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3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包括第一激光镜头、第二激光镜头和调节板;第一激光镜头产生连续激光,第二激光镜头产生脉冲激光;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板沿其圆弧方向依次开设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第一激光镜头通过穿过竖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二激光镜头通过穿过横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调节板的同一侧,且第一激光镜头的场镜和第二激光镜头的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本申请实现了连续激光预热、脉冲激光烧蚀清洗的效果,提高了清洗效率,降低了清洗成本,避免了基体表面烧蚀;且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光路独立,确保了镜片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调节、易控制、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属于激光镜头

技术介绍
激光清洗作为一种常见的表面清理的方法,是利用激光烧蚀去除靶材表面污渍达到洁净目的。激光除漆领域中,由于油漆在激光烧蚀气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热,若直接采用高能脉冲激光烧蚀油漆,油漆汽化吸收大量激光热能等效降低脉冲激光功率,降低激光清洗油漆能力。若采用通过连续激光辅助预热,再用脉冲激光器进行汽化烧蚀的复合清洗方式,则能大大提高激光清洗油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实现了连续激光预热、脉冲激光烧蚀清洗的效果,提高了清洗效率,降低了清洗成本,避免了基体表面烧蚀;且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光路独立,确保了镜片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调节、易控制、易操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包括第一激光镜头、第二激光镜头和调节板;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板沿其圆弧方向依次开设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第一激光镜头通过穿过竖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二激光镜头通过穿过横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调节板的同一侧,且第一激光镜头的场镜和第二激光镜头的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上述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也即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为两条独立的光路;调节板为扇形板的设置,便于控制两束激光相等的发射距离、及两束激光在基体表面的距离,以确保清洗效果和能量的充分利用。竖向腰型孔的设置,便于调整第一激光镜头的竖向位置,横向腰型孔的设置,便于调整第二激光镜头与第一激光镜头之间的距离。扇形板的圆弧方向,也即扇形板的纬向。采用上述装置清洗时,采用连续激光预热,弥补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再由脉冲激光进行烧蚀清洗,既降低了清洗成本,又避免了由于单独使用连续激光,能量密度过大,而导致的基体表面烧蚀。申请人经研究发现,若通过控制不同激光的发射时间来实现清洗,则由于镜片需要承受两束激光,容易造成镜片损坏;而本申请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形成两条独立光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调整两束激光落在待清洗面上的相对位置,使得连续激光位于脉冲激光的上游,实现连续激光预热、脉冲激光烧蚀清洗的效果。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也即清洗路径的方向。激光镜头的冷却系统等本申请未提及的技术,均直接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本申请的扇形板同时包括上底边和下底边均为弧形的板材,且上底边和下底边为同心的弧形。为了避免烧蚀,避免能量浪费,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扇形板的同一纬度上。也即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到扇形板圆心的距离相等。上述第一激光镜头的底部设有第一激光接头、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场镜;第二激光镜头的底部设有第二激光接头、顶部一侧设有第二场镜;第一激光镜头的顶部和第二激光镜头的顶部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场镜和第二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为了方便使用,第一激光镜头上与第一场镜相背一侧为背侧,第一激光镜头的背侧设有第一手柄;第二激光镜头上与第二场镜相背一侧为背侧,第二激光镜头的背侧设有第二手柄。上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清洗时的握持,当然也可设置用于连接在机械臂上的连接结构,通过机械臂带动激光镜头清洗。为了便于调节和控制,竖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的径向一致,横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的径向相互垂直。上述第一激光镜头的振镜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电机位于第一激光镜头的外侧;第二激光镜头的振镜由第二电机驱动,第二电机位于第二激光镜头的外侧;第一激光镜头与第二激光镜头相邻的一侧为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为外侧。振镜及其驱动电机为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改进之处在于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设在外侧,便于光线空间位置的调整。上述结合电机对振镜的驱动调整、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位置的调整,可实现两光路距离、位置的精准调整,进而确保清洗效果。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均有三个以上。优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均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本技术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实现了连续激光预热、脉冲激光烧蚀清洗的效果,提高了清洗效率,降低了清洗成本,避免了基体表面烧蚀;且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光路独立,确保了镜片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易调节、易控制、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复合清洗激光镜头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清洗激光镜头的透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中,1为第一激光镜头,11为第一激光接头,12为第一场镜,13为第一手柄,14为第一电机,15为连续激光,2为第二激光镜头,21为第二激光接头,22为第二场镜,23为第二手柄,24为第二电机,25为脉冲激光,3为调节板,31为竖向腰型孔,32为横向腰型孔,4为水冷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申请“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方位词为基于附图所示或使用状态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包括第一激光镜头、第二激光镜头和调节板;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板沿其圆弧方向依次开设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竖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的径向一致,横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板的径向相互垂直,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均有呈矩形分布的四个;第一激光镜头通过穿过竖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二激光镜头通过穿过横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位于扇形板的同一纬度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调节板的同一侧,且第一激光镜头的场镜和第二激光镜头的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上述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也即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为两条独立的光路;调节板为扇形板的设置,便于控制两束激光相等的发射距离、及两束激光在基体表面的距离,以确保清洗效果和能量的充分利用。竖向腰型孔的设置,便于调整第一激光镜头的竖向位置,横向腰型孔的设置,便于调整第二激光镜头与第一激光镜头之间的距离。采用上述装置,可采用连续激光预热,弥补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再由脉冲激光进行烧蚀清洗,既降低了清洗成本,又避免了由于单独使用连续激光,能量密度过大,而导致的基体表面烧蚀。申请人经研究发现,若通过控制不同激光的发射时间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激光镜头、第二激光镜头和调节板;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板沿其圆弧方向依次开设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第一激光镜头通过穿过竖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二激光镜头通过穿过横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调节板的同一侧,且第一激光镜头的场镜和第二激光镜头的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激光镜头、第二激光镜头和调节板;第一激光镜头为产生连续激光的镜头,第二激光镜头为产生脉冲激光的镜头;调节板为扇形板,扇形板沿其圆弧方向依次开设有竖向腰型孔和横向腰型孔;第一激光镜头通过穿过竖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二激光镜头通过穿过横向腰型孔的螺丝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调节板的同一侧,且第一激光镜头的场镜和第二激光镜头的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激光镜头和第二激光镜头安装在扇形板的同一纬度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清洗激光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激光镜头的底部设有第一激光接头、顶部一侧设有第一场镜;第二激光镜头的底部设有第二激光接头、顶部一侧设有第二场镜;第一激光镜头的顶部和第二激光镜头的顶部安装在调节板上,第一场镜和第二场镜均朝向调节板的圆心。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刘玉刚汤发全顾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长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