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007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其中,该取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油循环回路、取油部;所述储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顶帽,所述顶帽密封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且所述储油容器在取油之前为负压状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底座和取油阀实现自动取油,该取油装置不需要人工现场取油,可以避免取油人员与大型注油设备接触,能够降低安全隐患。油循环回路中的油液能自动流入到储油容器内,且在储油容器填满后自动停止继续填充,从而实现精确取油,不会造成取油过量或不足;另外,储油容器内也不会存在空气,后续检测时不需要增加排气的工作环节,能够减少后续的检测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油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
技术介绍
对大型注油设备进行油化实验可分析油中溶解气体的含量来监视大型注油设备运行状况,并且试验频率较高,需要每周试验,特别对于有缺陷的大型注油设备,快速、高效地完成油化试验可以为故障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为故障处理赢取时间。大型注油设备的油化实验首先要由工作人员进入到设备区对大型注油设备取油样工作,传统取油方法是手动操作注油设备油箱下部的放油阀门或取样阀门,需两名人员完成,并且由于空间、环境、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操作传统的机械阀门比较繁琐并费时,需要工作人员在大型注油设备附近停留较长时间,此时身边的大型注油设备一旦发生起火、或爆炸情况,对取油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此外,很多大型注油设备设有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并按照试验周期进行自动试验,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通过一个带有油泵的流油回路连接注油设备,24小时不间断向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内供油实验,但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对环境及硬件的要求较高,经常会有在线监测装置死机,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误报警等现象,一旦出现以上现象,都需要人工取油再进行实验;在日常维护方面,需定期更换载气,检查在线装置仪器温度及压力,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均对试验数据构成很大的误差,最后仍然只能人工取油重新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油装置及取油系统。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油循环回路和能够自动通断的取油部;所述储油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顶帽,所述顶帽密封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处,且在取油之前所述储油容器为负压状态;所述油循环回路与注油设备相连通;所述取油部与所述油循环回路相连通,且所述取油部的下方为能够穿透所述顶帽的撞针结构;所述储油容器能够上下移动,且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朝向所述取油口,使得所述撞针结构能够穿透所述顶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靠近所述取油口;所述取油部包括取油口和取油阀;所述取油口的下方为能够穿透所述顶帽的撞针结构,所述取油阀设置在所述取油口处,用于控制所述取油口的通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容器支架,所述容器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设置在水平移动部上,所述底座能够沿所述水平移动部水平移动;所述储油容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油容器设置在所述容器支架上,并沿所述底座的水平移动方向并排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取油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取油口与所述储油容器一一对应;所述储油容器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取油口的下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具有柜门的取油柜;所述油循环回路穿设所述取油柜;所述底座、取油口和取油阀均设置在所述取油柜内;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储油容器能够穿过所述柜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回路阀;所述回路阀设置在所述油循环回路上,用于控制所述油循环回路的通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取油之前所述储油容器为真空状态;或者在取油之前所述储油容器内注有载气,所述载气的体积小于所述储油容器的容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取油阀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取油时向所述底座发送上升指令,指示所述底座升起;之后向所述取油阀发送打开指令,指示所述取油阀导通;在取油结束后,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取油阀发送关闭指令,指示所述取油阀关断,之后向所述底座发送下降指令,指示所述底座下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取油装置还包括:无人运输车;所述无人运输车上设有电磁式的磁力吸盘,所述储油容器的外壁侧面设有磁力贴片;在取油时,所述无人运输车沿规划路线移动至所述底座处,在取油结束且所述底座下降之后,在所述磁力吸盘通电的情况下吸附所述磁力贴片,将所述储油容器吸附至所述无人运输车上实现装载,并将所述储油容器运输到实验室;之后将负压状态的所述储油容器装载到所述无人运输车上,所述无人运输车沿规划路线移动至所述底座处,在所述磁力吸盘不通电或反向通电的情况下,将所述负压状态的所述储油容器移动至所述底座上。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油系统,包括:注油设备和如上所述的取油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底座和取油阀实现自动取油,该取油装置不需要人工现场取油,可以避免取油人员与大型注油设备接触,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储油容器设有顶帽,且取油口为撞针结构,使得取油口可以穿透顶帽向储油容器内填充油液;并且,由于储油容器为负压状态,在压差作用下可以将油循环回路中的油液自动流入到储油容器内,且在储油容器填满后也可以自动停止继续填充,从而实现精确取油,不会造成取油过量或不足;另外,储油容器内也不会存在影响检测的空气,后续检测时不需要增加排气的工作环节,能够减少后续的检测时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取油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取油装置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取油装置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取油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0-储油容器、11-容器本体、12-顶帽、13-磁力贴片、20-底座、30-油循环回路、40-取油口、50-取油阀、60-回路阀、70-取油柜、80-无人运输车、81-磁力吸盘、90-容器支架、100-注油设备。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容器(10)、油循环回路(30)和能够自动通断的取油部;所述储油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1)和顶帽(12),所述顶帽(12)密封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开口处,且在取油之前所述储油容器(10)为负压状态;/n所述油循环回路(30)用于与注油设备(100)相连通;/n所述取油部与所述油循环回路(30)相连通,且所述取油部的下方为能够穿透所述顶帽(12)的撞针结构;/n所述储油容器(10)能够上下移动,且所述容器本体(11)的开口朝向所述取油部,使得所述撞针结构能够穿透所述顶帽(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容器(10)、油循环回路(30)和能够自动通断的取油部;所述储油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1)和顶帽(12),所述顶帽(12)密封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1)的开口处,且在取油之前所述储油容器(10)为负压状态;
所述油循环回路(30)用于与注油设备(100)相连通;
所述取油部与所述油循环回路(30)相连通,且所述取油部的下方为能够穿透所述顶帽(12)的撞针结构;
所述储油容器(10)能够上下移动,且所述容器本体(11)的开口朝向所述取油部,使得所述撞针结构能够穿透所述顶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20);
所述底座(20)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容器本体(11)的开口靠近所述取油口(40);
所述取油部包括取油口(40)和取油阀(50);所述取油口(40)的下方为能够穿透所述顶帽(12)的撞针结构,所述取油阀(50)设置在所述取油口(40)处,用于控制所述取油口(40)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器支架(90),所述容器支架(90)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
所述底座(20)设置在水平移动部上,所述底座(20)能够沿所述水平移动部水平移动;
所述储油容器(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储油容器(10)设置在所述容器支架(90)上,并沿所述底座(20)的水平移动方向并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油口(40)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取油口(40)与所述储油容器(10)一一对应;
所述储油容器(10)设置在相应的所述取油口(40)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柜门的取油柜(70);
所述油循环回路(30)穿设所述取油柜(70);
所述底座(20)、取油口(40)和取油阀(50)均设置在所述取油柜(70)内;
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鹏程范晓丹付炜平赵智龙孟荣马助兴辛子中李建鹏孙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