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涉及自动上料机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架机构、支撑杆;支架机构的一侧装设有上料工装;支撑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料斗,进料料斗的一侧装设有传料斗,传料斗的下侧装设有圆型振动盘,圆型振动盘的上侧装设有直行振动机构,直行振动机构的一侧装设有骨架到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本装置设置的自动补料,自动上料的结构,实现高效自动化上料,只需人员定时补料,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本装置设置自动进行防错筛选及产品上料方向筛选,可以使设备自动防错,有效降低物料用错、物料装反造成的品质问题,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
本技术属于自动上料机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汽油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点火装置已经不适应使用要求。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提高点火线圈的能量,火花塞就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这是点火装置适应现代发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在点火线圈装配的自动化行业中,对骨架进行全自动上料,方便下工序进行自动化加工。目前同类产品多采用人工拿取,操作员目检骨架方向上料的方式,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导致物料错用、安装错误,进而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通过在本装置设置的自动补料,自动上料的结构,实现高效自动化上料,只需人员定时补料,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本装置设置自动进行防错筛选及产品上料方向筛选,可以使设备自动防错,有效降低物料用错、物料装反造成的品质问题,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可靠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支架机构、支撑杆;支架机构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板体,板体的上侧装设有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板体的下侧装设有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的下侧装设有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支架机构的一侧装设有上料工装;支撑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料斗,进料料斗的一侧装设有皮带电机,进料料斗的一侧装设有传料斗,传料斗的下侧装设有圆型振动盘,圆型振动盘的一侧贯穿连接有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圆型振动盘的上侧装设有直行振动机构,直行振动机构的一侧装设有骨架到位传感器。可选的,直行振动机构位于支架机构内。可选的,且直行振动机构与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相对应。可选的,直行振动机构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可选的,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下降高度后与上料工装相对应。可选的,皮带电机的输出端与进料料斗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本装置设置的自动补料,自动上料的结构,实现高效自动化上料,只需人员定时补料,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本装置设置自动进行防错筛选及产品上料方向筛选,可以使设备自动防错,有效降低物料用错、物料装反造成的品质问题,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可靠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上料机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机与进料料斗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与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支架机构与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与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圆型振动盘与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与直行振动机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支架机构1、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上料工装4、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5、骨架到位传感器6、皮带电机7、进料料斗8、圆型振动盘9、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10、直行振动机构11、板体12、支撑杆13、传料斗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支架机构1、支撑杆13;支架机构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板体12,板体12的上侧装设有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5,板体12的下侧装设有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的下侧装设有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支架机构1的一侧装设有上料工装4;支撑杆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料斗8,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皮带电机7,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传料斗14,传料斗14的下侧装设有圆型振动盘9,圆型振动盘9的一侧贯穿连接有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10,圆型振动盘9的上侧装设有直行振动机构11,直行振动机构11的一侧装设有骨架到位传感器6。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使用自动上料机构时,先把来料骨架投放于进料料斗8中,当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10检测到圆型振动盘9中空料时,进料料斗8开始送料至圆型振动盘9中,圆型振动盘9开始振动,将骨架经过筛选后,传送至直行振动机构11中,骨架到位传感器6检测到骨架传送到位后,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会从直行振动机构11上将骨架取下,下降高度后安装到上料工装4上,完成整个自动上料过程,从而完成了对自动上料机构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通过在本装置设置的自动补料,自动上料的结构,实现高效自动化上料,只需人员定时补料,无需人工操作,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工作效率,在本装置设置自动进行防错筛选及产品上料方向筛选,可以使设备自动防错,有效降低物料用错、物料装反造成的品质问题,从而提升了自动上料机构的可靠性。本实施例的直行振动机构11位于支架机构1内。本实施例的且直行振动机构11与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相对应。本实施例的直行振动机构1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实施例的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下降高度后与上料工装4相对应。本实施例的皮带电机7的输出端与进料料斗8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机构(1)、支撑杆(13);/n支架机构(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板体(12),板体(12)的上侧装设有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5),板体(12)的下侧装设有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的下侧装设有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支架机构(1)的一侧装设有上料工装(4);/n支撑杆(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料斗(8),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皮带电机(7),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传料斗(14),传料斗(14)的下侧装设有圆型振动盘(9),圆型振动盘(9)的一侧贯穿连接有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10),圆型振动盘(9)的上侧装设有直行振动机构(11),直行振动机构(11)的一侧装设有骨架到位传感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火线圈骨架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机构(1)、支撑杆(13);
支架机构(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板体(12),板体(12)的上侧装设有纵向移动导轨及气缸(5),板体(12)的下侧装设有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垂直移动导轨及气缸(2)的下侧装设有产品抓手气缸及抓手(3),支架机构(1)的一侧装设有上料工装(4);
支撑杆(1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料斗(8),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皮带电机(7),进料料斗(8)的一侧装设有传料斗(14),传料斗(14)的下侧装设有圆型振动盘(9),圆型振动盘(9)的一侧贯穿连接有空料检测传感器及支架(10),圆型振动盘(9)的上侧装设有直行振动机构(11),直行振动机构(11)的一侧装设有骨架到位传感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卓炜,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佩科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