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16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包括螺杆,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栓头,其中,所述螺栓头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可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筋,所述螺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有用于阻止螺钉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螺纹上的第一止退部和第二止退部,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第二变形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通过螺纹上的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在螺钉在进入螺纹孔内时,变形凸起与螺钉的运动方向一致,在平滑的螺纹连接处出现变形部,螺纹在此处产生较大阻力,螺钉受到振动等外力作用也不会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退沉头螺钉
本技术涉及螺钉领域,特别是一种止退沉头螺钉。
技术介绍
螺钉作为一种常见的紧固件在各行各业中大量运用,而沉头螺钉往往用在螺钉不能露头的位置,而这一要求往往使得螺钉不能与垫圈配合使用,从而使得螺钉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震动而松脱,给产生安全带来隐患。一般的带筋螺钉则因为其止退筋不能倾倒,而容易在其止退筋接与固定物接触面接触时造成较大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震动中保持拧紧状态的且不损伤固定物与螺钉之间的接触面的止退沉头螺钉。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包括螺杆,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栓头,其中,所述螺栓头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可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筋,所述螺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有用于阻止螺钉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结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螺纹上的第一止退部和第二止退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第二变形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止退部为套设在螺纹上的止退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止退筋的数量为3,且均布在螺栓头的侧面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止退筋的长度l为螺栓头圆台母线长度L的2/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止退筋的厚度δ为1/4D≤δ≤1/3D,且所述止退筋厚度δ不大于2m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止退筋的高度h为1/3D≤h≤1/2D,且所述止退筋高度h不高于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沉头螺钉螺栓头的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止退筋,当螺钉被拧紧时,止退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倾倒,而该倾倒的止退筋在螺栓需要松脱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起到阻止螺钉松脱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止退沉头螺钉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局部A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局部放大图。图中:1、螺杆;2、螺栓头;3、止退筋;4、第一变形部;5、第二变形部;6、止退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结合图1~4所示的一种带有止退筋的沉头螺钉(后称沉头螺钉),包括螺杆1,螺杆上设置有螺纹,在螺杆远离螺纹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头2,该螺栓头2为圆台结构,再螺栓头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止退筋;优选的,止退筋3的数量为三条,且均布在螺栓头2的锥面上,该种数量和分布的止退筋既能够有效的起到止退作用,也不至于因为止退筋太多加大生产成本或者因为止退筋太少而导致止退效果不佳。止退筋3能够在螺栓的拧紧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倾倒,优选的,止退筋的长度的优选长度l为其所在螺栓头圆台侧面母线L长度的2/3,该种止退筋长度的设定可以保证止退筋的长度随沉头螺钉规格的改变而作出相适应的的改变,以保证止退筋3有足够的强度来阻止螺栓的松动;进一步地,当螺栓规格为M2即其螺杆直径D为2mm时,其止退筋的厚度δ为0.5mm,当螺栓规格为M6即螺杆直径D为6mm时,其止退筋厚度δ的数值区间控制在1.5~2mm之间,当螺栓规格为M8或大约M8时,其止退筋厚度δ的数值为2mm。所述止退筋厚度δ与螺杆直径D的关系为:止退筋的厚度δ为沉头螺钉螺杆直径D的1/4~1/3,且止退筋的厚度不大于2mm,该种设定能够保证当螺栓规格较小时止退筋的厚度能与螺栓规格相适应,而2mm厚度的设定要保证了当螺栓规格较大时止退筋也不会因为止退筋厚度太厚而导致不能倾倒。进一步地,所述止退筋的高度h为沉头螺钉螺杆直径D的1/3~1/2,且该高度不高于4mm,其详细对应关系为:当螺栓的规格小于等于M4时,即螺杆直径D小于等于4mm时,止退筋的高度h为1/3,当螺杆的规格处于M4至M8时(不包括M4),止退筋的高度为螺杆直径D的1/2,当螺栓规格大于M8时,止退筋高度为恒定的4mm。该种设定能够有效的保证止退筋的高度既能随着螺栓规格的变换而变化,但也不会因为螺栓规格太大,导致止退筋太高而对沉头螺钉所在的固定物表面造成太大的损伤。以下为详细规格对照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螺栓头2的侧面上设置的止退筋3在拧紧的过程中与其所在固定物表面接触,当继续拧紧的过程中,止退筋3与螺栓头连接的一边受到来自螺栓头的拉力,而止退筋3与载体表面接触的一边受到其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里作用,两者相互作用使得止退筋发生倾倒。最后当沉头螺钉拧紧时,止退筋也被压入到其所在固定物的表面内。当在震动作用下螺栓有震松的势头时,被压入沉头螺钉固定物表面的止退筋顶在固定物表面被压出来的凹槽内,产生了一个与其松脱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起到防止沉头螺钉松脱的作用。本技术中的止退筋相对于现有的止退筋相比较,具有对所在固定物上与沉头螺钉的接触面损伤小的优点。优选地,所述螺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有用于阻止螺钉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螺纹上的第一止退部和第二止退部。设置第一止退部与第二止退部能够进行两级止退,有利于增强螺钉的稳定性。详细地,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第二变形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通过螺纹上的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在螺钉在进入螺纹孔内时,变形凸起与螺钉的运动方向一致,在平滑的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包括螺杆,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栓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头的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可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筋,所述螺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有用于阻止螺钉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包括螺杆,设置于螺杆一端的螺栓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头的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可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筋,所述螺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有用于阻止螺钉在外力作用下倾倒的止退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结构包括设置于螺纹上的第一止退部和第二止退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退部包括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与第二变形部的结构相同,第一变形部为在螺纹上设置的变形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退沉头螺钉,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新丰民丰螺丝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