀分布有通孔。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合内件包括固定件和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固定件相连。作为本技术所述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件垂直于所述内筒的轴向平面设置,设置有至少两层且规则分布在所述内腔N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区别于现有的冷凝器结构,其内筒供液化天然气通过,外筒外接蒸发气输入口,输入的蒸发气在液化天然气的液化作用下冷凝为液化天然气,并从通孔进入内筒,随通入的液化天然气流出,整体过程安静且连续,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外筒和内筒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整体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内筒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的应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此冷凝器包括外筒100、内筒200和混合内件300,其中,外筒100,其腔体M径向贯通,筒身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101;内筒200,套设于外筒100的腔体M中,其内腔N径向贯通,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以及,混合内件300,设置于内筒200的径向内腔中,且分布在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之间。其中,此静态混合冷凝器由双层管壁构成,管内填充有特殊填料,双层管壁即外筒100和内筒200,内筒200安装于外筒100的腔内,特殊填料为混合内件300,装设在内筒200的内腔中。具体的,外筒100的腔内贯通,两端的径向直径小于中部筒体的径向直径,其筒体的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101,此蒸发气输入管101的一端与外筒100的腔内连通,另一端为输入管的管口,用于连接蒸发气导管。内筒200整体安装在外筒100的腔体M内,其筒内贯通,用于输送液化天然气,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混合内件300用于降低LNG在内筒200内的流速,进而增加液化天然气在内筒200的停留时间,提高BOG的冷凝效果。实施例2参照图2和3,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蒸发气输入管101远离外筒100的一端为蒸发气输入口101a,且在蒸发气输入口101a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01b。腔体M的径向直径大于内腔N的径向直径。外筒100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筒(100),其腔体(M)径向贯通,筒身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101);/n内筒(200),套设于所述外筒(100)的腔体(M)中,其内腔(N)径向贯通,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以及,/n混合内件(300),设置于所述内腔(N)中,且分布在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100),其腔体(M)径向贯通,筒身侧壁上连通有蒸发气输入管(101);
内筒(200),套设于所述外筒(100)的腔体(M)中,其内腔(N)径向贯通,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另一端为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以及,
混合内件(300),设置于所述内腔(N)中,且分布在所述液化天然气输入口(201)和液化天然气输出口(202)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气输入管(101)远离所述外筒(100)的一端为蒸发气输入口(101a),且在所述蒸发气输入口(101a)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101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M)的径向直径大于所述内腔(N)的径向直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静态混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102),且所述连接法兰(102)的径向直径大于所述外筒(100)的径向直径,所述连接法兰(102)的端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大巍王施慧陈雪华
申请(专利权)人:星恩杰气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