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包括漂洗槽、与该漂洗槽连通的污水箱和清水箱、以及设置于该污水箱和清水箱之间的活性炭处理槽,该漂洗槽通过第一水管与该污水箱连通,该第一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漂洗槽内的污水抽向污水箱的第一水泵,该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与该活性炭处理槽连通,该第二水管上设有将该污水箱内的水抽向该活性炭处理槽的第二水泵,该活性炭处理槽通过第三水管与该清水箱连通,该第三水管上设有将该活性炭处理槽内的水抽向清水箱的第三水泵,该清水箱与漂洗槽通过第四水管连通,该第四水管上设有将清水箱内的水抽向漂洗槽的第四水泵,该漂洗槽包括蓄水槽和污水槽,该蓄水槽和污水槽通过隔板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渗透检测设备在进行工件检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荧光的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能有效处理,直接进行排放会影响生态环境。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大多将污水进行一定处理之后进行排放,不能有效进行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包括漂洗槽、与该漂洗槽连通的污水箱和清水箱、以及设置于该污水箱和清水箱之间的活性炭处理槽,该漂洗槽通过第一水管与该污水箱连通,该第一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漂洗槽内的污水抽向污水箱的第一水泵,该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与该活性炭处理槽连通,该第二水管上设有将该污水箱内的水抽向该活性炭处理槽的第二水泵,该活性炭处理槽通过第三水管与该清水箱连通,该第三水管上设有将该活性炭处理槽内的水抽向清水箱的第三水泵,该清水箱与该漂洗槽通过第四水管连通,该第四水管上设有将该清水箱内的水抽向漂洗槽的第四水泵,该漂洗槽包括蓄水槽和污水槽,该蓄水槽和污水槽通过隔板隔开,该污水槽通过该第一水管与该污水箱连通,该蓄水槽通过第四水管与该清水箱连通。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污水箱顶部设有像该污水箱内照射紫外光的紫外线杀菌器。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污水箱底部设有将该污水箱内的水水解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臭氧发生器为铂金电极片。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活性炭处理槽内设有复数块活性炭板。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清水箱内设有用于检测清水箱内水位的水位传感器。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回用系统还包括与该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水位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箱。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污水槽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口,该污水箱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该污水箱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该活性炭处理槽第二侧壁顶部设有第二进水口,该活性炭处理槽第一侧壁底部设有第三排水口,该清水箱顶部设有第三进水口,该清水箱底部设有第四排水口,该蓄水槽顶部设有第四进水口。在本技术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中,该第一水管连通该第一排水口和第一进水口,该第二水管连通该第二排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该第三水管连通该第三排水口和第三进水口,该第四水管连通该第四排水口和第四进水口。实施本技术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时,渗透检测设备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回收至漂洗槽的污水槽内,然后由第一水泵抽向清水箱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由第二水泵将清水箱内的污水抽向活性炭处理槽进行活性炭处理,将污水进行脱色和降低COD(化学需氧量),然后将活性炭处理之后的水经第三水泵抽向清水箱进行存放,最后在蓄水槽内的水量较低时,通过第四水泵将清水箱内的水抽向蓄水槽内进行再次使用,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及循环使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该回用系统1包括漂洗槽2、与该漂洗槽2连通的污水箱3和清水箱4、以及设置于该污水箱3和清水箱4之间的活性炭处理槽5,该漂洗槽2通过第一水管6与该污水箱3连通,该第一水管6上设有用于将漂洗槽2内的污水抽向污水箱3的第一水泵7,该污水箱3通过第二水管8与该活性炭处理槽5连通,该第二水管8上设有将该污水箱3内的水抽向该活性炭处理槽5的第二水泵9,该活性炭处理槽5通过第三水管11与该清水箱4连通,该第三水管11上设有将该活性炭处理槽5内的水抽向清水箱4的第三水泵12,该清水箱4与该漂洗槽2通过第四水管13连通,该第四水管13上设有将该清水箱4内的水抽向漂洗槽2的第四水泵14,该漂洗槽2包括蓄水槽15和污水槽16,该蓄水槽15和污水槽16通过隔板17隔开,该污水槽16通过该第一水管6与该污水箱3连通,该蓄水槽15通过第四水管13与该清水箱4连通。使用本技术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1时,渗透检测设备将清洗后产生的污水回收至漂洗槽2的污水槽16内,然后由第一水泵7抽向清水箱4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由第二水泵9将清水箱4内的污水抽向活性炭处理槽5进行活性炭处理,将污水进行脱色和降低COD(化学需氧量),然后将活性炭处理之后的水经第三水泵12抽向清水箱4进行存放,最后在蓄水槽15内的水量较低时,通过第四水泵14将清水箱4内的水抽向蓄水槽15内进行再次使用,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及循环使用。进一步的,该污水箱3顶部设有像该污水箱3内照射紫外光的紫外线杀菌器18。该污水箱3底部设有将该污水箱3内的水水解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1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臭氧发生器19为铂金电极片。具体的,该活性炭处理槽5内设有复数块活性炭板10,该复数块活性炭板10位于第二进水口25和第三排水口26之间。为便于监测清水箱4内的水位,防止水溢出,该清水箱4内设有用于检测清水箱4内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回用系统1还包括与该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9、第三水泵12、第四水泵14、水位传感器21电连接的控制箱20。具体的,该污水槽16底部设有第一排水口22,该污水箱3顶部设有第一进水口23,该污水箱3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24,该活性炭处理槽5第二侧壁顶部设有第二进水口25,该活性炭处理槽5第一侧壁底部设有第三排水口26,该清水箱顶部设有第三进水口27,该清水箱底部设有第四排水口28,该蓄水槽15顶部设有第四进水口29。该第一水管6连通该第一排水口22和第一进水口23,该第二水管8连通该第二排水口24和第二进水口25,该第三水管11连通该第三排水口26和第三进水口27,该第四水管13连通该第四排水口28和第四进水口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系统包括漂洗槽、与所述漂洗槽连通的污水箱和清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水箱和清水箱之间的活性炭处理槽,所述漂洗槽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漂洗槽内的污水抽向污水箱的第一水泵,所述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活性炭处理槽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污水箱内的水抽向所述活性炭处理槽的第二水泵,所述活性炭处理槽通过第三水管与所述清水箱连通,所述第三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活性炭处理槽内的水抽向清水箱的第三水泵,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漂洗槽通过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清水箱内的水抽向漂洗槽的第四水泵,所述漂洗槽包括蓄水槽和污水槽,所述蓄水槽和污水槽通过隔板隔开,所述污水槽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蓄水槽通过第四水管与所述清水箱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系统包括漂洗槽、与所述漂洗槽连通的污水箱和清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污水箱和清水箱之间的活性炭处理槽,所述漂洗槽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管上设有用于将漂洗槽内的污水抽向污水箱的第一水泵,所述污水箱通过第二水管与所述活性炭处理槽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污水箱内的水抽向所述活性炭处理槽的第二水泵,所述活性炭处理槽通过第三水管与所述清水箱连通,所述第三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活性炭处理槽内的水抽向清水箱的第三水泵,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漂洗槽通过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将所述清水箱内的水抽向漂洗槽的第四水泵,所述漂洗槽包括蓄水槽和污水槽,所述蓄水槽和污水槽通过隔板隔开,所述污水槽通过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污水箱连通,所述蓄水槽通过第四水管与所述清水箱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顶部设有像所述污水箱内照射紫外光的紫外线杀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底部设有将所述污水箱内的水水解后产生臭氧的臭氧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污水活性炭循环过滤回用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王汉鲁,李婷婷,陈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磁海无损检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