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24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包括架体、压烫底座、直线滑动机构、支撑梁、压烫机构,两个压烫底座固设于架体的顶面并间隔设置,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驱动电机、滑块,直线滑轨固设于架体的顶面,驱动电机固设于直线滑轨的一端,滑块与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梁,压烫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压烫机构包括驱动气缸、连接板、弹簧、压烫板,驱动气缸与支撑梁固定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通过若干弹簧与压烫板固定连接,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烫
,具体为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
技术介绍
压烫机可将各种烫画经热转印烫在棉、麻、化纤等织物上,还可进行丝网印刷、胶浆、发泡等工艺热处理,还可将彩色色标、人像照片、风景图案等烤制在瓷板、金属板上,特别适合制作奖牌、纪念证牌、墓碑像、文化衫等,经济又实用,精美图案。它完全可以替代并正在替代传统的刺绣和丝网印花,而成本和效果却大大低于和优于一般的刺绣和多色丝网印花。生产车顶包时通常需要进行压烫处理,现有技术中压烫机的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工人需要手动操控压烫板进行压烫处理,且压烫过程中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工人在这段时间内只能等待,因此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包括架体、压烫底座、直线滑动机构、支撑梁、压烫机构,所述压烫底座有两个,两个压烫底座固设于架体的顶面并间隔设置,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驱动电机、滑块,所述直线滑轨固设于架体的顶面,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直线滑轨的一端,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压烫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所述压烫机构包括驱动气缸、连接板、弹簧、压烫板,所述驱动气缸与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若干弹簧与压烫板固定连接,所述压烫板与所述压烫底座相对设置。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压烫板上下直线往复移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烫板的一侧固连有红外线定位仪。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每块所述压烫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烫底座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压烫底座的顶面设有若干呈矩阵排列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压烫底座的空腔连通,所述空腔还连通有风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烫底座的顶部设有防粘涂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烫板的内部设有加热元件。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人员不需要手动操作压烫板进行压烫,只需要手动完成上下料动作即可,减少了劳动强度,此外,一个压烫板对应两块压烫底座,当压烫板对其中一块压烫底座上的车顶包进行压烫处理时工作人员可以在另一块压烫底座上进行上下料动作,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压烫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压烫装置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包括架体1、压烫底座2、直线滑动机构、支撑梁3、压烫机构。具体地,所述压烫底座2有两个,两个压烫底座2固设于架体1的顶面并间隔设置,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41、驱动电机42、滑块43,所述直线滑轨41固设于架体1的顶面,所述驱动电机42固设于直线滑轨41的一端,所述滑块43与所述直线滑轨41滑动连接,驱动电机42可以驱动滑块43在直线滑轨41上滑动,所述滑块4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梁3,支撑梁3为L形结构,支撑梁3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与滑块43可拆卸式连接,便于组装与拆卸,所述压烫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梁3的另一端,所述压烫机构包括驱动气缸51、连接板52、弹簧53、压烫板54,所述驱动气缸51插设于支撑梁3的顶部通孔内并与支撑梁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5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伸出并与连接板5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2通过四个间隔均匀设置的弹簧53与压烫板54固定连接,弹簧53起缓冲作用可以减少压烫装置工作时的震动所产生的影响,压烫板54内设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管并压铸在铝制的压烫板54内,所述压烫板54与所述压烫底座2相对设置,在驱动气缸51的驱动下活塞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压烫板54上下往复移动,支撑梁3上设有可编程控制器6,该可编程控制器6与驱动电机42、驱动气缸51、压烫板54连接,通过操作所述可编程控制器6的操作界面即可对各部件进行控制。进一步地,所述压烫板54的一侧固连有红外线定位仪7,红外线定位仪7用于方便压烫机构位移后的定位。进一步地,每块所述压烫底座2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限位块21,限位块21的设置用于对被放上压烫底座的车顶包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压烫底座2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压烫底座2的顶面设有若干呈矩阵排列的通气孔22,所述通气孔22均与压烫底座2的空腔连通,压烫底座2的空腔还通过管件连通有风机8,风机8启动后使得压烫底座2的顶面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吸附住置于压烫底座2顶面的车顶包,从而实现进行定位,值得注意的是,通气孔22的孔径为0.01cm-0.05cm,孔径较小,可以避免待压烫的车顶包在风机8的作用下陷入气孔中,从而保证了压烫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压烫底座2的顶部设有防粘涂层,通过设置防粘涂层能够避免压烫后出现粘料的情况而损坏车顶包。进一步地,所述架体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9,万向轮9上安装有锁止装置,万向轮9的设置便于移动整个压烫装置。具体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两个待压烫的车顶包分别放置在两块压烫底座上,启动风机使其吸附在压烫底座上,此时压烫板处于右侧压烫底座的正上方,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可编程控制器的操作界面控制启动驱动气缸驱动压烫板下压完成压烫,压烫板复位,然后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滑块向左滑动,使压烫板处于左侧压烫底座的上方,然后驱动压烫板下压完成压烫,在压烫板左移并对左侧压烫底座上的车顶包进行压烫的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取下右侧已经完成压烫的车顶包并放置一个待压烫的车顶包,该上下料动作与压烫板对左侧车顶包进行压烫处理的动作同时进行,如此往复,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所属
的技术人员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压烫底座、直线滑动机构、支撑梁、压烫机构,所述压烫底座有两个,两个压烫底座固设于架体的顶面并间隔设置,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驱动电机、滑块,所述直线滑轨固设于架体的顶面,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直线滑轨的一端,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压烫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所述压烫机构包括驱动气缸、连接板、弹簧、压烫板,所述驱动气缸与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若干弹簧与压烫板固定连接,所述压烫板与所述压烫底座相对设置,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压烫板上下直线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压烫底座、直线滑动机构、支撑梁、压烫机构,所述压烫底座有两个,两个压烫底座固设于架体的顶面并间隔设置,所述直线滑动机构包括直线滑轨、驱动电机、滑块,所述直线滑轨固设于架体的顶面,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直线滑轨的一端,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梁,所述压烫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所述压烫机构包括驱动气缸、连接板、弹簧、压烫板,所述驱动气缸与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若干弹簧与压烫板固定连接,所述压烫板与所述压烫底座相对设置,所述驱动气缸用于驱动压烫板上下直线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顶包的压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烫板的一侧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坤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天琪罩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