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007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右端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螺旋输送叶、第二转轴、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搅拌轴的设置,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螺旋输送叶转动,从而能够将反应釜本体内腔底端的物料翻转推动到两个螺旋输送叶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从而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和对螺旋输送叶翻转的底端物料进行搅拌,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和反应效率,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反应釜搅拌时不可对罐体底部进行翻动,使得搅拌效率低下,影响搅拌效果,使得反应不够彻底,进一步降低其反应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右端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搅拌轴与第二搅拌杆置于两个相同的螺旋输送叶之间,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左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端固定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固定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口的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四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转轴、螺旋输送叶、第二转轴、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搅拌轴的设置,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螺旋输送叶转动,从而能够将反应釜本体内腔底端的物料翻转推动到两个螺旋输送叶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从而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和对螺旋输送叶翻转的底端物料进行搅拌,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和反应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的转盘与搅拌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本体;2、进料口;3、进料斗;4、防护箱;5、第二电机;6、第二转轴;7、第一搅拌杆;8、转盘;9、搅拌轴;10、第一电机;11、排料管;12、手动阀门;13、支撑板;14、支撑腿;15、螺旋输送叶;16、第一转轴;17、第二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右端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15,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所述第二转轴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所述转盘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7,所述搅拌轴9与第二搅拌杆17置于两个相同的螺旋输送叶15之间,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左侧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通有排料管11,所述排料管11上固定安装有手动阀门1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4,通过第一电机10、第二电机5、第一转轴16、螺旋输送叶15、第二转轴6、第一搅拌杆7、第二搅拌杆17和搅拌轴9的设置,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螺旋输送叶15转动,从而能够将反应釜本体1内腔底端的物料翻转推动到两个螺旋输送叶15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5带动第一搅拌杆7和第二搅拌杆17转动,从而能够对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和对螺旋输送叶15翻转的底端物料进行搅拌,进一步的提高搅拌效果和反应效率。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料口2的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3,通过进料斗3的设置,从而能够增加进料的面积,进一步的方便向反应釜本体1内加入物料。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四个所述支撑腿14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通过支撑板13的设置,从而能够增加支撑腿14与地面接触的面积,进一步的增加反应釜本体1的放置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5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护箱4,通过防护箱4的设置,从而能够有效的对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5进行防护,进一步的延长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5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进料口2、进料斗3、防护箱4、第二电机5、第二转轴6、第一搅拌杆7、转盘8、搅拌轴9、第一电机10、排料管11、手动阀门12、支撑板13、支撑腿14、螺旋输送叶15、第一转轴16、第二搅拌杆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螺旋输送叶15转动,从而能够将反应釜本体1内腔底端的物料翻转推动到两个螺旋输送叶15之间,然后启动第二电机5带动第一搅拌杆7和第二搅拌杆17转动,从而能够对反应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右端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15),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所述第二转轴(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所述转盘(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7),所述搅拌轴(9)与第二搅拌杆(17)置于两个相同的螺旋输送叶(15)之间,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左侧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通有排料管(11),所述排料管(11)上固定安装有手动阀门(1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式化工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右端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10)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15),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贯穿于反应釜本体(1)置于反应釜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5)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所述第二转轴(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盘(8),所述转盘(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7),所述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京极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