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92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地面、挡盖、第一过滤组件以及第二过滤组件,所述地面的内部开设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二过滤网。该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在排水槽的内部增设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建筑施工排水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堵塞的问题,从而实现对雨水混合物的双重过滤效果,最后由排水槽排出的就只剩混合物非常少的雨水,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时非常的方便,无需频繁的对排水槽进行堵塞清理工作,便捷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下雨天,就需要对雨水进行排水。现市面上的建筑施工排水结构大多数都是采用简易的排水渠来实现雨水排放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排水渠内部不断的堆积泥沙或者大颗粒物质,则很容易导致排水渠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情况,从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排水效率,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同时多数的排水渠一旦出现堵塞情况,工作人员在清理时非常的困难,操作步骤较为的繁琐,应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解决了现有市面上的建筑施工排水结构大多数都是采用简易的排水渠来实现雨水排放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排水渠内部不断的堆积泥沙或者大颗粒物质,则很容易导致排水渠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情况,从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排水效率,使用时非常的不方便,同时多数的排水渠一旦出现堵塞情况,工作人员在清理时非常的困难,操作步骤较为的繁琐,应用时较为的麻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地面、挡盖、第一过滤组件以及第二过滤组件,所述地面的内部开设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外部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外部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安装在排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一侧板之间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框架,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通过嵌合的连接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框架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顶部设有挡盖,所述挡盖的外部开设漏水孔,所述漏水孔呈对称分布形式。优选的,所述挡盖的底部固定连接底脚,所述底脚放置在排水槽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位于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侧板的凸出距离小于第二侧板的凸出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在排水槽的内部增设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建筑施工排水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堵塞的问题,由于第一过滤组件位于第二过滤组件的上方,且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网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组件的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这样当雨水混合泥沙和异物进入到排水槽内部时,首先会由第一过滤组件来对雨水进行过滤,将包含的大颗粒泥沙和异物阻挡住,然后再由第二过滤组件来对较小的小颗粒泥沙和异物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对雨水混合物的双重过滤效果,最后由排水槽排出的就只剩混合物非常少的雨水,大大降低了排水槽在使用时的堵塞几率,整体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使用时非常的方便,无需频繁的对排水槽进行堵塞清理工作,便捷性较强;(2)、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通过将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均采用过滤网、框架和侧板所组成,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长当排水槽内部出现了堵塞情况需要清理时,由于第二过滤组件的第二过滤网宽度小于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过滤网,所以在拆卸清理时首先将第一框架从第一侧板上拉上来,然后再将第二框架从第二侧板上拉上来即可,最后将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上的泥沙和异物冲洗干净即可重新安装回去,操作时非常的方便,较好的提高了施工人员在清理时的便捷性,省时省力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挡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结构示意图。图中,地面-1、排水槽-2、挡盖-3、漏水孔-4、底脚-5、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7、第一过滤组件-8、第二过滤组件-9、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1、第一过滤网-12、第二过滤网-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地面1、挡盖3、第一过滤组件8以及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地面1的内部开设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包括第一框架10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包括第二框架11和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的外部设有第一侧板6,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的外部设有第二侧板7,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均安装在排水槽2的内部,所述第一侧板6之间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框架10,所述第二侧板7之间通过嵌合的连接第二框架11,所述第一框架10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框架11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3,通过在排水槽2的内部集成了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可以实现对雨水混合物的双重过滤效果,最后由排水槽2排出的就只剩混合物非常少的雨水,大大降低了排水槽2在使用时的堵塞几率。所述排水槽2的顶部设有挡盖3,所述挡盖3的外部开设漏水孔4,所述漏水孔4呈对称分布形式,通过在排水槽2的顶部设有挡盖3,可以避免塑料袋等容易堵塞的大体积异物进入到排水槽2内部,功能性较强。所述挡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底脚5,所述底脚5放置在排水槽2的上方,通过在挡盖3的底部设有底脚5,从而可以提高挡盖3和排水槽2之间的稳定性。所述第一侧板6位于第二侧板7的上方,所述第一侧板6的凸出距离小于第二侧板7的凸出距离,通过设有较短的第一侧板6以及较长的第二侧板7,可以在施工人员拆卸第二过滤组件9时不受影响,操作时较为的方便。所述第一过滤网12位于第二过滤网13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网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3的网孔直径,通过将第一过滤网12的网孔直径设置大于第二过滤网13的网孔直径,可以实现对不同体积和直径的泥沙和异物的过滤效果,实用性较强。工作原理:在应用该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时,首先雨水会顺着排水槽2顶部两侧的斜面流入到排水槽2的内部,然后雨水就会由排水槽2来实现降雨排水的功能,同时由于在排水槽2的内部集成了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且第一过滤组件8的第一过滤网12网孔直径要大于第二过滤组件9的第二过滤网13的网孔直径,这样当雨水混合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1)、挡盖(3)、第一过滤组件(8)以及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地面(1)的内部开设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包括第一框架(10)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包括第二框架(11)和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的外部设有第一侧板(6),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的外部设有第二侧板(7),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均安装在排水槽(2)的内部,所述第一侧板(6)之间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框架(10),所述第二侧板(7)之间通过嵌合的连接第二框架(11),所述第一框架(10)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框架(11)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1)、挡盖(3)、第一过滤组件(8)以及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地面(1)的内部开设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过滤组件(8)和第二过滤组件(9),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包括第一框架(10)和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包括第二框架(11)和第二过滤网(13),所述第一过滤组件(8)的外部设有第一侧板(6),所述第二过滤组件(9)的外部设有第二侧板(7),所述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均安装在排水槽(2)的内部,所述第一侧板(6)之间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第一框架(10),所述第二侧板(7)之间通过嵌合的连接第二框架(11),所述第一框架(10)的内部设有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二框架(11)的内部设有第二过滤网(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翠张同波许卫晓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