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包括上壳体,上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盖板,上壳体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动铁芯总成,动铁芯总成的内侧设置有弹簧,动铁芯总成的外侧设置有自润滑套。该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中,电磁阀本体与缓存腔采用装配联接在一起;通过导流柱上多孔结构,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多级膨胀降低压力,通过两层导流板上的孔及板之间构成的独立空腔,对极速扩张的气流进行压力场降低,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的孔结构相配合作用,对气流反射,形成霍姆霍兹共振,冲抵气流降速,有效的改善了为减低燃油蒸系统气流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磁阀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六系统燃油蒸系统的气流流量大,碳罐电磁阀开启后,气流噪声大,市场解决方案为增加一个单独的缓容空腔,零部件成本高,且安装位置空间受限制,采用空腔降低气体噪声方法,为达到降噪效果,导致零部件体积大;此外,在国六排放标准下,碳罐阀流量加大,在阀工作中,因为阀口连续性开关和闭合,从而引发气体流动冲动,带动管振,产生成噪声传递致架驶仓,目前常规方案是增加一个独立悬挂的腔体降噪,成本高,安装布局受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盖板,所述上壳体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动铁芯总成,所述动铁芯总成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动铁芯总成的外侧设置有自润滑套,所述自润滑套的顶端设置有上导板,所述自润滑套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总成,所述弹簧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静铁芯,所述静铁芯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下导板,所述下壳体的内部靠近进口处安装有导流柱,所述下壳体的内部中间处依次安装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作为优选,所述线圈总成的内侧安装有骨架。作为优选,所述下导板的底部设置有滤网。作为优选,所述导流柱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导流柱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柱的上下两端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流柱的顶端外壁开设有若干侧孔。作为优选,所述侧孔的尺寸大于导流孔的尺寸。作为优选,所述导流孔呈均匀排列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外壁靠近导流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上孔,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外壁靠近第一导流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上孔,所述第二导流板远离第一导流板的一侧开设有下孔,所述第二上孔与下孔之间通过导流通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中,电磁阀本体与缓存腔采用装配联接在一起;通过导流柱上多孔结构,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多级膨胀降低压力,通过两层导流板上的孔及板之间构成的独立空腔,对极速扩张的气流进行压力场降低,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上的孔结构相配合作用,对气流反射,形成霍姆霍兹共振,冲抵气流降速,有效的改善了为减低燃油蒸系统气流噪声,不需要单独增加装配一个新的部件膨胀腔,减少成本及提高装配效率,有效的改善了碳罐阀对于国六系统气体大流量的噪声影响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中导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上壳体;2、动铁芯总成;21、弹簧;22、自润滑套;23、上导板;24、导磁外壳;25、静铁芯;26、定位柱;27、下导板;3、线圈总成;31、骨架;4、滤网;5、下壳体;51、导流柱;511、导流孔;512、侧孔;513、通孔;52、第一导流板;521、第一上孔;53、第二导流板;531、第二上孔;532、下孔;6、下壳体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如图1-图6所示,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5,下壳体5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盖板6,上壳体1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动铁芯总成2,动铁芯总成2的内侧设置有弹簧21,动铁芯总成2的外侧设置有自润滑套22,自润滑套22的顶端设置有上导板23,自润滑套2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总成3,弹簧2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柱26,定位柱2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静铁芯25,静铁芯25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下导板27,下壳体5的内部靠近进口处安装有导流柱51,下壳体5的内部中间处依次安装有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本实施例中,线圈总成3的内侧安装有骨架31,用于保证线圈总成3的固定。具体的,下导板27的底部设置有滤网4,用于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进一步的,导流柱51为圆柱体结构,且导流柱51的外壁开设有若干导流孔511,导流柱51的上下两端贯通开设有通孔513,导流柱51的顶端外壁开设有若干侧孔512,用于对气流起到一定的消声作用。进一步的,侧孔512的尺寸大于导流孔511的尺寸,便于气流进入不会受阻。进一步的,导流孔511呈均匀排列设置,保证气流均匀通过。进一步的,第一导流板52的外壁靠近导流柱5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上孔521,第二导流板53的外壁靠近第一导流板5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上孔531,第二导流板53远离第一导流板52的一侧开设有下孔532,第二上孔531与下孔532之间通过导流通道连接,两层导流板上的孔及板之间构成的独立空腔,对极速扩张的气流进行压力场降低,从而起到消音作用,第二上孔531和下孔532均向外凸起延伸呈管状结构,第一导流板52上的第一上孔521也为向外凸起延伸呈柱状结构,与第二导流板53上的第二上孔531能够对气流反射,形成霍姆霍兹共振,从而冲抵气流降速。本实施例的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安装在管道中,气流通过时,先通过导流柱51,再依次经过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导流柱51配合导梳板对气流进行消声的结构设计,导流柱51上的导流孔511结构能够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多级膨胀降低压力,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上的孔及板之间构成的独立空腔能够对极速扩张的气流进行压力场降低,从而起到消音作用,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上的柱状结构能够对气流反射,形成霍姆霍兹共振,从而冲抵气流降速。以上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5),所述下壳体(5)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盖板(6),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动铁芯总成(2),所述动铁芯总成(2)的内侧设置有弹簧(21),所述动铁芯总成(2)的外侧设置有自润滑套(22),所述自润滑套(22)的顶端设置有上导板(23),所述自润滑套(2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总成(3),所述弹簧(2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柱(26),所述定位柱(2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静铁芯(25),所述静铁芯(25)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下导板(27),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靠近进口处安装有导流柱(51),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中间处依次安装有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5),所述下壳体(5)的底部安装有下壳体盖板(6),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中间处设置有动铁芯总成(2),所述动铁芯总成(2)的内侧设置有弹簧(21),所述动铁芯总成(2)的外侧设置有自润滑套(22),所述自润滑套(22)的顶端设置有上导板(23),所述自润滑套(2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总成(3),所述弹簧(21)的内侧设置有定位柱(26),所述定位柱(26)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静铁芯(25),所述静铁芯(25)的底端外侧安装有下导板(27),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靠近进口处安装有导流柱(51),所述下壳体(5)的内部中间处依次安装有第一导流板(52)和第二导流板(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总成(3)的内侧安装有骨架(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罐电磁阀加腔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板(27)的底部设置有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虎,田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沃特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