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40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属于弹簧钢技术领域。该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包括支撑机构、夹持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调节件、电缸和第二固定块,所述调节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螺纹杆和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贯穿有夹持板,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滚筒、活动件和伸缩组件,所述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滚筒的一侧外表面,所述伸缩组件安装在所述滚筒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成卷弹簧钢使用以后可以方便对弹簧钢进行夹持固定,有效的防止弹簧钢出现松散现象,使下次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
本技术涉及弹簧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
技术介绍
弹簧钢指的是制造各类弹簧及其他弹性元件的专用合金钢。按性能要求、使用条件可分为普通合金弹簧钢和特殊合金弹簧钢。弹簧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弹簧钢具有优良的冶金质量、良好的表面质量、精确的外形和尺寸。目前,现有的弹簧钢,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夹持固定,容易导致成卷的弹簧钢松散,给再次使用带来了很大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旨在改善弹簧钢,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夹持固定,容易导致成卷的弹簧钢松散影响再次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包括支撑机构、夹持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调节件、电缸和第二固定块,所述调节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板上,所述电缸安装在所述调节件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电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和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贯穿有夹持板,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滚筒、第二伺服电机、活动件和伸缩组件,所述滚筒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滚筒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滚筒的内表面,所述活动件螺纹贯穿在所述第四螺纹杆的外表面,所述伸缩组件安装在所述滚筒上。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一侧固定有平衡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平衡件包括螺纹柱和螺纹套,所述螺纹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所述螺纹套螺接在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所述螺纹套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垫。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固定块和活动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侧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另一侧,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活动块螺纹贯穿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所述电缸安装在所述活动块的顶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滑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三螺纹杆的螺纹结构为相反设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纹杆的端部贯穿所述滑槽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三螺纹杆的端部键连接有转动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滚筒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过盈连接有轴承,轴承镶嵌在所述侧板的内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板和卡块,所述卡块一体成型在所述活动板的一侧,所述活动板与所述滚筒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和所述卡块螺纹贯穿于所述第四螺纹杆的外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设置有四组,四组伸缩组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滚筒的表面,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活动柱、挤压板和限位板,所述活动柱滑动贯穿于所述滚筒的内部,所述挤压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柱的一端,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滚筒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柱的另一端,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滚筒的内部,所述活动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滚筒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使用时,将成卷弹簧钢通过外部设备套接在滚筒的外表面,这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四螺纹杆进行旋转,使活动件向一侧移动对限位板进行挤压,这时限位板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并带动活动柱和挤压板向外部移动,通过挤压板对成卷弹簧钢进行固定,然后滚筒的转动可以方便对成卷弹簧钢进行使用,在使用结束以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旋转,使活动块带动电缸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电缸工作带动第二固定块向上移动,通过第二固定块的表面对弹簧钢进行挤压固定,然后在通过第二螺纹杆和第三螺纹杆工作带动夹持板移动对成卷弹簧钢的两侧进行夹持,这样在成卷弹簧钢使用以后可以方便对弹簧钢进行夹持固定,有效的防止弹簧钢出现松散现象,使下次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便于夹持的弹簧钢使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便于夹持的弹簧钢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便于夹持的弹簧钢滚筒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固定块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支撑机构;110-支撑板;120-侧板;130-移动件;140-平衡件;141-螺纹柱;142-螺纹套;143-支撑垫;200-夹持机构;210-调节件;211-第一伺服电机;212-第一螺纹杆;213-第一固定块;214-活动块;230-电缸;240-第二固定块;241-滑槽;250-第二螺纹杆;260-第三螺纹杆;261-转动部;270-夹持板;300-固定机构;310-滚筒;311-固定柱;320-第二伺服电机;321-第四螺纹杆;330-活动件;331-活动板;332-卡块;340-伸缩组件;341-活动柱;342-挤压板;343-限位板;344-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机构(100),所述支撑机构(100)包括支撑板(110)和侧板(120),所述侧板(12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的顶面一侧;/n夹持机构(200),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调节件(210)、电缸(230)和第二固定块(240),所述调节件(21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和所述侧板(120)上,所述电缸(230)安装在所述调节件(210)上,所述第二固定块(240)固定在所述电缸(23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固定块(240)的顶面开设有滑槽(241),所述滑槽(241)的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50),所述第二螺纹杆(250)的端部固定有第三螺纹杆(260),所述第二螺纹杆(250)和所述第三螺纹杆(260)的外表面螺纹贯穿有夹持板(270);/n固定机构(300),所述固定机构(300)包括滚筒(310)、第二伺服电机(320)、活动件(330)和伸缩组件(340),所述滚筒(310)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120)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20)安装在所述滚筒(310)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20)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四螺纹杆(321),所述第四螺纹杆(32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滚筒(310)的内表面,所述活动件(330)螺纹贯穿在所述第四螺纹杆(321)的外表面,所述伸缩组件(340)安装在所述滚筒(3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100),所述支撑机构(100)包括支撑板(110)和侧板(120),所述侧板(12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的顶面一侧;
夹持机构(200),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调节件(210)、电缸(230)和第二固定块(240),所述调节件(21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和所述侧板(120)上,所述电缸(230)安装在所述调节件(210)上,所述第二固定块(240)固定在所述电缸(23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固定块(240)的顶面开设有滑槽(241),所述滑槽(241)的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50),所述第二螺纹杆(250)的端部固定有第三螺纹杆(260),所述第二螺纹杆(250)和所述第三螺纹杆(260)的外表面螺纹贯穿有夹持板(270);
固定机构(300),所述固定机构(300)包括滚筒(310)、第二伺服电机(320)、活动件(330)和伸缩组件(340),所述滚筒(310)转动连接在所述侧板(120)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20)安装在所述滚筒(310)的一侧外表面,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20)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四螺纹杆(321),所述第四螺纹杆(32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滚筒(310)的内表面,所述活动件(330)螺纹贯穿在所述第四螺纹杆(321)的外表面,所述伸缩组件(340)安装在所述滚筒(3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0)的底部安装有移动件(130),所述移动件(130)的一侧固定有平衡件(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件(140)包括螺纹柱(141)和螺纹套(142),所述螺纹柱(141)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的底部,所述螺纹套(142)螺接在所述螺纹柱(141)的外表面,所述螺纹套(142)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垫(1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夹持的弹簧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10)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11)、第一固定块(213)和活动块(21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11)安装在所述侧板(12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11)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螺纹杆(212),所述第一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龙骏马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